分享

上品名家 | 刘洪镇

 虚花悟看红尘世 2018-03-03





 刘洪镇 

1972年10月生

湖南衡阳人

字子衡 · 斋号勘雨庵

师从陈忠康先生

现为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岭南画院专职书法家

岭南书法研究所副所长

东莞书协主席团成员

作品参展与获奖

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重大展览

及一些学术交流展览

获第十一届全国书法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小窗幽记两则  纸本  68x17cm  2017




居士化工联  纸本  135x34cmx2  2017




世说新语两则  纸本  36x54cm  2017




雅歌奉爵联  纸本  136x23cmx2  2017




偶谈一则  纸本  68x17cm  2017




处正登班联  纸本  137x23cmx2  2017




黄山谷文题东坡字后  纸本  68x17cm  2017



大海明月联  纸本  180x31cmx2  2017




袁宏道文雨后游六桥记  纸本  68x17cm  2017




雨惊风送联  纸本  180x31cmx2  2017



以下作品横向观看更精彩


小石潭记  纸本  40x68cm  2016



世说新语两则  纸本  33x74cm  2016




古诗四首  纸本  30x105cm  2016




徐渭文  纸本  30x81cm  2017




鲜于必仁曲赋两则  纸本  30x77cm  2017




马致远曲赋四则  纸本  31x89cm  2017




陶渊明文  纸本  28x63cm  2017








碑帖兼容  技道双修

――刘洪镇先生书论

■  杨吉平  (著名书法评论家 · 山西师大教授) 

     清代以降,论书者每每以碑帖分派,这自有其合理成份,也有其拘泥之弊。盖善书者未必尽以碑帖分也。碑帖之别,本为载体,而书写工具则一。故能碑者亦能帖,能帖者亦能碑。盖有不善书者,未有善碑而不能帖者、善帖而不能碑者也。

     岭南刘洪镇先生善书,其书则碑帖兼善,世人不能独以以碑派、帖派目之也。

     刘先生的看家书体是米芾行书,当归于帖学一脉。然其取法广博,又不为帖学所囿,诚为真知书者、真善书者也。

     刘洪镇所作行书,主攻米元章,此其看家书体也。其行书行笔沉实,意到笔到,笔到意随,无些许浮滑,得米芾之沉着,有有今人之华丽。米芾书法,欹侧颠倒,一如其人,为端庄者不能学;米芾书法,亦为才子书法,才短者亦不能学也。米芾书法,亦为古人书法,今人实难学也。然此数端皆为刘先生所得,诚为善学者也。传米芾行笔迅捷,故世人学米多以快笔为之,多失于踉跄,笔画飘浮,难得老米沉着痛快之奥旨。洪镇先生行书,既得米芾之形,复得米芾之神,对米芾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米芾的沉着,源自于唐楷,刘洪镇的沉着,亦源自于唐楷,此乃古人所言之学其所学也。刘洪镇于颜鲁公用工颇深,颇得颜书之长,用笔沉着,点画浑厚,结字端庄。愚见以为,字应该写活,但首先应该写死,也就是先要将点画结构问题解决了,笔笔到位,如印印泥!洪镇先生的楷书已经具备了写死的功力,结字平稳,用笔严谨,其态度之恭谨,达到了卫俊秀先生所强调的“毋不敬”的境界。有此功底再写米芾,笔画不得不沉着,此米芾行书之根本耳。然米芾行书之欹侧则需要才情,无才者不能学,无才者也学不成。观米芾生平,知其为自我作古,不入时风的怪才,言语举止均异乎常人,故不知变通的老古板不可能理解米芾,也自然理解不了米芾书法。洪镇先生则得米芾之真味,下笔活脱,有一种清爽之气,是书法家才情的真实流露。米芾行书的活脱,便是米芾行书之痛快。痛快与沉着很难兼顾,这是米芾书法高于常人处,而这个长处为洪镇先生先得,此其才情之必然结果。然米芾书法虽有才子气,却究竟是古人,敦厚老实是其本色,舍此而另有他求,则亦不得米芾三昧也。所以,学米者当有自知之明,性情呆滞者不可学;功夫大于性情者亦不可学;投机取巧,自作聪明者尤不可学。刘洪镇先生,以聪明人做老实事,故其学米有成,且粗具自家风貌,值得肯定。

