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研究(连载二十)

 自学中医的医馆 2018-03-06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yuě :呕吐,气逆:干哕(要吐而吐不出东西来)。 (词典的解释)

在我们河南农村老家的语境中,哕就是口语呕吐的意思;并且,哕是有大量的呕吐物,或快速呕吐出了大量的胃容物的人体应急反应动作,我们把这个动作称为“哕了”。

     呕吐是持续动作,而哕是一过性的动作。

     我这种认识和常规的教材是不一致的,教材认为:所谓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呕;哕则解释的更离奇,为“哕即呃逆,是胃膈气逆之症”;看来没有在河南农村的生活经验,是无法理解张仲景的“呕吐哕”的。

   以下为原文:

(原文)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解读:

    本条是经常呕吐的人,如果吐脓血,就是有“痈脓”了,则不能用常规治疗呕吐的方法来治疗;患者是呕家,则经常哕了。

本条也告诫,呕吐之人应该与肺痈进行鉴别。

(原文)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解读:

本条是水饮致呕吐的判断区别方法;

本条从呕与渴的先后来判断疾病的预后与主因;为金匮年代观察的结果,原文不需解读,仅需要记忆。

(原文)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解读:

本条是判断鉴别呕家与支饮;不渴为支饮。不需要更多解释。需要记忆即可。

(原文)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解读:

脉数为热,正常应该饮食正常,而出现了呕吐的症状,为什么呢?金匮的解释就是发汗引起的。

脉与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金匮年代的医者对此种现象进行的解读。  

(原文)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解读:

本条论述了弦脉者“朝食暮吐,变为胃反”的原因:“寒在于上,医反下之”;

把呕吐者的弦脉解释成虚。也是金匮年代科技理论的体现。

(原文)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解读:

本条论述了微数脉呕吐的原因。金匮年代的理论解释的有点勉强。

(原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解读:

本条解释了趺阳脉浮而涩者胃反的原因以及预后。与上条有重复的嫌疑。

(原文)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解读:本条是欲呕吐患者的治疗原则:不可下之。也是中医的治则,即因势利导理论的体现。

 (原文)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解读:

哕过,胃中已经空虚。还腹满,则有积食于肠道或水。需要辩证后,下药,或利水或利大便。

(原文)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解读:

吴茱萸汤治疗呕吐,半夏汤也治疗呕吐;此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吴茱萸治疗的呕吐以“吐唌末”为主;吐唌末则为胃寒症的外在表现形式;

伤寒论有“若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的论述;

如果吴茱萸以胃寒为主,那么半夏类该如何表述?

半夏的药理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具有镇咳功效,用于痰多咳嗽治疗有很好的作用。

则半夏类方在治疗呕吐上是抑制人体正常的呕吐反应;吴茱萸类是胃寒严重到吐唌末时才用,一般呕吐以半夏类为主。

(原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解读: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为主,呕吐与肠鸣都是副证。胃以下行为正常;下行不顺,则为病态,且以心下痞为常见;半夏泻心汤为治

(原文)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解读:

   干呕就是有呕吐的意向,而没有呕吐出食物。

   下利是真,呕吐是假,是有呕吐的动作,但没有食物吐出。

    黄芩汤为治疗下利而设。

    黄芩加生姜半夏汤为病位在肠胃,尽管有干呕,但人体以下利的需要为主,治疗以促其下利达到治病的目。

 (原文)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解读:

诸呕吐,则本条为治疗呕吐的通用常用方剂。现代在治疗呕吐时作为加味方使用。

 (原文)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解读:

    本条的句式应该改改;呕吐而欲饮水者,急与猪苓汤;并多多饮水;

    金匮年代的理论认为,这种症状属于“病在隔上”。                  

(原文)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解读:

     本条是四逆汤症候,有四肢厥逆,故四逆汤救急。说明呕吐也有四逆汤病,需鉴别。

(原文)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解读

   而发热,为太阳阳明合病;

  小柴胡汤则是治疗太少合病且胃逆的,是复杂的症状,呕吐仅是一个症状。

(原文)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

解读:

胃反按照本章前文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则症状很明确;就是“朝食暮吐”;胃消化能力不足。

(原文)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解读:大黄、甘草

本条是能食,但食已即吐。与上条不同,上条在胃内停留了一段时间

歌诀曰:

朝食暮吐胃气虚,人参半夏与白蜜;

朝食即吐胃气逆,大黄甘草来帮你。

(原文)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茯苓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解读:

本条的胃反按照渴且水入口即吐”来理解;本方不仅治疗哕,呕逆,同时完善人体对水代谢的调节作用。

歌诀曰:

渴而饮水即吐出,水逆茯苓泽泻汤,

苓桂术甘汤为引;再加泽泻与生姜。

(原文)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解读:

本条是饮水过多,则身体有水气,后文的微风,脉紧,头痛则有水气。文蛤在调节人体对水的异常:不欲饮或贪饮都治疗。

从药物组成看,有越婢汤加杏仁。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越婢汤加杏仁就是杏子汤;

杏子汤治疗的是水气病脉浮。

则杏子汤加文蛤组成文蛤汤了,则治疗水气兼水逆;

 歌诀曰:

  文蛤治疗水气病,胃停水饮不停;

  麻杏石甘蛤姜枣,内饮外水一扫空。

(原文)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解读:

     与小半夏汤基本一样,散剂小方,现代加味用。

 (原文)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解读:

    本条与小半夏汤几乎一样,胃不舒服的感觉。生姜半夏是常规用法,现代作为加味用。

(原文)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解读:

本条不能治疗手足厥者,有误。

   本条是治疗哕后还有干呕症状的患者。药物很简单,就是橘皮生姜二味。为小方;常用于加味。

(原文)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解读:

    条是哕逆者,则是哕后无法饮食吧

    哕后,吃不下饭,持续了一段时间,则本方主之。前面有治疗“朝食暮吐”的,本条应该与那条不同;

    歌诀曰:

    哕后胃空食不下,橘皮竹茹对症下;

    人参甘草生姜枣,哕者补虚为第一。

   

     呕吐的常规治疗就是半夏与生姜;视情况加味。哕则是把胃容物已经吐出,不需治疗,若是哕后不能饮食,则用橘皮汤或橘皮竹茹汤;吴茱萸类为胃寒出现吐唌末时。

 

                                  毛延升
​                                                           2018-03-06初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