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学习]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昵称42715024 2018-03-05

弥漫性轴索损伤
病理与临床特点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为外伤性轴索牵引性损伤,轴索中断及肿胀,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近半数,重症颅脑损伤几乎均可见本病,并常合并其他类型颅脑损伤。本病1907年首次报道,断面成像、尤其是MRI为活体诊断最重要手段。发病机制为头部快速旋转暴力所致的加速或减速伤,轴索断裂与回缩、轴浆流中断、病变轴索远侧Wallerian变性,神经细胞肿胀及水肿、灶性出血。典型表现包括昏迷、早期死亡,幸存者可长期处于植物状态或遗留持续性头痛、认知能力下降及人格改变等。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见于深部脑质,包括皮髓质交界、脑干、胼胝体及深部灰质结构的多发性斑点状出血,幕上以额颞叶多见,脑干病变以其背侧多见,也可累及基底核、丘脑、顶盖、内外囊、穹隆、放射冠及小脑脚,胼胝体累及率约20%,内囊病变发生率近10%。病变大小为小点状至15mm,也可达4cm,常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长轴与纤维束走行一致;②CT平扫早期约1/3病例无阳性表现(这些病例中约30%同时行MR检查显示病变),其余病例为上述部位界限不清的低密度灶以及斑点状高密度出血、局部脑沟变浅,约1/5病例因血肿较大及水肿较明显而出现占位征象。复查可见迟发性出血及新的低密度灶。常合并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CTP反映脑组织微血管状态及血流灌注,因此可发现DAI的血流异常;③MR T1WI敏感度类似于CT,早期常为阴性或仅轻度肿胀,出血灶为不同程度低信号或高信号,但对脑解剖形态改变显示更好。T2WI/FLAIR表现为典型部位的多灶性高信号,出血可为高或低信号,若为低信号,代表含铁血黄素沉积,可遗留多年。T2*WI与SWI为本病最敏感的检查技术,表现为多发斑点状、条状或卵圆形低信号,可显示T2WI/FLAIR不能发现的病变。DWI见病变区扩散受限,ADC值降低,DTI表现为各项异性降低,DTI显示白质纤维束中断。MRS可见NAA下降及Cho增高,NAA/Cr比值与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简要病史

A

B

例1,男,33岁。机动车伤2天,昏迷。GCS评分为5分。

A

B

C

例2,男,57岁。颅脑外伤后神志不清。

例3,女,58岁,机动车伤15天,深昏迷,GCS评分7分。


CT与MRI所见

例1,CT平扫(图1A,B),右侧丘脑、脚间窝、左颞叶、左额上回、左半卵圆中心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箭),灶周少许低密度。四叠体池右侧线状高密度(箭头)。

例2,CT扫(图2A),右侧半卵圆中心与左侧扣带回结节状与小条状高密度影(箭)。DWI(图2B),两侧侧脑室旁白质斑片状扩散受限(箭)。T2*WI(图2C),两侧半卵圆中心及左侧扣带回、左顶叶多发结节状与条状低信号(箭)。

例3,SWI(图3),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多发斑片状低信号(箭),脑沟弥漫性低信号。


最后诊断

均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鉴别诊断

①自发性多灶性出血性病变,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脑血管淀粉样变性(中老年病人,无高血压,临床可见痴呆)及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这些病变均无典型外伤史;②多灶性非出血性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症状反复发作、与室管膜垂直、累及胼胝体与穹隆交界处、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多发灶性脑梗死(老年病人、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转移瘤(有原发肿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灶周水肿明显);③脑皮质挫裂伤,可与本病并存,位置表浅,SWI显示多发低信号;④弥漫性脑血管损伤(小血管),表现为多灶性出血;⑤慢性高血压脑病,有相应病史,见于老年人,无外伤。


简要讨论

本病特点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不相称,症状与体征重,而影像学表现相对轻。MRI是本病的首选检查,可发现更多CT不能显示的病变,尤其是非出血及小于15mm的病灶,以DWI、T2*WI及SWI序列最佳。但MRI不适于评价重症病人。另外需注意的是,本病急性期随访病变逐渐增多,10%~20%进展为明显水肿、出血及占位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