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洲茶树精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林小霖 2018-03-05


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曾就职于国内一家大型OEM工厂研发部门,现就职于一家原料服务型企业,澳洲进口精油为其中一项业务。多次与澳洲茶树精油协会董事成员进行澳洲茶树精油在个人护理以及家居护理甚至医疗方面的沟通,力求把具有多项作用的澳洲茶树精油推荐给中国朋友,了解澳洲茶树精油的益处。


关于精油的研究找原料之前也有过报道,今天我们有请摩卡给我们揭开关于澳洲茶树精油的面纱

澳洲茶树精油是桃金娘科白千层属灌木树种——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芳香精油,具有强力的杀菌保健作用,是活性较高的天然抗菌剂,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其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治疗许多疾病、创伤具有很好的疗效,如唇疱疹、癣、擦伤、蚊虫叮咬、痤疮粉刺、女性私密处护理、烧伤等等,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消毒剂、医药和化妆品等皮肤外用制剂。互叶白千层茶树原生长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沿海,其茶树油与世界各地的相比产量最大、质量最佳。相对其他植物而言,这种互叶白千层茶树较难繁殖,只有在具备炎热、潮湿及其它亚热带特点的地区才能生长茂盛。


1. 茶树精油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茶树精油是用互叶白千层树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汽蒸馏而得到的精油,是一种无色或者浅黄色油状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肉豆蔻气味。纯澳洲茶树精油是由超过113种复杂的成分组成,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Terpinen-4-ol(松油烯-4-)1,8-Cineole(1,8-桉树脑)。针对澳洲茶树精油的成分,国际标准ISO4730(2004)与澳洲标准AS2782-2009都对产品的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制定了相对应的检验标准,这两个标准都详细规范了纯澳洲茶树油的物理性质和其中15种成分的含量,只有符合此项检验标准的才是纯正的澳洲茶树精油,表1是国际标准ISO4730(2004)关于澳洲茶树精油的检验参数:


1 ISO 4730(2004)对澳洲茶树精油的主要成分规定与检验参数

Component组份

ISO 4730:2004 Range

Minimum%

Maximum%

α-Pinene(α-蒎烯)

1.00

6.00

Sabinene(桧烯)

trace(微量)

3.50

α-Terpinene(α-萜品烯)

5.00

13.00

Limonene(柠檬烯)

0.50

1.50

ρ-Cymene(ρ-伞花烃)

0.50

8.00

1,8-Cineole(1,8-桉树脑)

trace(微量)

15.00

γ-Terpinene(γ-萜烯)

10.00

28.00

Terpinolene(异松油烯)

1.50

5.00

Terpinen-4-ol(松油烯-4-)

30.00

48.00

α-Terpineol(α-松油醇)

1.50

8.00

Aromadendrene(香橙烯)

trace

3.00

Ledene(喇叭烯)

trace

3.00

δ-Cadinene(δ-杜松烯)

trace

3.00

Globulol(蓝桉醇)

trace

1.00

Viridiflorol(白千层醇)

trace

1.00

Physical Properties

物理性质

ISO 4730:2004 Range

Minimum%

Maximum%

Appearance外观

Clear,mobile liquid without visible water

澄清、不含水的流动液体

Color颜色

Colorless to pale yellow无色至浅黄色

Odor气味

Characteristic,Myristic含有肉豆蔻的特征气味

Relative Density(20℃)

相对密度

0.885

0.906

Refractive Index(20℃)

折光率

1.475

1.482

Optical rotation(20℃)

旋光度

+5.00°

+15.00°

Miscibility in 85%(v/v) ethanol(20℃)

溶解在体积分数为85%乙醇中

Less than 2 volumes

小于2个体积容量

 


  2.  茶树精油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澳洲茶树精油具有抗菌谱广(多种细菌、真菌与病毒)、抗菌活性强的特点,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者通过常量/微量稀释法、琼脂稀释法还有少人研究者采用的时间杀菌实验、悬液法、离体法等方法测定澳洲茶树精油对常见皮肤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FC),在为皮肤临床应用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这几种研究方法不同,但对同种致病菌的MIC值差异很小,详细请看表2


