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度汗症(大补阴丸、青蒿鳖甲煎)验案

 学中医书馆 2018-03-04

韩XX,男,75岁,初诊日期:2017年6月23日

身半以上汗出不止多年

多年来身半以上大汗不止,于每年七、八月份症状更重,终日汗透衣被,与活动及情绪波动无关,曾多方求医乏效。今年进入六月即症状加重,经他人介绍前来门诊。

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病,多发性脑梗塞,帕金森病,隐性糖尿病均数十年,经治病情稳定,后遗左侧肢体偏瘫,仍在继续用西药维持治疗。

现症:轮椅入室,面白神倦,虽室内空调已至24℃左右,仍见面颊、耳后汗水下滴,自云饭后及稍有活动则身半以上汗出透衣,身半以下无汗,夜卧被服、床垫经常全部湿透,伴潮热、口干,精神极度倦怠,纳可便结,四、五日一行,苔薄中裂少津,舌质红,舌下脉轻度迂曲,脉细弦数。

中医诊断:汗症

中医辨证:肾阴不足,相火偏亢;腑实不通,邪热内蕴。

治法:先拟滋肾降火,清热除蒸。从大补阴丸、青蒿鳖甲煎化裁。

处方:熟地黄30g生地30g生龟甲10g先煎知母30g黄柏12g青蒿15g白薇30g旱莲草30g牡丹皮15g地骨皮24g石斛30g五倍子10g煅牡蛎30g先煎麻黄根10g

治疗经过:经上方内服三周后潮热汗多略有减少,在第三次复诊(7月17日)时原方加入阿胶15g,此后效果逐日明显,虽时值炎夏盛暑,汗出已无不断下滴及湿透衣被等象,在第五次复诊(8月21日)时在阴复津回基础上,原方加入大黄粉3g,以助通腑泄热,药至第六次复诊(9月4日)时汗出已止,大便畅行,嘱停服中药,改养阴润肠中成药善后。

按:患者系一多病、久病又身残老年患者,原发病虽经西医控制,但“久病必虚”,加之一些西药的副反应,可使体内骨蒸劳热,阴阳失衡。产生既有肾虚相火亢盛一面,又有腑实不通,邪热内蕴的另一面。朱丹溪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济,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故先选用大补阴丸壮水(地黄、龟板)与制火(知柏)并重,同时又用青蒿、白薇加强清热除蒸,旱莲草、地骨皮、丹皮、石斛增加凉血清热,并用五倍子、麻黄根、牡蛎以收敛止汗,用药三周后阴液来复,稍能制火,则汗出有减。考虑本案不是一单纯肾虚相火偏亢之证,从面色偏白,而不是颧红面赤,表明尚有血虚而燥可能,遂在三诊时方中加用阿胶15g,以养血滋阴,其粘腻之性,可有助于敛汗,故此后虽时值盛夏,汗出未增反减,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最后一步是清除腑实邪热,故在加入大黄粉3g(第五次复诊)后两周,汗症全部缓解,故此案通过前后三步治则,确实起到了药到病除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