     行书之外,洪镇先生于北碑、唐楷亦广泛涉猎。碑帖之争、碑帖的分野,在刘洪镇的笔下是不存在的。他写魏碑,有唐楷的端庄优雅,写唐楷则有魏碑的质朴沉着,可谓博采众长、兼善众美,善取古人之精华者也。其魏碑用笔到位,结字平整端严,风神温雅。洪镇先生写碑,一洗前人方折之弊,以帖法写碑,这种写法应是启功先生所说的“透过刀锋看笔锋”,还原魏碑的原貌,是符合书法本质的一种写法。魏碑在清代之前不被书法家所留意,根本原因是其书法艺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朝书法。魏碑是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地区产生的,在交通不便、文化交流基本阻隔的魏晋时期,北方的文化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南方地区,而作为文化载体的书法就更为明显。因此,清代学人对北碑的过分偏爱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认识,当代人对北碑的认识则应该更客观更冷静。魏碑是一种落后的楷书书体,其艺术价值建立在文人的二度创作之上才能体现。而这种有所取舍的学习方式,正是在魏碑中寻找启功先生所强调的“笔锋”,就是强调魏碑的书写性。建立在这个观念基础上,刘洪镇的唐楷、魏碑、行草书都具有帖学书法的意味,这应该是中国书法的正道,也是中国书法的大道!

     楷行书之外,刘洪镇的笔触也伸向草书、隶书等,几乎涉及到中国书法的所有书体,而以草书成就最为突出。其草书得孙过庭《书谱》三昧,用笔轻灵,点画丰润,极富节奏,意在魏晋之间。书法以晋人境界最高,后世誉之曰“晋韵”。所谓晋韵,主要指晋人写字的自然优美与洒脱舒适,这其中当然有晋人的精神气质在,而外在表现便是上述特质。米芾学书,努力越过唐人,直取魏晋,虽然不能彻底摆脱唐人,但其洒脱率意则与宋人迥异,是帖学的正脉。刘洪镇的草书对晋韵的追求更为明显一些,但其行书、楷书也表现出自然适意的一面,同样是对晋韵的追求与阐释。米芾传世草书作品不多,但所书《焚香帖》、《论草书帖》颇有晋人风神,厚重饱满甚过晋人。米芾在《论草书帖》中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米芾所谈者草书,所阐释的实则是晋韵,“平淡”、“天成”皆“高古”之意,是“晋韵”的核心内容,亦为晋人所独到的高超境界。刘洪镇书《雨后游六桥记》是其草书的代表作,此作行笔洒脱从容,多用铺毫,点画丰润,有米芾草书风神;章法安排上,作品由开始的行书渐渐转换为草书,节奏也有变化,整体看去,如行云流水而悠游自在,气息与米芾有神似之妙。作为唐楷功力深厚的当代书家,洪镇先生草书能越过唐人,直达魏晋,说明了他对米芾的深刻理解和对笔法的透彻领悟。

     值得注意的是,刘洪镇先生的学书方法是非常灵活,不拘一格的。他对晋人的领悟可以从米芾着手,也可以从近现代名家入手。他的笔法之所以灵动活脱,与其对近代大家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如楷书对华世奎的学习,隶书对伊秉绶的学习,行草书对当代书家的借鉴等等。因此,在学古上,他可以由远而近,也可以由近及远,关键是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最终达到了与古为徒的艺术境界。

     当代书家,有的偏向于碑学,有的偏向于帖学,像刘洪镇这样能够碑帖兼容,以碑入帖且不着痕迹的书家非常少。林鹏先生多年前已经预言,帖学的时代必将回归,刘洪镇先生的艺术实践及成就便是明证。作为对传统经典领悟深淳的当代书家,刘洪镇先生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如果他的综合修养能够与其书写修为齐头并进,技道双修、技进乎道,那么,刘洪镇先生必将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2017年7月于山西师大无极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