常见皮肤致病菌对茶树精油的敏感性


  3.  澳洲茶树精油的耐药性



目前许多细菌真菌已对绝大部分的药物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严重影响了皮肤的长期性治疗,但目前所做的临床测试发现茶树精油的临床抵抗情况极少,研究者认为这与茶树精油的多种成分及多重抗菌机制降低了耐药的发生有关。西澳洲大学的澳洲茶树精油研究组的克莉丝汀.卡尔森博士与她的同事就细菌是否会对茶树精油产生耐药性而做了一系列研究。绿脓杆菌是一典型的灼烧、伤口的细菌,对众多常用的抗生素、抗菌剂和消毒剂有耐药性,但卡尔森博士多次尝试让绿脓杆菌对茶树精油产生耐药性,但结果都未成功。同样,她的同事Katherine Hammer博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做的耐药性测试结果与她类似。


  4.  茶树精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4.1 痤疮:通过对124位青少年患者临床试验显示,5%过氧化苯甲酰膏霜(一种常用的局部治疗痤疮用的药膏)与5%澳洲茶树精油凝胶对轻、重痤疮患者均有显著的疗效,两款产品均能缓解患者痤疮、减少发炎,尽管5%过氧化苯甲酰膏霜疗效优于5%澳洲茶树精油,但澳洲茶树精油治疗的患者比起5%过氧化苯甲酰膏霜治疗的患者很少发生红斑、瘙痒、干燥、刺激等情况。化妆品中很多品牌产品将澳洲茶树精油应用于痤疮、粉刺产品中,其中以英国the body shop最为著名,一系列以澳洲茶树精油为主打有效成分的产品。图1为部分将澳洲茶树精油应用于化妆品中治疗痤疮、粉刺的实例。


应用澳洲茶树精油治疗痤疮、粉刺的部分实例


4.2 口腔护理


Groppo报道了40个受试者连续1周每天使用1次含0.2%茶树油的漱口水后,常见口腔致病菌(变异链球菌)数量及口腔细菌总数量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P0.01),且停用后可持效2周。ArweilerSoukoulis分别用0.34%茶树油漱口水、2.5%茶树油口腔凝胶剂研究了其对菌斑形成及其活性的影响,得到相似结论:茶树油虽可减少口腔细菌数量,但不能降低菌斑指数及其生活力,处理后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显著降低(P0.01)Takarada支持此结论,还补充说明了茶树油可用于治疗口臭。可见,茶树油漱口水可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护理辅助药物。图2为部分将澳洲茶树精油应用于口腔产品中的实例。


2应用澳洲茶树精油于口腔产品的部分实例


4.3 头皮产品


澳洲茶树油对中轻度头屑、头皮瘙痒、头皮油腻等症状也有一定功效。Satchell等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研究了添加5%茶树油洗发露治疗中轻度头皮屑126例临床疗效,一疗程(4)后,茶树油组患者的头皮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治愈率分别为41.2%vs 11.2%,且茶树油组的不良反应(如头皮轻度发热、刺痛、发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017年初欧莱雅新推出一款专门针对头皮屑的茶树植萃去屑洗发露,打出蕴含天然的去屑澳洲茶树精油,能从根源上解决头皮屑的问题,4周便能有效抵御头屑的反复发生的宣传口号。图3也列出国际上将澳洲茶树精油应用于解决头皮屑的部分实例。


3应用澳洲茶树精油于头皮屑产品的部分实例


4.4 唇疱疹


唇疱疹(唇疮)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感染,通常出现在嘴唇和鼻孔边缘,唇疱疹的分泌物含有HSV,具有传染性。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药物较少,但已有报道阐述茶树油对HSV具抗性。Carson等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通过6%茶树油药膏对18RHL复发性唇疱疹(recurrent herpes labialisRHL)患者的疗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树油组上皮形成的平均周期为9天,安慰剂组需12.5天。证明了茶树油对唇疱疹的临床疗效。4为国际上将澳洲茶树精油应用于解决唇疱疹的部分实例。


4应用澳洲茶树精油于唇疱疹的部分实例


4.5 女性护理


澳洲茶树油因其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因此可应用在女性私密处外用产品中治疗白色念珠菌阴道炎。图5为部分应用澳洲茶树精油于女性私密处产品实例。


