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诱发高血压的因素、危害、防治

 我爱你文摘 2018-03-05

高血压其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耳鸣、失眠等。

一、 形成

1. 西医: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形成主要与血管的外周阻力、动脉壁弹性、血液粘度有关。

2. 中医:

1) 肝气偏旺,肝阳上亢。中老年人多伴有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致使气血上逆,血压升高。

2) 情绪因素。情绪不稳,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可致血压升高;暴怒,肝气上逆可致血压急剧升高,引发中风。

3) 饮食因素。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热生风,可致本病。总热量超标、肥胖可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男性腰围每增加2.43cm、女性2.12cm,其收缩压升高1mmHg。盐的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二者呈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盐量为6g,就我国而言,南方居民每日食盐量10~12g,而北方居民每日食盐量超过15g,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水平。日本人血压普遍正常,与他们的饮食习惯低盐有关,但北海道居民容易患高血压,因为当地人吃咸鱼比较多。犹太人、爱斯基摩人几乎不食盐,因此当地很少有高血压患者。

4) 季节因素。夏冬两季是高血压的高发期,夏季天气炎热,易致血管破裂,冬季严寒,血管收缩,易形成脑血栓。

二、 危害

1. 西医: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张,促使脑血管缺血与变性,发生脑出血或形成脑血栓,还可引起肾小球萎缩,肾动脉硬化,以及视网膜的痉挛和硬化等。

2. 中医: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往往有中风的可能。中风轻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楚;重者昏不知人,或神志模糊,伴见肢体不用。

中风先兆:

1) 早期先兆。出现在中风发生前数月至数年。主要有记忆障碍,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远期记忆力较好,近期记忆力差;感觉异常;动作异常;摇头;下眼皮跳;肌肉瞬动;口角搐动。

2) 近期先兆。出现在中风发生前数日至数月。主要有眩晕;头昏;一过性失语、失明、神志丧失。

3) 前期先兆。出现在中风发生前数小时至数日。主要有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头痛恶心,头痛多由不定时逐渐变为定时,由位置不固定变为固定;眩晕;频发肢体麻木。

三、 防治

1. 低盐饮食。食盐的每日摄入量应保持在6g以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应在5g以下,高血压患者应维持在4g以下。

2. 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的摄入,控制体重,宜多食杂粮、蔬菜,如荠菜、芹菜汁、藕汁等,多食水生食物,如芦根、茭白等,可起到清热养阴的作用。平时可通过测量腰围的方法来监测体重。

3. 控制情绪。高血压患者情绪郁怒易致实性中风,应避免情绪激动、暴怒肝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必要时可通过跑步、吼叫、听音乐、倾诉等方式来发泄不良情绪。

4. 严防过劳。烦劳过度,耗气伤阴,易使阳气暴张,气血上逆,致使虚性中风。

5. 避开严寒酷暑及大风天气。冬季气候寒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出现脑血栓、脑出血;夏季酷热难耐,易致血管破裂。因此冬季宜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宜注意降温。因风气通于肝,大风天气易致肝阳上亢,使血压升高,故大风天气不宜外出。

6. 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坚持适量的长期的有效地运动,就能使身体各脏腑器官得到锻炼,增强生理机能,调畅气机,疏通血脉,增强体质,从而促使身体充满旺盛的生机和生命活力。这不仅仅是高血压患者,对于糖尿病、高脂血症都适用。管住嘴,迈开腿。保持持续运动的习惯,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登山、骑自行车和游泳。动以养心,静以养神,不光要动养,还要静养,养心神,保持心态的平衡。

7. 穴位按摩。点按涌泉穴(为肾经穴位,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可滋补肝肾,抑制肝阳上亢,起到降压的作用。急性高血压,可点按太冲穴(为肝经穴位,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降压。急性高血压,还可用米泔水加白矾3~6g,溶解后泡脚,达到迅速降压的疗效。

8. 降压单方。

1) 临床效方——降压茶:野菊花、夏枯草、杜仲、葛根、桑寄生粉碎,每次10~15g泡水,代茶饮。

2) 早晨服用柿子醋加冰糖。

3) 喝芹菜汁、藕汁每天150~300毫升。

4) 每天用柿子叶15克开水泡服;或者枸杞30克嚼服,上火者加杭白菊。

5) 生花生用醋泡7天,每日服用8粒,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高血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