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即将消失”的沙漠,人类战胜大自然,大漠变稻田!

 小天使_ag 2018-03-06

  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由于水很少,荒凉的沙漠很少有生命。没有植被,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和大风作用下,沙漠会逐步扩散。为了治理沙漠,各国都想尽了办法,我国当然也不列外,在攻克沙漠问题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八大沙漠,是京津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这里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年均蒸发量却达到了2258.8毫米。

  面对沙漠,人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沙进人退,二是兴利避害、变沙为宝。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磴口县的人就受尽了风沙的苦,为了能建设一个幸福的家园,磴口人选择了变沙为宝。1950年开始磴口人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治沙持久战。

  解放后,蹬口县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从二十里柳子至杭锦后旗太阳庙一线,营造一条宽300-400米,长17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林带两侧5公里为封沙育草区,控制了沙漠东移。

  治沙并不那么容易,不是凭一股干劲和财力就能解决,还要考虑种种因素。首先就是沙子不容易蓄水,不蓄水即使浇再多的水也徒劳。重庆交通大学力学教授易志坚带领研究团队经过7年反复实验,首次发现了土壤颗粒间存在一种力学约束,研究出了一种植物纤维黏合剂,可以将“沙变土”。

  植物纤维黏合剂被带到了沙漠进行了试验,第一次试验25亩沙漠,结果将黏合剂加入沙体中后,沙子当即固定,并表现出持久的抗风蚀能力。图为试验地种出的西瓜。

  2017年,研究团队又展开了3000亩种植试验,在沙漠里种上了高粱、西红柿、茄子、荞麦等作物。有了植物后蚱蜢、青蛙、野兔、鸟类都开始栖息在这里。图为试验地里的格桑花,成了沙漠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种上了多种农作物后,该团队又突发奇想的想要在这里种水稻。在沙漠里种水稻,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然而沙漠里仍然开发了近1500亩土地,种了水稻。

  到了收获季,沙漠每亩地产出稻谷850斤,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开创了在沙漠里种植水稻的先例。由于昼夜温差大,加上这里的土壤未经过耕种,这里的水稻的生长期达147天,产出的大米品质高,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接下来,试验团队将在稻田里养鱼、蟹、龙虾等,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