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姜泻心汤验案

 学中医书馆 2018-03-04

患者司某,女,43岁。主因胃胀不适、口粘一周来诊。既往无胃病史。

2012年12月27日一诊:

症见:胃胀不适、口粘。无烧心泛酸,无腹痛,无口苦咽干。二便正常。

舌脉:脉沉细弦,苔薄质暗。

辨证:脾胃虚弱,寒热互结

方药:生姜泻心汤

生姜50g炙甘草15g党参15g黄芩15g

法半夏30g大枣12枚川黄连8g

七剂

患者服药三剂后,诸症消失,服完7剂后停药2日未反复。

自觉药味辛辣不苦。

按:《伤寒论》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原方:生姜(四两)甘草(炙)人参黄芩(各三两)半夏(半升)黄连干姜(各一两)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立诸泻心汤以治痞满。生姜泻心汤所主之痞满,谓误下后邪热内陷而成。临床杂病,凡脾胃虚弱,升降失职皆可成痞。盖胃不和,谷不消,则嗳腐食臭;故虽见嗳腐,亦不宜消导,而应补益脾胃,调其寒热,辛开苦降,其痞自消。徐洄溪谓本方“攻补兼施,寒热互用,皆本《内经》立方诸法,其药性又皆与《神农本草》所载,无处不合。”又《医宗金鉴》: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本例患者长期服用中药,脾胃功能不和,升降失序,故纳谷不消。脘胀不适,为脾失健运的表现;而口粘口臭为胃热表现之一。故此例患者应用本方,切合病机,方能效如鼓桴。

另外,史载祥教授在应用本方时,特别突出了生姜的用量(50g),是因为本例患者以脾胃虚弱为主。泻心汤辛开苦降,增加生姜用量突出了辛开的作用。《药性赋》:生姜,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说。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胃翻之哕。又《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东垣云:生姜为呕家之圣药。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物能行阳而散气。

现代研究表明生姜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刺激胃液分泌增加并刺激游离盐酸分泌;可对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双相作用,最初数小时内为抑制,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吐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