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曲家、钢琴家——高平谈音乐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3-04
                 

即兴是音乐最本质的东西
高平,博士、作曲家、钢琴家,生于成都,90年代留学美国,现任首师大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并兼任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及杭州师大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高平曾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多年。

简历
高平先生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著名作曲家高为杰教授,母亲是著名歌唱家罗良琏教授。高平先后在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美国里诺内华达大学音乐学院,奥伯林音乐学院(获钢琴艺术家文凭),巴特勒大学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学习钢琴。在学习钢琴专业的同时,他便十分喜爱作曲,而他1998年以钢琴专业进入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后正式转学作曲,2003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起任教于新西兰坎特伯雷音乐学院。

作品
2012年高教授创作的"多功能钢琴"与民乐室内乐《四不像》由他本人和紫禁城室内乐团在俄罗斯和以色列上演,引起强烈反响,并受以色列室内乐团之邀改编为西洋乐器版再次演出。

评价
中国著名音乐学家李西安先生称高平为我国第六代作曲家代表之一。美国作曲大师弗德里克·热夫斯基(Frederic Rzewski)曾说:“高平是为古典音乐传统带来新的血液的青年音乐家。一场高平的音乐如同一次名副其实的历险与奇遇。”
 
  
      高平谈音乐:即兴是音乐最本质的东西

民族记忆,一位海外音乐家的中国情结
高平教授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留学国外,多年异国求学的经历已经成为他音乐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被问及异国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其作品的影响时,高教授坦言:出国留学对自己来说其实是一个学习和自我认知的契机。四川音乐学院和川剧学院相隔一街,川戏唱打声时时传来,给当时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高平教授留下极深的印象。但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时并没有真正想要去了解、去学习,出国以后这些东西反倒会不自觉地跳出来,时间和距离让他能更冷静、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文化。

“使用传统旋律向故土的音乐和歌唱风格致敬”的作品《遥远的声音》、以幼时听民间故事的记忆为灵感来源的《说书人》等作品,都变现了高教授身处异乡的乡愁以及骨子里抹不去的民族记忆。

音乐无国界,创作者与欣赏者的相遇
“音乐无国界”,这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话虽如此,但东方人和西方人毕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多少囿于自己的文化和习惯,这势必影响到他们对彼此音乐的感受力。说起这个问题,高教授提到了俞伯牙摔琴谢子期的故事,他认为所谓“音乐无国界”并不是指所有人都能分毫不差的领悟音乐中所表达的意象,应该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相遇。高教授补充:“音乐就像谈恋爱,并没有共同的标准”。

 

关于即兴,音乐最本质的东西
高教授的即兴表演堪称典范,常常在独奏音乐会上即兴演奏,令人叹为观止。新西兰《听众》杂志称赞他是“拥有1001种音色变化的人”。新西兰作曲家波蒂评价“高平是完美的音乐家……他的即兴演奏让人震惊”。

事实上,高教授在幼年时就表现出了极不平常的音乐天赋,对于他来说音乐是一种最为自然的情感流露。他认为“每一次表演和聆听都是不一样的,甚至跟气候、表演时的光线、音乐厅的环境都有关系。音乐是有质感的,她是一个消失的过程,是生命消逝的过程,这其实是音乐最本质的东西,也是音乐最打动人的地方,你可能不会在看油画时掉眼泪,却会听着音乐泪流满面。音乐其实也是音乐家对消逝的生命本身的一种抗衡。”

不求功利,一位艺术家的坚守
不得不说,在文艺商品化今天,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粗制滥造的文化商品,我们也开始向去菜市场买菜一样去消费文化。实际上,商业化并没有为文化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要在文化商品化的大趋势中坚持原有的信念也变得难上加难。

对于听众对音乐的一些误解,高平也表现得十分理解,他认为,由于演奏者的不同理解、记谱的不精确,演奏者在让乐谱“活起来”的过程中,误解或多种解读甚至是必然的,其实音乐扑朔迷离的不确定性也正是它独有的魅力。这当然是一种不俗的人格修养,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坚守、也表现了高平教授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他有足够的水平和对艺术的执着去拒绝对市场的需求曲意逢迎。他说“真诚地用心在做音乐的人,会把自己也融入到音乐中,他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这也是为什么有位西方评论家称道他的“音乐真挚,品味纯良,有长远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