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被开除,患者死亡,只因少做了关键一步!

 道2和 2018-03-05



犯错,对医生来说绝对是禁忌。


有这样一部医疗剧,它偏偏将镜头聚焦于最令医生敏感、忌讳,又绝不可回避的部分——犯错


这就是被业界封为「神剧」的《周一清晨》(Monday Mornings)——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丁香园(微信号:dingxiangwang)来看一看这部剧到底「神」在何处——




周一,医者的「审判」日

周一清晨,切尔西中心医院所有的外科医生齐聚于 311 会议室,他们将要进行只有本部门成员才能参加的绝密会议——「死亡病例讨论会」(Morbidity and mortality)。


与其说这是一场讨论会,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审判」。


在这场「审判」中,医务主任哈丁是「法官」, 每一个犯了错的医生均会被他叫上「审判席」接受「审讯」。


「审讯」过程中,死亡病例中的所有细节、步骤、观点皆被重新审视。


注意哈丁主任这威慑人心的犀利眼神


剧一开始,一位代号「007」的医生在会上针对他的死亡病例作陈述。007 这个称号用于讽刺他可以「合法杀人」。



那么他是怎样「合法杀人」的呢?


彼时,007 接诊了一名左边髋部疼痛的患者,考虑到患者喜欢跑步,凭经验,他下了一千毫克的强效泰诺(一种止痛药)的医嘱,直到患者疼痛消失离开医院。


当他再次见到这位患者时,是 4 个月之后,患者因髋部骨折急诊就医,经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发现已是骨癌晚期,尽管 007 积极采取抗癌治疗,但为时已晚,患者在确诊后的第三周死亡。


在所有部门的同事注视下,瓦解的自尊骄傲下,007 医生没有任何辩解的空隙。


最终他承认因自己的疏忽,没有为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放任转移性骨癌在患者体内肆意扩散了 4 个月之久,导致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


法官」判决 007 医生有罪,立即取消行医资格。



结局令在场的同事唏嘘不已,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如果说 007 医生是「罪有应得」,那下面威尔逊医生的所犯的错误是否情有可原呢?




顶级医生也会犯错

威尔逊医生是切尔西中心医院最优秀的神外科医生之一,他技艺精湛,备受患者和同事的信赖。然而,一次脑瘤手术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7 岁的小男孩奎恩在一次球赛中撞到头,为了保险起见,奎恩的妈妈将他送到医院检查,一查核磁,才发现奎恩患有颞叶肿瘤,肿瘤是恶性的,如果不尽早切除,他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患脑瘤的男孩奎恩


情况危急,威尔逊医生决定立刻手术切除肿瘤。和奎恩的妈妈说明了情况,并让她提供了「充足」的病史资料后,医生随即开始了手术。


手术室里,威尔逊医生移除了奎恩的颅骨,看到肿瘤后,便知情况不妙——脑瘤是恶性的,还侵入了正常脑组织,颜色鲜红,血供丰富。而正当他要切除时,突然,鲜红的血冒了出来,出血的严重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几分钟之内,奎恩血压急剧下降,并出现了室颤。除颤,按压,甚至开胸盘都已经于事无补,最终,奎恩死在了手术台上。



而正当威尔逊医生以为这是一次不可避免的事故时,311 会议室里,医务主任哈丁道出了真相。


原来,由于奎恩是单亲家庭,威尔逊医生便地只是搜集了奎恩妈妈这一脉的病史。而哈丁主任却查出奎恩的爸爸患有血管性血友病,此病患者因缺乏 vWF 凝血因子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这就意味着,奎恩有 50% 的可能性会在手术中大出血。



得知真相后的威尔逊医生瞬间呆住了,没想到一心想救人的自己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元凶」。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引发这场事故中威尔逊医生情有可原,而笔者认为,这看似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亦有其必然性。


正如哈丁主任对此事的「总结陈词」一样,也许稍显苛刻,却直击要害——


这孩子本就命在旦夕,但是他昨日之死,确是因为医生的自大!


他不肯征求他人的意见,他忽视了全面而彻底地搜集病史。


我们是临床医生,是科研人员,我们遵守历经考验的体验程序与分析, 我们接受的训练正是如此。


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则是因为我们将受训的知识屈从于自大的心态!


