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取消了特长生,孩子还要不要上兴趣班?

 芃菲书法 2018-03-06


01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大家看到了没有?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求:

各地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同时,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当特长不再能加分,不是中小学的敲门砖,我们还会那么强烈地要求(逼)孩子学习才艺,上兴趣班吗?


02


哈佛大学数学教授丘成桐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演讲时,谈到了体育、音乐、美术以及这些课程与数学的关系。


他说,柏拉图于《理想国》中以体育和音乐为教育之基,体育让我们能够集中精神,音乐和美术则能陶冶性情。古代希腊人和儒家教育都注重这两方面的训练,它们对学问和人格训练至为重要。


纵观古今,大部分数学家主要贡献都在年轻时代,这点与青年人有良好的体魄有关。有了良好的体魄,在解决问题时,才能集中精神。重要的问题往往要经过多年持久地集中精力才能够解决。



从表面上看,音乐的美是用耳朵来感受的,美术的美是用眼睛来感觉的,但是对美的感觉都是一种身心感受,数学本身就是追求美的过程。


20世纪伟大的法国几何学家E.Cartan也说:“在听数学大师演说数学时,我感觉到一片平静和纯真的喜悦。这种感觉大概和贝多芬在作曲时让音乐在他灵魂深处表现出来是一样的。”


马云也说,人工智能的时代,从长远看,必须得让孩子学点琴棋书画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深以为然!


学校“教”的文化知识,是提高孩子的智力。而智慧的“育”,则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坚毅等品质,这些很多时候是在文化学习之外。


文化知识学习和兴趣特长培养两个方面都兼顾了,才是完整的“教育”


03


既然,学习才艺特长是必然为之,问题的关键自然就变成什么时候开始学,给孩子选择哪个兴趣班?


上海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周合女士在参加一档栏目里,介绍过这样一幅U型图。



她说,2~9岁是幼儿感知能力发育最活跃的时间。这段时间,孩子的图像能力异常地活跃,且2~9岁也是孩子语言早期发展的最活跃时期(即前阅读期)。


但等到了9岁(小学生3年级左右)以后,大部分孩子出现了转弯,图像能力退变了。这时候再开始才艺学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稍晚了一些。


也就是说,孩子开始上兴趣班的黄金时间是2~9岁,当然还需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做更加细致的判断。


那么多的兴趣班,究竟为孩子选择哪个?首要的标准,当然是孩子的兴趣。除此之外,如果能够因材施教,匹配孩子的天赋就更好了


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开发了一套“多方面”的测验,列出了20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表现,通过观察孩子的这些小的行为,可以发现他的天赋所在。


20项行为如下:



如果孩子在1、8、17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具有语言才能的孩子,父母应该常请他描述一些对象,一件事、一个自然现象等等,并经常给他提供这方面的书籍。


如果孩子在6、12、18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乐才能。


这类孩子在很小的时候(2、3岁)就特别注意倾听有规律的声音,只要有音乐出现,他就会瞪大眼睛专注地聆听,这时他所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连七八岁的孩子都比不上。这表明他在音乐方面潜能很大。


如果孩子在3、7、15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数学、逻辑方面有天赋


他喜爱下跳棋和象棋,能很快明白一些等量关系。如果给他一些完全混乱的玩具,他会分门别类地把它们归类。这种孩子,也许他上学后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这可能由于他对讲述的课程语言方式不适应,或者注意力太容易分散引起),但他在这方面的潜能是不应怀疑的。


如果孩子在4、11、13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间方面的才能


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对绘画、机械组装有浓厚了兴趣。应该多带他去远行,并从小让他做画地图的游戏。


如果孩子在5、9、14条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体动觉才能。


通常运动员和舞蹈家都有这方面的天赋。


如果孩子在10、16、20条表现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认识才能。


通常剧作家或者导演会有这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条表现突出,代表他很好的认识他人的才能。


这类孩子对自我和别人都常常不由自主地做出判断和反省,具有与人交往、沟通、组织方面的潜能。


了解了孩子的天赋,再为他选择喜欢又事半功倍的兴趣班就变得相对容易多了。



愿每个孩子都有健康、有趣、丰富多彩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