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南都、五圣云集,这座千万级人口的河南城市如今却沦为四线

 木子2166 2018-03-04

说起南阳这座城市,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在哪里。

确实,现在的南阳默默无闻,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南阳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夏朝大禹在这里设都城,春秋时建宛邑,秦时设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它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城市名称沿用了2000多年。它曾经长期处于古代一线大郡的序列,却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消沉。白河在南阳穿城而过,向南流入汉水,悠悠白河水,见证了南阳3000年历史。

作为楚汉文化发源地,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商朝末年,辅佐周武王伐纣、齐国首任国君姜子牙,就是南阳人,被后世称作“谋圣”;春秋名臣“五羊大夫”百里奚避祸居此,后入秦国为大夫“谋无不当,举必有功”,助秦穆公奠定一统六合之根基;辅佐谋划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大计的重臣范蠡,生于南阳淅川,功成而隐去,最后以“陶朱公”之名富甲天下,被后世称为“商圣”,并奉祀为“文财神”;汉时更有“科圣”张衡,造出水运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成为我国古代最为耀眼的科学成就之一;“医圣张仲景”生长于斯,尝百草悬壶济世,写出中医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被后人尊为“医圣”;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躬耕读书,于卧龙岗草庐之中谋定天下三分之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智圣”。南阳更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刘秀正是以此为根基,鼎定东汉200年之基业,因此南阳也被称作“南都”。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为何到现在却默默无闻呢?

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因为南阳有油田,因此成为焦柳线上的一颗明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环境形似一碗的南阳盆地,因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上,成为重要的中原粮仓,再加上1009万的人口,南阳由此成为“农业大市”。前些年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正是在南阳淅川。

但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市,文化历史深厚,境内矿藏自然资源丰富,又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产地,还有宝天曼牧虎顶这样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却难以发展。千万人口竟然不通高铁,境内火车线路还少,出行极为不便,南阳的发展缓慢,可以说与交通不便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上级对南阳发展长期忽视的结果。

近些年因为要保护水源地,当地的工业、养殖业都受到很多限制,虽然南阳的GDP在河南省名列第三,但人均却是倒数。近些年南阳更被视为四线城市,未来南阳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支撑,势必落后于邻居襄阳,整个豫南地区将被襄阳虹吸,从而错过当下最为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