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论选萃】试论五律对仗应用兼答紫衣格格

 WENxinHANmo 2018-03-06

甲午元月末,白城三狂居士到长春探望病中耐寂轩主,探后,临清居士置宴款待,邀若干诗友作陪。席间三狂提及其正月初三夜宿草庐,望天边月出,随口吟出“谁在初三夜,当空划一弧”句,续下去却都不满意,因请诗友续作。紫衣格格将该事发于中论诗词论坛·关东诗阵网上,网友纷纷续诗,一时雅事。余续貂曰:

风声寒远树,野色散平芜。

谁在初三夜,当空画一弧。

欲探春讯息,犹耐雪工夫。

自顾此身影,梅花同瘦癯。

因将未对仗原句用于颌联,紫衣格格发帖有问:“起首加一联,是‘偷春格’吧”。余撰此小文聊作探讨。

诗词格律,简言之格式与音律耳。格式概指文学属性,包括句数、字数、句式等。音律则为音乐属性,包括宫调、平仄、押韵等。诗论家论及格律,常将修辞范畴之对仗列为格律要素之一,足见对仗之重要。

近体诗尤重对仗。蔡元培《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艺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律诗中,七律风貌韵味多为端正浑厚,五律则可典雅清秀。因此,五律应用对仗较七律更为灵活,此种灵活用法在七律虽也偶有应用,然远不及五律用法之成熟和数量之众多。律诗对仗除中二联对者外,又有前三联对者、后三联对者、全四联对者,皆中二联对者稍变(后三联对者、全四联对者,尾联多数用“流水对”),在此不论。浅析五律对仗别格如下。

一、“偷春格”。即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颈联复用对仗。一首诗中仍用两组对仗,只不过其中一联位置有所改变。例如,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而先开也。”此法实则南北朝齐梁时代业已产生,如,梁·简文帝《听夜妓》: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

朱唇随吹动,玉钏逐弦摇。留宾惜残弄,负态动馀娇。

齐梁时近体诗尚未定型,故若按律体衡量则失粘对,然其对仗用法为后世所取,唐宋至清,颇为常见。所以为“偷春格”,概首联既已对仗,若颔联再用,则难免流于呆板,因以散句承接,更适全诗气脉流转。

二、“藏春格”。指一二联不对仗,三四联用对仗者。如,唐·杜甫《早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评说:“此诗上四散行,下四整对,亦‘藏春格’也”。“藏春格”在历代诗作中不很常见。

三、“蜂腰格”。是仅颈联用对仗,其余三联都不对仗,为律诗对仗特殊变格。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云:“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如,唐·杜甫《即事》: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即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鬓,腰支剩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蜂腰格”全诗只一联对仗,故又称贫对仗。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只用于一联,多到四联都用,如果只用于一联,就是用于颈联,这时颔联不用对仗。”“蜂腰格”在历代诗作中较常见。

四、“燕颌格”。与“蜂腰格”相仿,是颌联单独用对仗,其余三联都不对仗,历代诗作中少见。如:唐·孟浩然《万山潭》: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益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五、散句体。即四联都用不对仗,只平仄、押韵符合律体要求,历代诗作较少见。也有人不将其做律诗看。如,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律诗中,也有普通对仗与其他对仗形式结合使用者,如,唐·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此诗一二联,用“扇面对”,三联用整对,使全诗别具风味。

纵观以上诸例,未采对仗之颈颌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等等,都上下句间衔接紧密,有如行云流水,气贯意畅,使全诗摇曳生姿。现今律诗中,这些变格已很少见到,诗家不妨试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