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歪评京剧音配像

 老茶树ieh6s3ds 2018-03-06

        音配像是项有功劳的事业,我承认。可是,功劳也就在“音配像”这种方式本身的层次上吧。就是说,终究是假的呗。


  没办法让我有看实况录像的感觉。

  拿这个标准衡量,有哪些音配像真正可看呢?

  第一个档次,首推景荣庆的。景老不仅是表演的大家,而且在配像的时候最善于把握原录音的节骨眼,深中肯綮。看他的配像,完全如同感受实况,《穆柯寨》的焦赞,《孙安动本》的徐龙,《逍遥津》的曹操,都是那么火爆,老辣,动人。也许您会说,他配演的都是自己的录音,不错,听说他还婉辞过配演裘盛戎的《法门寺》和《审潘洪》(多么的可惜!)亦可由此见其严谨。话说回来,其他自己配自己的不是没有,也没得到如此水乳交融的效果吧。

  其次要说高宝贤。他绝对是整个音配像工程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因为他本人的演唱水平,本来比他所配演的大师——谭富英先生,相差甚远,但是由于追摹富英先生多年,功夫比旁人下的深,更重要的是,在配像这件事情上下的功夫深,所以他配演的谭富英,每个角色真是活灵活现,至为传神。在所有音配像里,除了看景老的那几个边缘角色以外,真正看下来觉着过瘾的,也就只有他了。
  第二个档次,有好几位代表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本人都有比较深厚的表演功力,对所学流派创始人的艺术体会较深,自己有多年舞台经验,而且,本身就是多年头牌,有大角的气派,同时在配像时候也很投入,尽量做到严丝合缝,所以整体效果流畅自然;但是终究由于艺术境界比所学的大师有差距,同时,正由于自己也是大腕,有自己的一套,有时就显得演自己盖过演先人了。代表人物有,张学津配的马连良,小王桂卿配的周信芳,叶少兰配的叶盛兰,李苌春配的裘盛戎,李浩天配的李少春。

  另有几位,大致可以归入这个档次,无非是看重他们的身份——或后代,或亲传,但是效果上,差强人意。梅葆玖配的梅兰芳,蔡正仁配的俞振飞,李岩配的李宗义,等等。看着并不舒服。

  倒是也有几位看着舒服的,比如孙岳配的谭富英,孙毓敏配的荀慧生,姚玉成配的姜妙香,就是可惜,看着只感觉是在看这几位演员自己,而不是原大师在表演。

  第三个档次,是一些二、三代传人的配演,二代者多是大师晚年弟子(含亲子),所学有限;三代者,基本未得亲炙,甚至连大师演出都没看过。但是这几位却能勤勤恳恳,严谨求实,整体上反映出了流派特点,也算是合格的配像效果了。裘少戎配的裘盛戎,张萍配的张君秋,辛宝达配的李和曾,都是年少二代的佼佼者;而三代中邓沐玮配的裘盛戎,张火丁配的程砚秋,张建国配的奚啸伯,都算难能可贵了。

  第四个档次,既不传形,也不传神。孟广禄的裘盛戎,蓝文云的李多奎,张克的杨宝森,于魁智的李少春,董圆圆、李胜素的梅兰芳,都属此类。不能说他们不认真,但是终究功力太浅,既不能琢磨透所配演大师的艺术,又不能改改自己的惯习,怎么看怎么不自然。

  第五个档次,形神都不对,而且不认真,摆自己的老谱,不是在配像,只是在演自己,很多时候连口型、动作节奏都对不上,效果极差。最典型的是谭元寿配演的谭富英、李少春,吴钰璋配演的袁世海、裘盛戎、金少山。

  有些东西,干脆是不能配像的,最好就不要配了。比如李万春的玩意儿,那是任谁也配不出那份神采来的,偏要配,只是弄巧成拙;周信芳的东西本来也是不可还原的神品(梅兰芳亦然),幸有小王桂卿传神一二,不过也颇打折扣;谭鑫培、余叔岩更没有可行性,也偏要配几个“唱腔选”,徒增笑尔——那位装谭鑫培的谭门后人,连他曾祖嘴里的唱词都不确知,还在那里装模作样,唉……

来自咚咚锵〖中国京剧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