5应用澳洲茶树精油于女性私密处产品的部分实例


4.6洗手液沐浴露


通过医院细菌传染的致死或致病的现象是一个威胁到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大多数的传染病都被认为是医务人员手上病菌传给病人所致或是病人身上的病菌传给就位人员所致。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也叫超级细菌)蔓延的控制,对全球医院而言是一个大难题,因为传统的抗生素对 MRSA 的传播毫无用处。然而,在悉尼 Westmead 医院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茶树油沐浴露有助于病人根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18个月对180位感染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人临床试验,其中一部分病人接受含茶树油的产品进行治疗,而另一部分病人接受医院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最少为3日,治疗过程中,采用大量棉签取样,以检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状况。在完成了临床试验的96位病人当中,上述两种治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率相等。但与接受常规治疗的23%的病人相比,参与茶树油产品治疗的21%的病人,在治疗后没有复发。参与研究的的汤姆.莱利教授指出如果我们的医院引入一些茶树油产品,如洗手液、抗菌剂和局部抗微生物剂,我相信,这只会有助于减少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压力。在另一项研究中,西澳大学的Tom Riley教授测试了一款含5%茶树油的卫生皮肤洗液,一款含5%茶树油的乙醇卫生洗液,和一款含3%的茶树油乙醇洗手皂;并测试此三款产品的杀菌功效。此研究表明,茶树油配方在减少医院传染性疾病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图6为部分将澳洲茶树精油应用于洗手液、沐浴露产品的部分实例。


6应用澳洲茶树精油于洗手液、沐浴露产品的部分实例


5. 皮肤毒性


澳洲茶树油的皮肤毒性反应:以因药物浓度过大而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为主,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刺痛和干燥等。Southwell等将不同浓度(5%100%)的茶树油对28例受试者的背部或上臂进行皮肤斑贴试验,发现当浓度低于28%时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Veien在此基础上,增大受试群体数量得出相同的研究结论。Aspres31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后,测定了不同浓度茶树油(5% vs25% vs 100%)的受试者刺激指数(stimulus indexSI),其中100%茶树油SI最高,SI0.25。此外,茶树油经过光化反应后会产生过氧化物、环氧化物、内过氧化物等毒性物质,变应性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将升高,因此若药品贮藏方法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会提高茶树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必须密封后避光保存。


总结

澳洲茶树精油作为天然抗菌剂已经逐渐引起了业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一系列研究测试,证实了澳洲茶树精油是一种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的天然抗菌剂,将澳洲茶树精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妆品中作为痤疮粉刺、头皮屑、口腔产品等用品中,随着消费者对天然绿色来源的产品的重视度,相信澳洲茶树精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中将会越广泛。



参考:

[1]. BassettIB, PannowitzDL, Barnetson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a-tree oil versus benzoyl peroxide in the treatmen to facne[ J] .Med JAust, 1990, 153:455-458

[2].CARSON C FASHTON LDY Let al. Melaleuca alternifolia (tea tree) oil gel (6%)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herpes labialisJ]. J Antimicrob Chemoth200148(3):450-451

[3].GROPPOFC,RAMACCIATO J CSIMOES R P.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garlictea tree oiland chlorhexidine against oral microorganismsJ]. Int Dent J200252(6):433-437

[4].DRYDEN M SDAILLY SCOUCH M.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tea tree topical preparations versus a standard topical regimen for the clearance of MSA colonizationJ.J Hosp Infect200456(4):283-286

[5].TONG M M,ALTMAN P MBANETSON R S. Tea tree oil in the treatment of tinea pedisJ]. Australas J Dermatol200733(3):145-149

[6].WARNKE P HSHERRY E,RUSSO P Aet al. Antibacterial essential oils reduce tumor smell and inflammation in cancer patientsJ]. J Clin Oncol200523(7):1588-1589

[7].SOUTHWELL I A S,FEEMAN,RUBEL D. Skin irritancy of tea tree oilJ]. J Essent Oil es19979(1):47-52

[8].VEIEN N K,ROSNER KSKOVGAAD G. Is tea tree oil an important contact allergenJ]. Contact Dermatitis200450(6):378-3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