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邑城村典:一门双进士,慈母远名扬——东三里

 天蝎男skik8e4t 2018-03-05


东三里村(Dongsanlicun)


基本情况


标准名称及方位


邑城镇东三里村位于武安市东北22公里处,邑城镇政府东南方向6公里处,西靠太行,东临洺水,取名下三里,后来村西又建一村西三里,又改为东三里。


建制沿革


明朝时建村,相传由山西洪同县迁来居住,解放前属于河南省管辖,解放后划归河北省管辖,1996年前属于赵店乡管辖,1996年乡镇合并后属邑城镇管辖。


土地人口


全村有637户,2460人,均为汉族。土地面积1927亩,其中水浇地1300亩,旱地627亩,均为粮田,2005年河滩垫地300亩,2012年山坡垫地350亩。


地形地貌


属丘陵山区,村南有河流,村北有沟,沟北有一山,名为凤凰山。


林木或自然资源


有核桃树300亩,杨树2万棵,其它树木有榆、槐、椿、桐等,地下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全村有机井21眼。


村民职业


从事农业生产的约占30%,外出打工的约占65%,经商的约占5%。


主要姓氏


冀氏占全村约90%,其次李姓约占8%,此外还有郝、程、赵、刘、袁等姓氏,冀氏一族建有祠堂,存有家谱。

 


农、工、商业


所有制变化


土改后农民获得了土地,后由互助组、初级社发展到高级社,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大队、生产对,核算方法是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直到公社解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联产计酬,大包干,后又土地承包三十年。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棉花、蔬菜等


工业:


1978年村东北角北岗地建一砖厂,为村集体企业,砖厂为小型砖厂,年产量仅为千万以下,收入不乐观,1982年改为个人承包,由于交通不便,收入很平淡,2010年由李起朝承包,他大胆改革砖厂传统晒坯烧烤,改为烘干,不分冬夏常年烧制,年产量为5——6千万,并且砖的质量上等。


主要机械


拖拉机三马车汽车水泵


加工业


冀长生饲料加工,改革开放后建厂,占地面积不足千平方米,随着饲料量增加,需求量提高,2005年在村西扩大厂规模为400平方米,供全村养鸡养猪户需求。

冀增印水泥袋加工,日产量为2万条袋,职工人数20人。

冀龙全水泥袋加工,日产量为2万条袋,职工人数15人。

李配方弹簧厂,2007年建厂,村西坡上路南地,占地面积为600平方米,职工人数12人。

冀广平首饰加工,在广东建厂,产品远销海外,年销售千万元以上,多次为村里修街、建校,捐资捐款。


养殖业


养鸡猪羊上世纪90年代后初步进入养鸡,2000年左右进入高峰期,数量最多时达到25万只,由于受市场影响,现在养鸡业逐步被养猪业取代,养猪数量逐年增多。


商业


由解放初期的一个分销店,发展到多家小卖部、超市、手机销售门市、家电销售门市、化妆品、鞋子、服装等共计18家门面。比较著名的门面有:

冀学科经销门市,1998年开业,初时1人,现在4人整天忙个不停。

冀少华经销门市,2006年开业,初时1人,现在3人,早起忙到晚上10点才能关门。

程社强手机门市,2009年开业,移动收费,发展到手机经销,2014年又增加了电器销售。

冀志平摩托、电车销售,2011年开业。

冀军其五金经销,2011年开业。

冀军朝儿童玩具经销,2011年开业。

冀明章电脑经销,2011年开业。

冀占军日用品经销,2012年经销。

冀广朝鞋业经销,2008年开业。

李月红鞋业、衣服经销,2007年开业。

冀军魁衣服经销。

冀建红日用品经销,2012年开业。

程广平衣服门市经销,2014年开业。

冀占民化妆品门市,2014年开业。

冀中区日用品门市,2012年开业。

冀山虎日用品门市,1993年开业。

冀军祥家电门市,2013年开业。

冀坤方种子、农药门市,2014年开业。


外出经商:


冀申魁武安经销矿山设备,1990年,用人15人,改革开放后到武安经商的还有:冀林堂、冀有生、冀福印、冀军其、杨彦科、冀建强等。

 

 


科、教、文、卫


学校建设


东三里村学校为幼小一体园。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曾建有初中,2000年后依据国家政策,初中并入赵店中学。1998年,我村杰出女性代表台胞冀惠生女士回乡探亲,见到学校校舍陈旧、低矮教学设施简陋,捐资50余万元新盖了教学楼,购买了大量图书、电脑等教学用品。学校各项设施均得以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

