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卫杰:忆农事——碾场

 老鄧子 2018-03-04

闲暇时,常带着妻儿回到老家。站在荒芜的田埂,看着稀落的村庄,不免有些惆怅。来到打麦场,儿时那耸立的麦摞没有了,厚重的草垛不见了,只有那碌碡还静静地卧在场角。看到斑驳的碌碡,昔日打麦场上那鲜活的碾场画面,总让人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夜色还未褪去,大人们就起床了。女人们抱一摞玉米杆钻进厨房,燃起袅袅炊烟。待锅有些温热时,就倒点清油用滋锅布一圈一圈地滋开来,胡麻油的清香扑鼻而来,古老的窑洞一下子就有了生气。女人们麻利地将已经发酵好的面团,倒在案板上,撒上几把面,用力揉好后。轻轻地切开一块,一压一擀就已成型,往锅里一展,滋啦啦的声音伴着热气从锅里腾起,一个又一个酥软香甜的饼子就出锅了。闻到香味,孩子们一骨碌爬起,手里拿着饼子,头上顶着被子美美地吃着。



北方初冬的早晨还是很冷的,男人们早早地来到打麦场。口里呼着白气,也顾不上冷,一个人踩着梯架先要上到麦摞的顶端拆麦摞,把麦件子扔下来,麦摞底下的人便把它们一个个松开,围着场心一个挨一个一圈一圈地摊铺成厚厚的蓬松的一大片。太阳冒花花的时候,场就摊好了,阳光照在上面,金黄的麦穗闪闪发光,远望去像是一块金色的毯子铺在地上。


牲口套好,两个一对,拉着碌碡逆时针转着圈碾。碾场人鞭子一扬,牲畜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先从外到里碾,中间圈太小转不开,就要到外弯碾,以最边到中心为直径的圆转圈,一圈转圆再向前稍移一点继续转圈,一圈套一圈,直到转回到原地才算碾了一遍,一般最少要碾三遍,直到麦粒全部脱离下来。碾场人专注的拉着牲口,一会儿摔出鞭子狠狠抽打在牲口的屁股上,牲口急忙卖力的往前走。一会儿拿起铁锹,将牲口刚拉下的热乎乎的粪便扔出场外。麻雀们便叽叽喳喳地啄食着,一会儿飞起,一会儿落下。


每碾一遍,都要进行抖场。抖场先从最外圈开始,透场人一个接着一个,一圈又一圈有序地进行着。随着赶场人的一声“抖场”,牲口停下了, 大人们随手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木杈、铁叉将麦杆轻轻挑起来,在空中一跃,抖掉里面裹挟的麦粒,只听见麦秆被挑得窸窸窣窣的,翻个身又安静的瘫软在场里。碾一遍抖一遍,直到全部籽粒和麦杆脱离。



麦子碾干净了,开始起场。大人们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在场里集合,雄赳赳、气昂昂。起场是要按顺序依每人拿一把木杈或铁杈挑了麦草使劲上下抖,确定麦草中的麦粒落在了地上,把麦草挑成堆,再挑到场的某个角落,专门有人在那里摞草垛,摞成的草垛就如一个长方体上面扣了个半圆柱,主要用于冬天的牲口草料。麦草起完后,用老扫帚扫除碎麦秆麦穗,把和着麦衣的籽粒用木锨或推板推到选定的上风位置,就开始扬场了。


有人站在场边看看树梢动了没有,风向如何,有风了,赶紧扬!于是男人们站在迎风面,拿木锨将麦衣麦粒扬到半空中,麦粒重基本落在原地,麦衣飘到了一侧,女人们拿扫帚轻轻地在麦堆上来回旋着把麦衣扫出去。扬的扬,扫的扫,整个场上沸腾了,人头攒动,空中麦衣尘土到处飞扬,不一会麦粒和麦衣分离了,看着一堆籽粒饱满黄灿灿的粮食,人们喜逐颜开,估计着今年能打多少担麦子。待到晚霞映红天空时,好多蛇皮袋已被大人们装得满满的,一个个像打了胜仗的士兵,威武雄壮地挺着胸脯。这时孩子们放学归来,在麦场里跳房子,捉迷藏,滚铁环,打沙包,踢毽子,他们跑着,唱着,笑着…… 晚上吃完饭,男人们把炕桌放在土炕上,围坐在一起,天南地北地侃着。待女人们炒上两个菜,更是兴高采烈。拿出两瓶大麯酒,开始猜拳了:哥俩好呀,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仙过海……粗犷而又豪爽的猜拳声飘出窑洞,在打麦场的上空久久地回荡……


▋作者:任卫杰,宁夏彭阳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宁夏彭阳县第二中学。尚淡泊,好书法,爱文学。工作之余,常读书作文写字以自娱,作品散见于在报刊杂志、微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