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我家乡繁峙的古寺庙

 wgjzsh 2018-03-04


图文·张 璐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繁峙县,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说起寺庙,几乎每个地方每个村子都会有一座寺庙,甚至不止一座。但是说到古寺庙,那一定是历史悠久,有着文化底蕴的遗产。家乡的寺庙很多,其中好多与五台山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记载唐朝以前五台山多半以上的寺庙都在今繁峙境内,至今保留这许多寺庙遗址和佛教文物。近年来被国家级、省级、县级评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真不少,可见家乡人对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崇拜。曾经有人说过不了解繁峙,就不能算真正了解了五台山。所以我将会用镜头一一记录下家乡的古寺庙,和大家一起分享。


  繁峙正觉寺,位于县城中心,始建年代不详,北宋初称天王院,宜和年间朝廷赐名“正觉禅院”。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过殿,均被粮食局占用。北宋初称天王院,宜和年间朝廷赐名“正觉禅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岩山寺,原名灵岩寺,位于东山乡五台山北麓天岩村。创建于北宋元丰二年以前,金正隆元年(1156年)重修,元、明、清屡有修葺,以其精美壁画而著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三圣寺,位于砂河镇西沿口村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寺院座北向南,一进二院,寺共有殿堂禅房30余间。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


  繁峙公主寺,位于杏园乡公主村东南,属五台山北台外寺庙,占地4000平方米,中轴线有三进院子,寺内最有价值的是过殿、大雄殿,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繁峙兰若寺,位于集义庄乡大宋峪村南2.5公里的半山中。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明清历代重修。为法华祖师苦修成道之所。其年代之长,尤胜五台,故当地有“先有青   蘭二寺,后有五台山之说”。现存明代遗构,曾供奉法华祖师坐化真身,后被盗,现存法华祖师泥塑身。目前尚存正殿3间,为元代建筑。殿内正中塑毗卢佛,两侧有协侍菩萨各一尊,以及韦陀和吕陀护法,并有璧塑多面,为明代遗物。殿前有水井一眼,井深3.3米,水深1.66米,是五台山的名胜之“卓锡泉”。1985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护国文殊寺,位于岩头乡庄子村东2.5公司的狮窝梁上,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又名“狮子窝”。寺内建筑损毁严重,目前仅剩狮子窝万佛琉璃塔保存完好。该塔为八角十三层琉璃塔,高32米,底径12米,顶径4米,基座石砌束腰须弥式,雕仰覆莲瓣。塔中有阁,顺塔洞可上至六层。塔身外表全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以绿色琉璃为主。

  繁峙清源寺,位于古北台北侧山腰,南距古北台8公里,东距冬凌沟2公里,北距兰若寺3公里。元建,属北台外九寺之一。这里“群山环抱 山气日佳,禅者栖也”(《清凉山志》)。院中原有一股清泉,故名清源寺,1955年重建寺院时,泉周加高,泉变成井,井深6米,水深2米。


  繁峙海眼寺,位于光裕堡乡富家庄村东。五台山塔院寺下院。文化大革命破坏。清代建筑,嘉庆二十二年补修。


  繁峙秘密寺,又称秘魔岩,因唐朝秘魔和尚在此讲经说法而得名,位于岩头乡岩头村东,距西豆公路2.5公里。因唐朝秘魔和尚在此讲经说法而得名。创建于北齐,在佛教间享有盛名。特别是“龙洞”,是佛教徒到五台山必须朝拜之地。


  繁峙真如寺,真如寺,原名"三圣寺",古称"殊祥院",位于高升寨东庄、西庄、东魏三村之间,被誉为“繁峙第一宝刹”。始建年代不详,原在西庄村,因水患于清同治十年迁此,属五台山寺。原寺一进两院,内有正殿、三圣殿、伽兰殿、老爷殿、龙王殿、观音殿、奎星殿、圣母殿、鸳鸯台、钟鼓楼等。由于"文革"期间的破坏和年久失修,原寺杂草遍地,仅存的几间殿堂、寮房也墙壁通风,屋顶见星,塑像严重残缺破损。


  繁峙圭峰寺,始建于隋,坐落在岩头乡安头村北0.5公里的凤凰山中。规模不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五台山的著名寺庙,“圭峰古柏”为繁峙十景之一。