随着人口增长,原有校舍显得不足,百余名幼儿挤占于小学两间教室,拥挤不堪。2010年村支书冀彦民、村主任冀长生见之,甚忧。欲建校园,却无资金。经多方筹款,获贤达人士冀广平、巩喜林、冀彦军等鼎力资助,2011年三月开始施工,历时一年零六个月,于2012年9月竣工;耗资40余万元,建成一所标致的幼儿园。新建幼儿园为两层楼式,建筑面积约四百平米。教室、活动室宽敞明亮,环境优雅秀丽,绿树成荫、碧草如丝。孩子们在这里欢歌载舞,雀跃蝶飞,童声奶气,咿呀学语。清风望之驻足、白云闻之侧耳,好一个祥和乐园,一片净土芳地。

 

文化体育


村里组建有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秧歌队。


医疗卫生


解放后村里有赤脚医生1人,1967年村成立医疗保健室,有3人组成,改革开放后,村有3个卫生室,搞预防、看病特别方便,2008年,冀彦军资助村卫生室,增添了医疗设施,目前我村有60岁以上老人262名,其中80岁以上老人12人,村民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基础设施


交通


东三里村内街道全部水泥硬化,交通便利,村内通有公共汽车,家家有摩托车、电动车,有50余辆小汽车。


供水


1987年我村安装了自来水管,2012年重新更换了供水设备,如水泵、压水罐、管道。由于人口增多,建房分散,个户打水井60眼。


我村第一个


冀鹏第一个安装程控电话(1995年)

冀井泉第一个开日用百货门市(1981年)

冀增付第一个买电视机(1984年)

冀现收第一个买拖拉机(1982年)

冀改年第一个养鸡(1989年)

冀晓鸥女第一个到美国留学(2010年)

冀林朝第一个本科生,199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

冀海收第一个在本村建三层楼房(2014年)

冀顺明第一个电影放映员(1982年)

 


文物古迹


旧时我村有进士坟,文革时期遭到毁坏,且在开发土地时发掘出许多瓷器、陶器、石狮、石羊、石猴等,现今仍旧存在,村内有关帝庙、药王庙、天坛、奶奶庙、杨仙庙、龙王庙(2010年重建于村东南),庙内塑有神像。村北有一古代寺院旧址。

另外,东三里村还在红山建立寺院,大约是明代万历年间(1600年左右),占地面积不下百亩,寺内塑有神像几十尊,传说能保佑百姓一生平安,为此上香者众多,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人山人海,烧香还愿者络绎不绝,鞭炮声、音乐声、欢乐声混合在一起,响成一片,有人跳舞,有人打扇鼓,有人向神像参拜,祈求平安,有的求福、有的求学、还有的求财或早生贵子等等。

随着历史的变更,大进士冀述有一女嫁到北安乐,便就近把红山寺割让给北安乐村,现在更是繁华,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区,每逢节日引来全国各地不少人到此观光玩耍,烧香还愿,门外做买卖的一大片,有卖吃的、卖玩的、算命的、照相的等非常热闹。

村里还有关帝庙的建筑,坐落在大同村东,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明清时期,我村在那有50亩地,收入供庙上使用,还用着一个看庙的人,东三里村人进城往来,都可在那里饮水用饭、歇脚,很是方便,就是东三里冀家有人亡故,三天晚上送魂,鬼魂经过庙前,门扣环就会发出铛铛的响声,看庙人听到后,就知道东三里冀家有人亡了,送魂儿有鬼魂路过,看庙人便从门缝往外泼碗清水或饭汤,以表送别。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历史传说


白羊卧地


冀氏始祖老坟,在东三里村村东500米处,大进士冀述、二进士冀体都是东坟上生人。在二进士冀体七八岁时,他爷爷冀仲举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说瓦房头(地名)下有处安坟好穴,叫白羊卧地,谁埋到这里,后代人出官儿,人财两旺。第二天,他把这个梦说给家里人听,大家都说,那咱就往那儿拔坟吧,于是,便请来风水先生,带上子孙和家里一些人,到瓦房头(地名)下一带地去踩穴点坟。时置初春,风水先生去时身上还穿着一件羊皮袄。在地转了大半天,日近中午时也没选定坟穴。风水先生又累又热,就把羊皮袄脱下扔到北堰根下,继续再走,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白羊卧地道是一处好穴可哪块地是白羊卧地呢?”这时冀体听到后,机灵一动,指着风水先生放羊皮袄的地方说:“就往那儿点吧,那不正是白羊卧地吗?”大家和风水先生一听,都觉得冀体说得这句话很有道理,风水先生深思一时说:“此地虽是白羊卧地穴,可到第五辈人才能为官呢”。意思不想点正穴并还想说些什么,这时冀体就抢着说:“把俺老爷搬到这里,再把俺老老爷爷也搬到这里,到我这一辈儿不也就正好是第五辈儿人了吗?。在场的人听罢都笑得合不上嘴,口口称赞冀体真是一个“钻”孩子。必定命大福大,有前程,点穴看坟就这么定了下来。先在穴地正上方立起东三里冀氏第五世冀洪墓,后把冀体的老爷们的灵柩也移到这里。果然,冀述、冀体兄弟二人长大成人,先后都中了进士,并授皇上亲封做了官。后来,在坟前立起蛟龙碑、石狮子、石羊、石虎和石牌坊,由此,此地又取名牌坊坟。

