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8例疗效分析

 荆簪芒鞋 2018-03-05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作者:滕居赞 唐晓菊 安平 2005-9-21
摘要: 头痛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分类繁多、病因复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颈项部疾病或结构紊乱会引起头痛。Sjaastad等(1983年)曾提出了“颈源性头痛”,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头痛病的命名不统一,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难免出现误诊、误治,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正确认清颈源性头痛,掌握其诊断......
专题推荐: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
  頭痛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分類繁多、病因復雜。人們很早就認識到頸項部疾病或結構紊亂會引起頭痛。Sjaastad等(1983年)曾提出了“頸源性頭痛”,未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  。目前,國內外對此類頭痛病的命名不統一,缺乏明確的診斷依據,難免出現誤診、誤治,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正確認清頸源性頭痛,掌握其診斷和治療方法至關重要。筆者自1999年來手法治療頸源性頭痛68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8例中,男22例,女46例,年齡14~69歲,平均47.5歲,病程4天~8個月,平均3個月。頸源性頭痛患者就診時表現為一側頭痛,呈持續性的中度疼痛,性質不定,急性發作時頭痛劇烈,同時頸枕部疼痛,或伴有肩部疼痛不適,活動頭頸時則頭痛加重,可有頭暈,不伴惡心、嘔吐,頭痛發作前無明顯先兆癥狀。查體:患者頭頸大多處于強迫體位,頸項部肌肉緊張,同側C 1 或C 2 、C 3 橫突壓痛或波及斜方肌,肩胛提肌附著點壓痛,可放射到同側眼部,被動活動頭頸時疼痛加痛,C 3 棘突頂線偏離頸段棘突中線者40例,其中左側偏18例,右側偏22例,寰椎棘突頂線偏離頸段棘突中線者28例,其中左側偏16例,右側偏12例,所有患者經X線頸椎正側位及開口位片檢查提示,頸椎曲度變直改變40例,頸椎骨質不同程度增生28例,頸椎關節增生20例,鉤椎關節增生8例;腦電圖、顱腦CT等檢查排除其他類型的頭痛和顱內器質性病變。
  1.2 治療方法
  1.2.1 一般手法 推、拿、揉、按、拔伸、捏;取穴:心俞、肝俞、膽俞、肩中俞、肩井、天宗、合谷、曲池、太陽。
  1.2.2 揉按風池穴 患者坐位,術者一手扶頭,一手拇指分別由輕至重揉按風池穴,重復2min。
  1.2.3 頸椎旋轉復位法 參照馮氏手法  施行。以上一般手法和重點揉按風池穴,每天1次,5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需間隔3天。復位手法一次成功,頭痛及伴隨癥狀體征或明顯減輕者,一般不做第二、三次復位手法,如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有反復者,應重新仔細觸診,明確移位方向后,可行第二、三次復位手法。手法要求準確無誤,熟練輕巧,切忌盲目與暴力。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自擬) 治愈:頭痛消除,伴隨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轉:頭痛明顯減輕,伴隨癥狀消失或有改善;無效:頭痛同前,伴隨癥狀同前或有改善。
  2.2 治療結果 治愈42例,占61.76%;好轉20例,占29.41%;無效6例。有效率為91.17%,其中頭痛消失最快,最短治療1次,最長治療5個療程。
  3 討論
  3.1 關于頸源性頭痛的診斷 頸源性頭痛患者表現為一側頭痛,呈持續性的中度疼痛,性質不定,急性發作時頭痛劇烈,同時頸枕部疼痛,或伴有肩部疼痛不適,活動時頭痛加重。查體:患者頭頸部大多處于強迫體位,頸項部肌肉緊張,同側C 1 或C 2 、C 3 橫突壓痛,棘突偏歪。X線拍片提示:頸椎曲度變直改變,頸椎骨質不同程度增生;腦電圖、顱腦CT等檢查排除其他類型的頭痛和顱內器質性病變。
  3.2 關于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 Bougduck  描述了寰椎后弓和樞椎板之間的背根節受到牽拉可產生頭痛。手法可以調整寰椎后弓與樞椎板之間的位置關系,松解牽拉。Hu  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在頸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存在著“重疊連接”,即支配面部、頭前半部分的感覺神經元與支配頸部、頭部后半部分的感覺神經元存在著“重疊連接”。這種連接解釋了上頸段功能紊亂和頭痛的相關性。頸源性頭痛必須存在明確的頸部神經結構與頭痛部位的聯系,參與此聯系的神經主要為從頸枕部發出的第一、二、三頸神經后支。閔合明  等認為三叉神經脊髓核既接受來自C 1 、C 2 、C 3 的傳入神經纖維,同時又接受三叉神經脊髓束的神經纖維。因而將此結構稱為“三叉神經核”,它是“頸—頭”神經反射的結構。同時強調了頸神經與三叉神經產生會聚的神經結構。脊椎錯位可以是一種損傷的結果,也可以是一種病理反射的結果。枕下痛主要的病變在上頸段,寰樞、寰齒關節是頭頸活動的重要樞紐,其關節囊松弛,在外力作用下,或受相關疾病的病理反射影響,關節失穩移位的機會較頸椎其它各關節多,樞椎等上頸椎的移位,或由其引發的枕項部肌肉痙攣,均可直接或間接壓迫或刺激第一、二、三頸脊神經及其分支,累及椎動脈和分布于其周圍的交感神經末稍,出現頭痛等癥狀。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耳大神經路經樞椎棘突側旁處相當于風池穴,常可在頸性頭痛患者樞椎棘突偏移側風池穴觸診到明顯壓痛。
  本組臨床資料可資證明,筆者采取揉按風池穴,松弛頸部肌肉及矯正樞椎的移位手法,不僅可以使偏移棘突復位,又能松解頸項部肌肉,改善微循環,達到治療頭痛的目的,療效良好,手法操作簡單。
  參考文獻
  1 鄭清波,施杞.頸椎與頭痛的關系.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5,3(3):55-59.
  2 孫俊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19-220.
  3 Bogduk N.Local anestheic blocks of the second Cervical ganglion:a tecinique with eapplication in occipital headache.Cephalalgia,1951,1:41-50.
  4 Hu JW,Vernon H.Properties of nervous in the upper cervical doral horn that receive cervical afferet inputs in rats.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l conference on spinal manipulation,1991,35-36.
  5 閔合明,王紹祥.頭痛、頭暈的頸源性病因.中國脊柱脊髓雜志,1994,4(2):91-92.
  (編輯商志偉)
  作者單位:530011南寧廣西中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