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永的一首词,化用李商隐诗意,却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快乐老年435 2018-03-05

《浪淘沙》词多为小令,柳永此词则衍化成一百三十五字的长调,分三叠,体制扩大,容量增加,用如今一往昔一如今的结构,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柳永的一首词,化用李商隐诗意,却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宋代: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殚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原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柳永的一首词,化用李商隐诗意,却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词作从“梦觉”写起。 寒夜之中,词人半夜醒来,一线寒风透窗而入,将荧荧一点青灯吹灭,周遭一片黑暗。然而更不能忍受的是,酒醒之后,又听到空寂的台阶上落雨的淅淅沥沥。这里从感觉,视觉,听觉多方面渲染出一个凄苦难耐的情境。“梦觉”,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可能也没有了,所以“酒醒”之后,心情倍觉凄凉。“嗟因循”以下是叙述愁苦的原因,都是我自己“因循”的缘故。长久以来在天涯飘零,多少次辜负了对佳人许下的盟约,又怎忍心把从前的欢会情景,变成眼下这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的情思,似乎已经吐尽。既有“从前欢会”,自然开启下文对往事的追忆。

柳永的一首词,化用李商隐诗意,却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第二片承接前文“忧戚”导致“愁极”,再转入“追思”。愁苦至极啊,我反复再三地回想起当初在洞房深处,多少词畅饮欢歌之后,我沉迷于鸳鸯被底那诱人的香暖。哪里是为了暂时的开怀和排郁而耗费她的气力呢?我们万种柔情,缠绵无尽的尽享鱼水之欢,两情相怜相惜。“再三”“几度”中可以体会出,两人互相爱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所以词人夜半酒醒时才会有这样的忧戚。描述男女欢会是柳永最擅长的,世人对此讥评很多。甚至谴责他:“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刘熙载《艺概》)。但是事实上,当时的士大夫普遍寻花问柳,柳永不过在词中不加讳饰的实写而已。

柳永的一首词,化用李商隐诗意,却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第三片用“恰到如今”拉回到眼前。“天长”指相距遥远,“漏水”写寒夜难尽,“无端自家疏隔”,呼应前面的“因循”。词人感叹到如今,彼此天长地阔,夜长难耐,我竟无端地自己将她疏远隔离。虽然这疏远隔离乃自己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屈。于是,词人用“知何时”写出自己鸳梦重温的心愿和因相思而彻夜失眠的情状。词人设想如果两人相聚,他要在低垂的帷幕下和她同眠共枕,细细地诉说他独自一人在这江畔他乡是如何夜夜数着寒更,默默地思念着她,以至于孤灯挑尽未成眠。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柳永词从此诗意化出,却不露痕迹,像是天然偶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