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军队衣服上的“兵”和“勇”,就差一个字,待遇却是天上地下

 草原牧歌莱州 2018-03-06

读书观史,谈古论今,传承人文,守望正义。欢迎来到,吹牛的猩猩吹历史。在什么朝代当兵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清朝的时候当兵更是如此。很多人看清宫剧的时候,都会发现清朝的兵种很单一,比如我们看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士兵的身上有两个大字,一个叫兵,一个叫勇。

那么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区别呢?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对自己的军备力量必然有严格的要求,士兵身上写着兵字的就是清王朝的正式兵种。而清朝的兵种其实有很多。当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把清军放入关中,当时的兵种主要是以骑兵为主,这个兵就是八旗兵,也是清朝最早的一批官兵。

后来随着清朝跟汉文化的融合,出现了很多新的兵种。最著名的就是民兵绿营兵,这个兵种被称作绿营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旗子是绿色的,这也是为了跟八旗兵所区分开。说完了兵,我们继续说勇,勇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并不算是一个正式兵种。有一个词叫做乡勇,就是每一个乡自己的守卫兵力。

在清朝甲午之前,是没有勇这个正式兵种的,勇一直是战争中的预备兵。也就是说,打仗的时候用的是兵,打仗时人不够用了就用勇。可是太平天国时期,八旗兵死伤惨重,当时为了清剿匪徒,皇帝不得不用曾国藩等人去征勇,曾国藩当时组建的湘军就是勇的一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勇才成为清王朝的常备力量。

好了,本期吹牛的猩猩吹历史就到这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