 

土龙


是我村的一个自然形成的样式土,坐落在村北,东西长大约1500米,有很明显的头、脚和尾。头东尾西,我村建在龙的胸部右侧弯内,确是一个风水宝地。谁知树大招风,武安县有一个知县,名叫皇官,南方人士,此人对风水颇有专长,可心眼却坏透了,常以职权在武安境内破坏各地的好风水,有一天体察民情之借口,游入东三里地界,看到村后的一道龙脉就心生歹计,设法破坏(原来土龙是一个完整的大龙,没有断开之处),借口说要疏通东、西三里至赵店道路,方便百姓,便带领衙皂将土龙腰部挑断两处,一开始他们是天亮动工,日落收工,神奇般的是白天挑下去,一夜之间又长起来,一连数月都是这样,并无损坏龙体。黄官闻之大吃一惊,马上增兵,亲临阵地指挥,昼夜不停地挑,利用三个半月的时间,挑出了一条黄蛇,随即斩断为三截,从此以后,挑出的人行道,就再也长不愈合了,年长日久,道就越走越宽,成了通往赵店的大道,近几年由于砖厂用土,已不成形,只留下尾部和颈部。

有诗曰:龙盘宝地贵人出,招来恶人毒计生。

腰断三截灵归位,脉断路通后人忧。


三县会审无头案


我村村北有座山,面积不算大,人们习惯叫小山的,山的中段有一地方唤“长山溜”的地块,实际上原来这块地不属于我村,自“三县会审无头案”之后,便成了东三里的地块,地块变更就引出一个小故事。

话说清末时期,忽一日发现在“长山溜”躺着一具死人尸首,一传十,十传百便传遍了三乡五里的人都知道了,有胆大的便去目睹。死者为何事而死呢?是谁杀死此人?却无法知晓。

当时社会地方律条中有一条,谁的地上若有死人,又弄不清原由,又捉拿不住凶手,地主就得负一定的责任,知道的人多了就有人报与官府,可原来的地主就不敢承认是自己的地块了,成了一桩无头案。

怎样了结此案呢?此山属三县交界之处,便惊动了沙河、永年、武安三县,只好三县会审此案,一日来了三县县官,各带一班衙皂,还有临近有关村的乡绅、地方官,可威武了,会审了一整天,没有弄出个名堂来,来了个不了了之堂。

东三里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门二进士,东三里在周边邻村大有身份,敢承担一切,东三里就用人把死人给埋了。之后“长山溜”一带的地就归了东三里所有,邻村无一人敢吭声。

 

名人志士


冀述:


(1558——1612),字继父,号紫璇,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

冀述小时候,父亲竹园先生曾在赵店村东北的凤翼岗为他建造了书房,让他和弟弟冀体同在里面读书,弟兄俩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成绩出色,学业超群,以大小冀并称乡里。弟弟比冀述早12年中进士,但冀述并不气馁,不浮躁,性情沉稳,刚柔并济。同乡有范、杨两位年轻媳妇,在野外先后遭遇歹徒侮辱,均不屈而死。冀述听到后,奋笔写下了双节墓碑文,他感慨地写道:氓隶之女,耳不熟教戒之训,口不道柏舟之章,竟能视死如归。而士大夫平常高谈阔论,动辄“死忠”、“死孝”,稍遇坎坷,则如辕下牛马,忍气吞声。与两女相比,作何感想!

冀述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任广宁(今辽宁境内)司理。当时铁岭帅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无人敢言,唯冀述抗礼不屈。铁岭帅怀恨在心,串通朝中权贵将其调离,又买通山海关守吏,严格检查冀述的行囊。但冀述所带除妻子的棉纺线外,仅有几卷破书,目睹者不禁慨然。

冀述未做官时,其妻宋氏纺棉织布,助其读书;待其做官后,仍纺织不辍,弥补生活,鼓励其操守清廉。任登州(今山东半岛)司理时,某县尉有事相求,将黄金埋于米中行贿,冀述抛金于大庭,将县尉杖责一顿,赶了出去。后升任户部广东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车驾司主事,皆以清廉闻名。55岁时病逝。墓在凤翼岗下,东距宋大学士陈荐墓百余步。墓志铭为李腾蛟撰,李尔育书。著有《桃园草》、《庸言》等。


