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连中文都不会的老外,记录下1000多个中国家庭的故事,有你小时候的旧时光

 cxag 2018-03-04

他拍遍世界美照,20多年前来到上海而迷恋中国

不会中文,只有好奇和爱

拍下了1000多个中国家庭的故事

他的镜头下,有旧时光的味道



你知道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什么样吗?



有一位来自荷兰的摄影师,默默地记录着中国二十多年岁月里的故事。有人说看他的照片,想起小时候没那么多高楼的时光。


罗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是一名自由摄影师。


为了能够游历世界,自由摄影,他逃离过军营,做过洗碗工和油匠、曾在法国南部摘葡萄、在可口可乐工厂打工......而后他的照片大受欢迎。


之后,他常受到各大杂志邀约飞往各地拍摄美照。在1990年,因为为法国杂志VOGUE拍一个以“上海·城市”为主题的封面故事,Robert第一次来到上海。



那时的中国,对来自西方世界的他拥有强大的异域魅力。


而后他不断回到中国,游遍大江南北,拍下了大量他眼里独具美感的中国家庭的照片。



“那时东方明珠还未完工

但上海依然很洋气”



“那时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28年的时间很长,上海也逐渐变得繁华,但她的洋气,从未改变。”



自1990年来到上海,Robert就被这里迷住了。


在停留期间,我对上海的爱陷得更深,于是就想:“以后一定要再回到这里。”


他的镜头下,有洋气装扮的女子,有腔调的老绅士......一个正在朝着现代化大都市进程飞跃的上海。




从20几岁开始,Robert就已经游历世界四处拍照,可唯独中国让他留了下来。


他定居上海,因为他喜欢这儿的烟火气。



聚在一块喝茶、抽烟的大爷、光膀子乘凉的男人,路边玩着杂耍的艺人,一切中国的生活在他眼里都很稀奇。



他从不摆拍,只用相机和三脚架。随意经过的路人、晨练的老人,一动一静竟地成了有趣的画面。




“他们比我想得开放多了”



上海打开了Robert探索中国的好奇心,从而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定居上海。


他喜欢中国的人情味,更渐渐明白“家”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 2004 年起,他游遍中国大江南北,走过 20 多个中国省份,拍下了 1000 多户中国家庭,把平凡普通的中国人的日常记录在相机里,最终完成了一部《中国人家》(Chinese Interiors)的作品。



这位不会说中国话的荷兰人,日复一日地游走在中国的农村。比起以前刻板印象中中国人害羞谨慎的样子,他遇到的人家都很热情的招待了他。


“用眼神、用情感、用我的感受来交流。” 不会中文的 Robert 就这样带着相机和三脚架,通过翻译介绍身份和意图后,开启了自己的拍摄之旅。


烧水壶、蜂窝煤、木方桌......甚至是卷边的迎客松图,许多老一辈的中国人都能在他的照片里找到似曾相识的记忆。

看着这些画面,像是窥探了藏在书柜深处的老相册。

Robert 在拍摄过程中只用相机和三脚架,他会观察人物的神情举止,屋中的装饰,生活的痕迹。


他最擅长捕捉人物和光源独特的联结。

他只用三脚架和相机,从不摆拍,只是耐心等待,等到人、物、光都在合适的位置出现,然后按下快门。


他到访了大概五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包括彝族、苗族、瑶族等等


“中国竟有着5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有着鲜明的文化习俗,各种节日、饮食、生活习惯。”



甚至他也了解到一些偏远地区窘迫地生活环境。其中有一张彝族母子照片,在摄影后没几年,就因为感染艾滋病去世了。


由于彝族当地常共用针头,所以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的患者不在少数。



除了拍人,他更爱没有人物出现的空镜,却带着满满生活气息。


就像这张图,刚准备做饭却被喊走的女主人,桌台还没收拾完的样子,他特别喜欢这种“缺席却在场”(Absence-Presence)的表达。



无论是屋角的蜂窝煤,墙上悬挂着的风干的蔬菜,还是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


家里的东西该怎么摆,在Robert 眼里都是主人们独特的想法。



那些看起来平常无奇,甚至还有些破旧的家具就像你从细节里窥见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是对美的理解。


有的家具摆放甚至经过了几代人长期以往的调整,让一切物品变成现在恰当又实用的位置。


一张静止的图片背后,有一个家庭岁月的痕迹。




“农村不是中国独有的”



比起繁华的都市,Robert更喜欢拍摄中国的农村。


这也让一些中国人觉得,Robert 没有足够地表达出中国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残败破旧的画面难免有失偏颇,并不能代表中国普遍家庭的情境。


“虽然照片大部分来自偏远贫困的乡村,不过这并非中国独有。”对于有些人的不满,他有自己的理解。那些带着旧时光味道的人文风景更有时间的味道。

他在中国的这群人家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坚强和乐观。“我会感受到他们的决心、勇气和意志力量。看来他们只有一个行进的方向,那就是前进。在我的照片中,我要展现这样的美好。”

他在摁下快门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被拍摄者的尊重。他感谢那些人热情的欢迎了他这么一位异乡人。


当《中国人家》正式出版成册时,Robert 在扉页写上一行字:献给中国人民。





Robert van der Hilst1940年出生阿姆斯特丹,毕业于荷兰海牙 FOTOVAK 摄影学校。罗伯特是被《明星》《地理杂志》《时尚》《星期日泰晤士报》等杂志社邀约的自由摄影师。



Robert van der Hilst其他作品:


古巴



卡塔尔



东京



墨西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