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分享编剧技巧(002)

 牛人的尾巴 2018-03-05


(2011-08-28 13:44:16)


A点】下笔前一定问自己:这个剧本你非写不可吗?什么让你如鲠在喉?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D。也许往下推演不顺而回过头来调整A,但是,写剧本必须先找到A

 

    【诠释·举例】

想写了,决定写了,可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实,一不小心,你已经进入了策划阶段。

一部电影、一部长篇电视剧,无论篇幅大小,都需要提前策划——文字作品我们叫构思,影视作品因为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是一次经济活动和经营项目,所以现在把这个阶段的工作称为“策划”。

A点,指的是创作的起始点。就是找到推进整个创作的第一个能量源。这个说法不见得科学,却很实用。这是从感性的角度去寻找创作的推动力。影视作品是感性的,它最终的目的是打动观众。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在内心中寻找曾经打动了我们的因素,如果那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片段更好,不是也没关系。比如仅仅是一首歌,一个难忘的画面等等,都可以。我们把这个因素从生活原型中提炼出来,过滤出来,沉淀下来,形成结晶体,然后固化为一个起始点,从这一点开始,去推演出第二个点,第三个点……,就是上面说的BCD,最终形成人物和故事。

例一:某导演正在拍戏,休息时打开手机,发现老妈打了十多个未接电话。害怕家里出事,他立即把电话打回去。老母亲那头接电话第一句话就说:“你快回来吧,我跟你爸没法过,要离婚了!”导演是出了名的孝子,觉得事情严重,立即安慰加劝说,对方仍然坚决笃定,这婚是非离不可!导演只好草草结束当天的戏,提前收工,开车往家里跑。第二天开工时,同伴问导演,你爸妈去离婚了吗?导演说,哪能呀,老两口就这么吵吵闹闹几十年了,每次都很认真地宣布要离婚,过后气一消啥事儿没有了。老还小,老还小!老人家也是需要哄哄的,我一回去,几句好话一哄,爹妈的气就消了一半儿。几个月后,电视剧杀青,剧组解散,导演和编剧又开始了新戏的策划。导演忽然想起父母吵架闹离婚的事,于是这就成了A点。而这个A点后来就演变成了热播大戏《金婚》以及后来的《金婚风雨情》。

例二:某大学教授作为交换学者到欧洲做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之余,他到图书馆阅览,无意中发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解密资料,随手抽出来作为闲书阅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连续读了好几大本。读毕掩卷,唏嘘感叹间谍工作的隐蔽性和神秘性,似乎那些做秘密工作的人根本就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说消失就消失了。回国后,有朋友邀请他参与电视剧创作,搜索头脑里的数据库,忽然跳出了情报特工的零星信息——A点!这就是后来的谍战电视连续剧《誓言无声》的来由。教授把特工隐姓埋名的工作特性作为A点,推演出我党我军早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为了不辱使命,践行当初参加革命的誓言,默默奉献,不惜忍辱负重,甚至牺牲生命的感人故事。

设置A点的好处:1.将感性的、感人的元素作为推动创作的源动力,起始于感性,终结于感性,让剧有了戏核;2.来源于生活、阅读和积累,接地气;3.找动力,所谓愤怒出诗人,无论先有故事还是先有主题,创作需要动力,强大的动力。只有你被感动的东西,才能给予你最强大的创作冲动,让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