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维学:文化之旅

 一揽芳华aw 2018-03-06

 传奇民族

 

巴基斯坦风光最美的地方莫过于北部地区的山谷,其中最神秘的当数卡拉什山谷。它的神秘,是因为那里居住着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卡拉什人。我曾与几位同事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过那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卡拉什山谷位于西北边境省,距伊斯兰堡400多公里。从吉德拉尔镇出发,吉普车爬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边是不规则的山壁,不时还有碎石块滚落;一边是几十米深的悬崖,异常险峻。我们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走完了让人提心吊胆的40公里路程。

  卡拉什山谷确实很美。山上一片翠绿,天上一片湛蓝,山涧里水清见底,田地里稻谷茂盛,山坡上牛羊成群,有世外桃源之感。

  我们找了一位导游。小伙子年仅17岁,在白沙瓦一所学院攻读计算机专业,利用假期打工,弥补学费。他是开化了的卡拉什人,在当地算得上是大知识分子了。过去,卡拉什人很少出山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卡拉什人把孩子送到城里就学。

  据说,卡拉什人是希腊人的后裔。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打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后,于公元前327年南下印度,来到希发西斯河。因气候不适,士兵厌战,又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不得不撤退。有些士兵滞留了下来,其中5人逃到卡拉什山谷,繁衍生息,至今已发展到3000多人。我想就此事听一听卡拉什人自己的说法。导游说:“我们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是希腊人的后代,但听祖辈说,我们是土著人。”

  导游带领我们进了村。他介绍:“卡拉什山谷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卡拉什人居住在三个村庄里,共有3000余人。巴莫布利特是最大的一个村庄。”说着,他领我们前往巴莫布利特村的一户人家。房屋建在山坡上,全由木头搭成,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木头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古色古香。女主人出现了。她四十上下,白皙的脸庞,大眼睛,高鼻梁,不像南亚次大陆人,而像欧洲人。

  她身着黑袍,黑头饰很特别,上面镶有玛瑙贝、纽扣,还插着一根红色的羽毛,显得绚烂夺目。卡拉什妇女全年都穿黑色衣服,夏天穿粗布黑长袍,冬天穿手纺的黑毛长袍,头饰也都是黑毛料做的,所以也被称为“穿黑衣服的人”。女主人热情而大方地介绍起家里的情况。家里三代同堂,10口人。过去,他们统统住在这里面的一间屋里。现在房子多一点儿了,弟弟搬出去了,但吃饭仍在一起。我看到屋里有一个大罐子,被用一根瓦管连接到一口锅上。我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她说:“用杏子、桑椹等酿酒。”女主人还说:“我们夏天住在山川的东岸,便于种植和管理庄稼;冬天住西岸,因为西岸风小,更暖和。”

  从她家出来,导游带我们去看他们的神庙。神庙的墙上镶着羊头和牛头。室内无任何崇拜和供奉之物,只是墙上被随心所欲地画着各种动物。导游说,他们信仰的神叫“迪宙”,另外还有12个天使。他们的宗教节日是12月22日至25日的“丘莫斯节”。每年这个时候,男人们都聚到庙里祈祷、宰牲、吃喝、跳舞,尽情玩乐,但妇女不能参加。另外,他们还有两个节日,一个是5月13日至16日的“春节”,一个是8月22日至23日的“收获节”。

  卡拉什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单在节日、婚丧期间唱歌跳舞,而且几乎每天晚上都跳舞。鼓点一响,人们便自愿地聚拢在一起翩翩起舞。看到他们欢愉的笑脸,轻盈的舞步,我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贫穷落后,可他们竟生活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个民族一两千年以来才没有被异族同化,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次日,我们怀着依恋的心情离开了卡拉什山谷。望着前面的那一段路还真有点发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