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士英:金融资产料将继续调整下行

 北风吹古城 2018-03-04

文丨郭士英 一德期货首席经济师

文章发表时间:2018年3月4日

一直认为,2018年是全球金融周期出拐点的重要时刻,近十年超常规货币宽松累积的资产泡沫需要一个相对出清的过程。事实上,以美国为先导的货币政策收缩以及市场利率上行周期的开启,就是这一判断最有力的支持。目前看,这个信用收缩过程才刚刚开始。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破2.6%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确立了以美国股市为标志的金融市场拐点。而且预计随着信用的不断收缩和利率的不断上涨,金融和资产市场会陆续进入逐波下行的过程。目前尚处于第一期下跌调整中,初步预计道琼斯指数的年内跌幅可能超过10000点。

在这样的形势下,泡沫程度较大的金融资产市场都会受到波及,全球房地产行业也会随之出现中期回调。由于泡沫化程度较高、监管政策比较严厉以及人口因素的急剧变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显得更加不容乐观。整体价格继续下降的同时,销量和投资增速会有比较大的下滑压力。

在金融调整的大背景下,实体经济和投资消费信心必然都将受到牵连。大宗工业品价格应该会随着金融风险的释放和需求的萎缩而进入调整周期。尤其是国内黑色系列产品,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的种种利好和较为充分的市场炒作,已经处于见顶回落阶段,只是因为某些短期因素还仍然保持强势震荡,但随着需求下降预期的兑现,年内的震荡下行是在所难免的。

中国在大力去杠杆,这是当前宏观经济的总基调,对应了全球央行逐步开始的货币收缩进程,是时代的不二选择。而且,中国已经不再片面强调经济增速,这一变化的背景和内涵相当丰富,当产能全面过剩、债务严重超标以及远期基建隐现透支,当物质财富不再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未来中国的变化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初步预计,随着投资和进出口数据的逐步下行,国际大宗工业品市场会陆续感受到来自中国方面的寒意,走势趋弱是大概率事件。

很多人把这两年的希望寄托在美国减税方面。殊不知,对于债务早已爆棚的美国,在特朗普减税开始的一两年内,美国财政拮据一定会相应加重并且会对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一年间美国债务总额又增加了1万亿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事情。如此窘境必然会反复冲击金融市场信心,更会对拟议中接近1.5万亿美元总额的美国基建计划造成实质性的阻碍。

总之,通过综合分析,本人认为全球大宗工业品价格在结束高位震荡后逐步回落的概率较大。世界原油市场表现可能相对较好,得益于产油国的联合减产和中东局势的恶化,以及美国对高油价的依赖会越来越重,还有就是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也可能有利于原油市场保持相对强势——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进口比超过2/3。

另外,全年来看,农产品可能会否极泰来,与大宗工业品形成类似跷跷板效应的走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处于十年来的低位,部分产品的高库存已经在逐步被消化,而且天气原因可能成为农产品炒作的持续动力。近期美豆和国内部分农产品的强悍走势已经验证了这一预期,而且预计农产品板块今后的走势会越来越强。前期中国猪肉市场跌跌不休,部分地区价格已经逼近成本线,整体有望于三至六个月内见底。总之,在下半年,通胀爬升的速度会比较显化和超预期,年底前后中国CP很可能突破3%,发达国家会陆续达到2%以上的政策目标。

判断年内宏观经济形势,还有一个重要线索。2018年应该是中美关系对抗升级之元年,经贸领城甚至地区安全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这不但会影响中美双方经济数据和金融预期,也可能为弱复苏的全球经济投下不可忽视的阴影。事实上,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已经接近尾声,货币信用强烈收缩的大格局,对应的应该是经济调整小周期的开启。2018-2019年,投资、消费与国际贸易均将呈现后续乏力的疲弱走势。

国际大宗工业品以及全球股市或许会有一定级别的春季行情,但至今未知何种因素可以持续主导和驱动。即便有,也不应该期待过高。当然,宏观判断偏于中长期走势分析,对于市场的短期走势不敢妄言。

虽然高盛和花旗等国际大行都一直看涨部分大宗工业品后期市场,但除了原油和贵金属可能表现强势以外,个人预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发展,下半年后这些国际投行很可能会变调看空。

△以上内容为2月下旬接受经济日报记者周明阳采访的微信交流文字,主要观点发布于2月23日经济日报第15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