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依弘:评弹是非常高级的中国传统艺术,我崇敬一生致力于评弹艺术的蒋月泉先生

 Derek9988 2018-03-05


昨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坐满观众,纪念评弹一代宗师蒋月泉诞辰100周年《寻找·蒋月泉 》评弹专场演出温馨感人,史姐姐作为特邀嘉宾清唱一段《林冲·长亭送别》,在场观众反响热烈,一句一个好。其实,此次是史姐姐首次真正接触评弹,从接到邀请到演出,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如何学好唱好,令她有些许担忧,确定唱段后,史姐姐稍有时间就反复听朱慧珍老师的原唱,跟着练习,一字一字地扣,尤其演出前依旧练习多遍,演出结束后,史姐姐笑谈找到了业余爱好,今后有时间希望多学几段。



史姐姐演唱评弹





排练图片


△史姐姐演出前再练习一遍


△史姐姐与黄海华吴静慧夫妇


△史姐姐练习画面



依弘聊戏小访谈


纪念蒋月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就他的艺术成就,史姐姐有哪些感想和收获?

我非常敬畏蒋月泉先生,他守着一门艺术,精进钻研,把评弹当成自己生命一部分,这样的艺术家令我非常崇敬,是我的楷模和学习榜样。蒋先生诞辰一百年了,彩排时看到以往对他的访谈,截取的画面让我很感动,他经常放低身段,向自己的同行或者学生学习,比如他觉得学生这个唱段很好,有味道,就去跟学生请教,完全没有老师的姿态。因为学生会学不同派别,当蒋先生学完后,融入自己的味道,就成为了他自己的作品,所以他的心态大气开放,创作自由包容。艺术家绝不能拘泥于一种格局,应该学习吸收各个艺术门类,不能做井底之蛙,外面有很大的世界,多看多学,没有坏处只有好处。另外蒋先生也学习京剧,尤其他说到自己学习打渔杀家的唱句,把“桂英儿把网撒”这句后三个字的腔引入到评弹,蒋调里就有了京剧这个味。评弹的调门跟京剧相似,要高很高,要低很低,非常难唱,需要深厚功力,从继承到发展,这些老艺术家们值得我们敬仰。



此次跨界接触评弹,和原来想象的一样吗?

评弹比我想象中难很多,我原来以为听一听,耳朵一过,觉得蛮有味道蛮好听,就可以学了,可是真唱起来,真的很难。但是我也有点优势,我小时候跟外婆长大,外婆的收音机每天都在放说书和评弹,虽然我不是苏州人,但是苏白的吐字小时候被熏过。再加上我属于胆子大的,高博文团长帮我选的段子也非常好,他可能觉得朱慧珍老师的音域音区比较高,我可能比较拿得住,很感谢他这么用心。

△演出画面

观众反响这么好,史姐姐今后还会再多唱一些评弹吗?

台下观众一叫好,我就笑了,因为我觉得观众是把我当外行水平来看的,唱两句觉得不错,鼓掌鼓励一下。其实评弹太难学了,没有曲谱,我先听熟,一天学两句,六句学了三天,之后慢慢唱,慢慢磨,高博文团长又把他们评弹团的黄海华和吴静慧夫妇请来,帮我练习,很感谢他们那么耐心,真是非常愉快的一次学习经历。评弹是一门非常高级的中国传统艺术,很感恩这次有机会让我接触一下。我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业余爱好,我想多学几段,好好唱唱,蛮有意思的,修身养性。


△史姐姐演唱评弹






购票快速通道


//11月24日

《十八罗汉收大鹏》 《霸王别姬》



//11月25日

《圣母院》

图片:panda

文字:panda

编辑:liuli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