奎恩的死亡让威尔逊医生陷入了自责和愧疚的漩涡,但同时,这也引发了他的反思。


311 会议就是要告诉我们,就算是顶级医院的顶级医生,也会犯错,而只有直面自己的错误,才能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奎恩妈妈的不知情,威尔逊医生逃过了一场官司,而另一边,一台成功的手术却遭遇了患者的起诉,到底为什么?


这还得从主刀医生朴说起。




手术成功却被患者起诉

朴医生在剧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惜字如金,面对患者和家属时,从不作过多的解释,总是直来直去,经常让把患者吓得一愣一愣的。


一位女画家两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双手震颤,四处寻医却始终查不出病因,终于辗转找到了名声显赫的朴医生。


经评估,朴医生大胆决定采用脑深部点为刺激术(DBS)为患者治疗,也就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神经方面的症状。


你在我大脑里戳来戳去时我会全程醒着?

只能这样,我可以找到大脑出问题的部分,

你之前做过吗?

一次,那个患者结果如何?

死了。


这段光听声音都能让医生观众心惊肉跳的对白最终以患者同意手术而结束。


可喜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当他刺激到患者的颅内螺栓时,画家的手便神奇地立刻停止了震颤。



本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不久后情节便出现了反转——画家因术后出现亢奋的性欲而再次找上门来。


其实,由于大脑的特殊性和神秘性,术后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都是有可能的,而患者又是虔诚的教徒,难以接受这种结果也可以理解。


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医生会耐心解释,安抚患者,但我们朴医生却脑回路清奇,来看看他是怎么跟患者解释的——


(做爱好)她好,你好,有助前列腺。



这简单粗暴的解释直接惹怒了患者,她起诉了朴医生。


在与对方律师交锋时,这位平时说英语如蹦豆一般困难的韩国人,这次竟像打机关枪一样,滔滔不绝、令人惊艳——


(你因该感到羞愧),你来,恳求我帮你,你有震颤,你想停止,我给你了正常的生活,现在你却带着律师来要钱。



不是告我无理,没有告我不屑,告我医疗失当,你的人品哪里去了?



两周前,你拿不住笔,写不了字,手术后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诉状上签名,告我医疗失当,你没品,你也没品,可耻,你们都是!


最终,女画家因被朴医生的气势震慑而撤诉。


很多人会觉得,朴医生不通人情,但对待患者,朴医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他曾表示,「医生不需要为态度道歉,他们只需要对治疗方案负责。」



可现实中,医生真的不需要为态度道歉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而除此之外,剧中值得探讨的东西还有很多。




医学伦理的反思

剧集越往后,越会讨论一些深刻的医疗伦理,和模糊的道德地带。 


比如,医疗标准应不应该因人而异?


这个问题好像不用多想,当然不应该,人生而平等,因此享受的医疗也应该是平等的。可是如果是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惜的人呢?


切尔西医院就收到了这样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位年轻男子跳楼轻生,肠胃被树枝戳穿,需要进行器官移植。


可是将器官移植到这样的人身上,究竟值不值得呢?他一心求死,说不定哪天又自杀了。这是否是对捐献者的不尊重?是不是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况且还有那么多渴望活下去的人在等待着捐赠的器官,对他们是不是也不公平了?


但是,医疗标准应该以患者是个怎样的人就改变吗?


再比如,一个患有多写症伴颞叶性癫痫的年轻作家,家里的墙壁、厕纸、甚至自己的身体都被他写满了文字。

癫痫病灶并未靠近脑部功能区,只要手术切除病灶,患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但他的写作天赋也可能随之消失,面对这种风险,患者拒绝接受手术。


在大多数医生看来,劝说患者接受手术,引导他回归正常的生活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在患者看来,写作的天赋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用生命去葆有的东西,医生切除了病灶,也就改变了他原本的自己。


医生是否应该站在「真理」的制高点替患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作为医生的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忽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又鲜活的人,忽略了他们有患病的器官,却有完整的人格。




好医生的必经之路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但一个好医生该做的远不止于此,医学泰斗裘法祖老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然而医患关系、医疗体系中有太多灰色、暧昧的区域,医生想要顾及全盘、做到完美无缺实在太难。


本剧更像是一场对医疗行业的「手术」。从常见病到疑难杂症,细细盘问,百无禁忌。


他们是一群自愿站在道德顶端进行自我批判的人。不管被批判的过程多么难受,结果多么残酷,都必须直面。


因为,这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必经之路。(责任编辑:joy)


梁钦,上海交通大学教师

张菁宇,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八年制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