  繁峙普照寺位于横涧乡东南仰头山顶,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已有。原建筑于“文化大革命”年代毁坏,仅剩峰顶三座佛台保留下来。八十年代,果峰和尚重建小庙数间,再续香火。至今,普照寺已建成大小庙宇百十多间,人称小五台。据传,文殊菩萨来东土先到仰头山普照寺,后坐铜钟飞到五台山狮子窝作为苦修的道场。

  繁峙天齐庙,位于繁城镇作头村,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显存建筑为明嘉靖遗构,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寺庙殿内东西北三面均有清初所绘壁画,总面积55.2㎡,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寺内还有古柏两株,高约10米,树围2.9米,人称“毛腿柏”。天齐庙正殿状况尚好,东西两座配殿损毁严重,尤其是东配殿面临塌毁,两座配殿内都保存下来大量壁画,这些壁画一方面房子渗漏,另一方面受地基阴湿影响。


  繁峙茨沟营碧霞祠,位于神堂堡乡茨沟营村。即奶奶庙,始建于朝明嘉靖44 年,其大殿顶有中脊无边脊,取法力无边之意。曾多次重修。


青峰寺坐落在繁峙大营镇神沟村北二公里的青峰山下。以前,山下没有人家,只有一口古井,人们把这里称作井沟。


青峰寺坐北朝南,分为三个部分。东院是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中院为三圣殿,西院是果峰师父的肉身殿。此外,还有寮房、客堂、五观堂以及配殿数十间房屋。整个院落布局紧凑,对称整齐,佛乐悠远,草木葳蕤,非常雅静。

果峰师父于2009年6月20日在青峰寺圆寂,享年96岁,僧腊67年。青峰寺于2010年5月27日(农历4月14日)为圆寂1年的当家师果峰和尚举行开龛仪式,开龛后,发现老和尚法体完好,肤色呈紫色,神态端祥,为当地一大奇迹,实属繁峙县乃至五台山境内第一尊肉身菩萨,开创了佛教界又一个新纪元。


  繁峙大营碧霞祠,位于大营镇大营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正 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明次间均 施以格扇门。两山墙内壁残存道教体裁出宫图壁画 20 平方米。


  繁峙大李东牛文殊寺,古称李牛寺,位于光裕堡乡大李牛村东。始建于北宋,1985年定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正殿3间,为元代建筑,东西配房各3间,均为晚清建筑。寺内有佛教水陆殿壁画,为明代遗物,有一定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繁峙大李牛西文殊寺,位于大李牛村西。据寺内碑刻记载:始建于后唐 同光三年(925) ,清乾隆元年(1736)增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殿内神台上新 塑一佛二菩萨及十八罗汉像 21 尊,殿内存清代壁画 70 平方米。院内 存有明、清重修碑各 1 通,清碣 1 方。1985 年 4 月 15 日公布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古北台,亦称大黄尖,位于繁峙县岩头乡与东山乡之间,海拔2725米,顶平坦,周0.5公里。顶上无水。古北台寺(原名普济寺)位于古北台南麓大冻沟村东5公里处,初建于唐代,寺名普济寺。《清凉山志》:“普济寺,大黄尖南麓,唐建。”废于清代。民国初,有量和尚创建,1966年毁,2004年重建。

诸台下半截生长着数万亩苍翠碧绿的云杉和落叶松,上半截长满短草和鲜花,五峰耸立,上矗霄汉,煞是壮观。油房村的成果庵、大保村的香山寺等等,各个景点传说诱人,故事甚多,美不胜讲 。海拔2725米,顶平坦,周0.5公里。顶上无水。唐代以前,它是五台山之北台。


宝藏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中庄寨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7.6米,南北宽18米,占地面积496.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载,金大定六年(1166)、明万历十年(1582)曾重建寺庙,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仅存圆觉殿,又称千佛殿。中轴线东有侧院,侧院仅存观音殿。圆觉殿砖石台基,基高1.5米,前设长11.2米,宽5米的月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辅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斗栱两朵,殿内两山墙绘有壁画6平方米。院内存明万历十年(1582)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碑各1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北洪水龙王庙,位于大营镇北洪水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四 合院布局。 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 正殿, 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殿和配殿, 东南部为钟楼,钟楼下部设门。



摄影、文字:张璐,繁峙县横涧乡东淤地村人,现居原平。中国摄影旅游网特约摄影师,忻州数码协会会员,原平摄影协会会员。

编辑:胡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