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丽江]踏遍青山人未老(6)回响的足迹(五)“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丽江古城》、《束河古镇》...

 JP大漠书画院 2018-03-06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万春楼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木府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浏览图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四方街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五凤楼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丽水金沙演出地2010.10.23)




[云南.丽江]踏遍青山人未老(6)回响的足迹(五)“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丽江古城》、《束河古镇》...



   
2010年10月23日待我们策马扬鞭跑回原地拴马划船、品尝纳西风味烤鱼后,即急切浏览“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份--《束河古镇》(门票40元/张)。继而返回丽江古城(古城维护费80元/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小桥流水人家的丽江古城美丽的画卷之中,品《丽水金沙》(票价180/张)、亲聆“洞经音乐”洞经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
  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中心位于北纬26°52′50.43″, 东经100°13′27.70″,全城面积达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丽江古城作为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有着曲、幽、窄、达的风格。丽江古城的格局是自发性的形成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形式。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历史沿革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归附元世祖忽必烈,驻军于此。
至元十三年(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丽江路通安州。
洪武十五年(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并被封为世袭知府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曾遍游云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丽江撤地设市,丽江古城的行政区划归丽江市古城区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丽江古城微小边界调整和缓冲区的提议,将丽江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调整到7.279平方公里。

主要景点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白沙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等景点。
  • 木府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位于古城狮子山东麓,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中轴线长369米,三清殿、玉音楼、光碧楼、护法殿、万卷楼、议事厅、忠义坊由西向东排列井然。其内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 万古楼
丽江大研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望去犹如一只守护古城的邪卧狮,即为狮子山,1998年开壁为公园。山顶建造的五星古典式全木结构望景楼,名“万古楼”。楼高32.8米,16根24米长的木柱一柱通顶,楼上有大小12600个纳西风格的龙头,创下世界之最。
  •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原称“丽江县东巴文化博物馆”),位于黑龙潭北端,成立于1984年7月,时为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占地30亩,设有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52件。开设有文博馆、稀品馆和“东巴文化”、民族风情摄影等展馆。
  • 五凤楼
五凤楼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宝和典型范例。
  • 方国瑜故居
方国瑜故居位于五一街71号、72号,由两重跑马转角楼四合主院和两个三坊一照壁书屋小院及一后花园构成多进院落面。占地1.98庙,总建筑面积1473.2平方米,是丽江古城民居建筑中的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典型院落,被列入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和古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古城保护管理局开辟为方国瑜故居,2009年9月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正门悬挂有世贡第匾额,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立。
  • 周霖故居
周霖故居位于古城七一街关门口1号,坐落于万子桥畔中河西岸。为四合院布局,坐西朝东南,正房楼下设堂屋、设祖先牌位及待客场所,走廊正中挂有梓里模范匾额,为中华民国七年一月吉日劝学所赠给丽江县学绅周韦明,题字者为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两厢分储藏室及厨房。周霖故居为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
  • 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丽江古城西北6千米的普济山中,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丽江城郊五大喇嘛寺之一,因大殿铺盖铜瓦面而闻名遐迩。大殿院落由山门、护法堂(门楼)、正殿、南北厢房组成四合院。正殿平面是长方形,初用土瓦覆盖,由圣露活佛辗转西南各地讲经、集资,于1936年改覆铜瓦,面积为46.4平方米。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院内,有两棵云南樱花,植于1771年,为云南樱花之最。
  • 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内的小吃一条街,街道两侧有数十家小餐馆,每家餐馆都有云南特有的米线,且种类繁多,因此这条街也叫“丽江米线街”。四方街是丽江古城中心,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 古桥
在丽江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 科贡坊
科贡坊位于四方街西侧,为一三层建筑。相传科贡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为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由原来的土司世袭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清嘉庆年间,家住科贡巷的杨兆兰和杨兆荣两兄弟双双中举,道光年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了举人,于是官府和民众损资在巷口建了楼高二层的科贡坊。1944年正月初三毁于火灾。三年后,科贡坊重修并升为三层。

附: 束河古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门票40元/张)。
束河古镇位于北纬26度55分,东经100度12分。束河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面临田园阡陌;北瞰玉龙,东南瞻象山、文笔,四时风光变幻,尤其村头两处泉源,其中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在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
  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镇之古称。历史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束河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傍晚1730时,一场“丽水金少”,将四面八方的800多名游客带入了云南26个民族的“百花园”,尤以开篇堪称文化瑰宝的洞经音乐最为经典,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汇集了众多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晚740时,偕妻重返四方街,将本也疲惫的身躯融篝火歌舞和霓虹闪烁的夜画之中。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丽水金沙演出地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丽水金沙演出地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丽水金沙演出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丽水金沙演出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丽水金沙演出地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四方街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四方街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四方街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四方街2010.10.23)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名镇、国家5A级景区《丽江古城》(2010.10.23)

2005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10.23)

2005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10.23)

2005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10.23)

2005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10.23)

2005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10.23)

2005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10.23)

2005年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古镇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10.23)


 原稿:2010.10.30

 修改:2018.03.06 山江虹悦.临江楼 兰馨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