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摄影不是艺术

 qmlick 2018-03-04



学摄影的出发点是为了表达,不是为了出名和获奖。

——莫毅

 

莫毅

莫毅,自由摄影家,1958年生于西藏,现居天津。从1988年开始,他的《去也》、《胡同里的照片》、《城市空间》、《舞蹈的街道》、《城市在山村里呼吸》、《用红色的风景》、《新民俗——我居住地的风景》、《望着我的眼睛》等先后在包括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国内外摄影节上展出,并引起不俗反响。他被日本NHK电视台誉为当代的凡高


我在我的风景里,1997年。


莫毅的作品被视为1997年前中国大陆唯一的后现代主义摄影,他的街头影像中遗留的恐慌与不安让人印象深刻,每一张影像都是他对时代的主观现实印记。批评家顾铮称莫毅为中国当代摄影的两极之一


父亲,1985年。


父亲,1985年。


父亲,1985年。

 

“我最开始拍摄的是城市里的人,后来受到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影响。他的作品让我感动,但我想他画的是乡土中敦厚淳朴的父亲,但我在城市中看到的这一代父亲却不是这样的。”



骚动,1987年。


骚动,1987年。


骚动,1987年。

 

从85年开始,社会产生了一种躁动。


“我给相机装上马达,顶着二次曝光的钮,多次的曝光,按住快门对着城市不停的拍。这和以前的拍摄完全不同,我的拍摄过程变得非常情绪化”



这就是《骚动》。莫毅的影像风格在那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1988年,这组《骚动》还参加了“天津青年摄影沙龙”第二回展。

 

1m,我身后的风景,1988年。


1m,我身后的风景,1988年。


1m,我身后的风景,1988年。


莫毅的作品中有许多自拍照,莫毅习惯了以这种形式提出一系列具有社会性的问题。1988年到1990年,莫毅创作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米,我身后的风景》。照片里的大街上自我“陪绑”(莫毅语)而释放的视觉挑衅行为。

 

1m,我身后的风景,1988年。


1m,我身后的风景,1988年。


1m,我身后的风景,1988年。


1m,我身后的风景,1988年。


《一米,我身后的风景》的标志性作品便是他在天津街头的自拍像,上图是他本人最为喜爱的一张。画面中,莫毅头顶天空,镜头直迎太阳,一缕狭长的光斑洒下,纵贯鼻梁,垂直于发际线,竟让人想起光环中的耶稣。头顶因强光而留下的高光留白,又仿佛给灵魂游走以空间,引人遐想。(姚瑶)


风景,1983-1987年。


风景,1983-1987年。


风景,1983-1987年。


93年我工作丢了,20多年工龄也没了。”



但这没有影响莫毅的创作,1995年莫毅拍摄了了大家最为熟知的《我是一条狗》。


我是一只狗,1995年。


我是一只狗,1995年。


莫毅把相机绑在架子上,提着走,用线控制快门,根本不看取景框。


“这个作品出来后争论很大,我这么拍摄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用我的眼睛已经无法分辨拍摄对象的好坏了,我认为当很多东西说不清楚时,就是动物的视角。从这种摄影方法能看出我当时的情绪和态度,从照片本身,能看到城市的匆忙动荡和杂乱。”


我是一只狗,1995年。


我是一只狗,1995年。


莫毅的“狗眼”不仅仅是降低机位和视角,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一种谦卑的观看立场。摄影家其实大可不必把自己当一回事,摄影从来就不具有那种“使乱臣贼子惧”的救世功能,它只是一个按动快门的机械运动。莫毅所实践的影像探索,表明了他的一种民间的观看方式。而观看方式,决定了他的摄影特殊的品格。

 

摇荡的车厢,1989年。


摇荡的车厢,1989年。


当有人问到莫毅是靠什么坚持着从1982拍摄至今的。


莫毅说:

“我觉得艺术就是做给自己的。95%做给自己,5%做给别人。就像唱歌的人,刚开始唱歌只是唱给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听到,如果自己很满足自己所唱的,即便别人听不懂,但仍会坚持唱下去。我就是从82年一路给自己唱,唱到了今天。”


摇荡的车厢,1989年。


 摇荡的车厢,198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