冀体:


(1560—1613),字肖父,号洺环。少年时与大哥冀述在一起学习,相互激励,已小有名气。冀体气度不凡,志向远大,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历任山东滋阳县、峄县及历城县令,政绩显赫,名声大振,神宗对其有“在鲁鲁宁,在齐齐治”之称,并授予文林郎,不久又提升为福建监察御史。

当时,赵志皋为首辅,深得神宗信任。但赵为首辅时,已年过七旬,老迈昏庸,无所作为,致使朝政懈怠,国家萎靡。朝中已有多人弹劾,由于神宗庇护,未被罢免,而众人却因此而被神宗治罪,一时间,整个朝廷哑雀无声。此时,冀体仗义执言,上《请罢免辅臣赵志皋疏》,指出“其六当去,三不可留”的具体理由,洋洋两千言,哭骂交作,畅快淋漓。神宗看后,怒而降旨曰:“元辅公忠廉介,朕所素知。冀体这厮,肆言诋,掇词攻击,好生可恶。……这憸邪群畜,每每欲市恩结党,故摘章句烦文,逞私排挤。这所奏必有指使之人,着使从实回将话来。”冀体奉旨写《覆奏疏》:“臣自筮仕三县,以至为御史,惟知君父大恩,捐靡难报,此外不知有何恩之可市;惟知狗马孤忠,天日自誓,此外不知有何党之可结。即知之,何不结之元辅,以市其荐拔之恩,顾昌言而弹劾,危言以取祸?即至愚者,当不如是也。但元辅贪鄙,举朝皆知,臣虽聩聋,良心不死,诚恐栋桡餗覆,凶于国家,不于此时逐之,将来不可救药矣。臣官居执法,义在触邪,一念忠君爱国之心,惟上天后土与九庙之灵实鉴临之。言官论人,自其职掌,谁能指使?而臣亦具须发,称男子,肯听人指使方有言邪?”刚正之气充溢字里行间。神宗震怒,将冀体降三级调任。此时,江西道监察御史姚思仁、吏科等科都给事中林材、南京兵科给事中虑大中、南京山东道御史李文熙等纷纷写奏章保救冀体。神宗更怒,将冀体削职为民,林材等人也被贬官或罚俸。

“一疏入承明,连宵出汉京。马迟疑路远,官罢信身轻。露冷桑乾落,秋高塞雁横。黄花怜逐客,犹放傲霜英。”在此《出都》诗中,已显露出冀体的心灰意冷,唯有菊花绽放给他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冀体回到家乡,与文人雅士过从甚密,或流连山水,或评古论今,或赋诗言志,倒也悠然自得。惟刚介之性未改,乡居二十年,不与朝臣有一字之书信来往。明光宗即位(1620年)征召直谏名臣,下诏书重新恢复冀体的御史职务,但为时已晚,早在八年前冀体就去世了。天启三年(1623年)熹宗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所著有《见山堂诗稿》、《枕流清话》、《甲午纪事》等流传于世。


冀惠生(女士):


(1904——1994)被著名作家王蒙称为“海峡两岸第一妈”

抗战期间随其夫高立德先生于河南邓县(现今的邓州市)设立垦荒处,收容数以万计的灾民。后辗转于祖国的西北等地,解放前夕携五名子女迁至台湾。

冀惠生女士独立于烽火连天的岁月,却用博大的母爱、高超的医术济世救人,经她亲手接生的就有近万婴儿,经她接济的穷困人家难计其数;她含辛茹苦育子教女,供养五个儿女读书求学,五个儿女个个成材。高女士还曾携子回大陆寻根,捐资助学,回馈故里(1998年捐资50余万元建成“惠生纪念小学教学楼”)。


冀广地:


山西大学数学教授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名录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冀群堂

1954-1958

冀军方

1998-2000

冀增荣

1959-1962

冀现林

2001-2003

冀文堂

1963-1976

冀书庆

2004-2005

冀令

1977-1979

李田书

2006-2008

冀顺的

1980-1983

冀彦民

2009-今

冀春有

1984-1987



冀社的

1988-1997



 

历任大队长、村主任名录


 

姓名

任期

名称

冀守信

1960-1965

大队长

冀龙虎

1966-1970

大队长

冀顺的

1971-1975

大队长

冀海召

1976-1983

大队长

冀社的

1984-1987

村主任

冀增田

1988-1993

村主任

冀扶锁

1994-1997

村主任

冀现林

1998-1999

村主任

冀长生

2000-2014

村主任

 

本村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