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雷惊蛰始,春风几日闲

 共度朝夕pclwol 2018-03-06

一鼓轻雷惊蛰后 

细筛微雨落梅天 

3月5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惊蛰 

此时节,春雷乍动

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

春回大地

才是它们“惊而出走”的真正原因) 

正是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此时节,气温回暖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正是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此时节,雨已纷纷

滋润着嫩枝偷偷钻出新绿

沐浴着花蕾悄悄带来甜味

正是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惊蛰三候

一候 · 桃始华 

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 

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 

阳和发生 

自此渐盛 

二候 · 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 

黄鹂鸣叫 

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 · 鹰化为鸠 

此时鹰化为鸠 

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有人说鹰每年二、三月已经不见迹影

只有鸠鸟飞出来

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

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

长了翅膀的大神

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

发出隆隆的雷声

于是,在惊蛰这天

天庭有雷神击天鼓

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

“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

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

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山西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传说明代洪武初年的晋商渠家

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

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

至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

正是惊蛰之日

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

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

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

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

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

多有“离家创业”之意

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

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虽然无锡没有这个习俗

不过适当吃几个丰津止渴的梨

也不是错滴

古人颇爱吟诗寄托情怀。

关于惊蛰的诗,流传下来较早的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万物苏醒的时节,诗人们感慨万千。

宋人张元千写道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前面两句感慨时光流逝

后两句气势如虹,让人精神一振

陆游则感慨惊蛰之后的万象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流传较广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诗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过后,农民开始忙碌了

可是即使他们这样操劳

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

看着这些,诗人想起自己不耕种

但是俸禄却是来自乡里

心中深感惭愧

这首诗因为接地气,而广为传诵

惊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叫醒了春天的所有感觉

想那春天的花圃里

到处洋溢着崭新的香息

望着樱花新发,香影含丽

盼着桃花夭夭,灼华熠熠

想着梨花胜雪,明眸艳玉

一朵朵的翘首等待

一瓣瓣地次第绽开

就这样走着,看着,想着

迎面,一树树紫色的含苞玉兰

一簇簇金黄的半开迎春

它们俨然听听从了花仙子的呼唤

饮风含露迫不及待地换上春衫

用优美的姿式

以明艳的色彩

怒放着自己生命的春天

春雷响,万物长,一派融融春光

你可以去去山水中寻片新绿

湖畔的蠡园,此时正是桃花柳绿,草长莺飞

一派挡不住的满满春情

你可以去古镇上觅下初春

走在惠山脚下,在那粉墙黛瓦和青石板街道里

传出的是脉脉清香带来早春的味道

你可以去乡野间撒个欢儿

正在春光里绽放的阳山

已成了这个时节让人不可不看

看过之后不可不记的人间仙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