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隋唐帝国的两个女人,重新理解隋朝灭亡、大唐兴盛的历史逻辑

 草原牧歌莱州 2018-03-06

今天咱们要来讲讲两个女人的故事,她们影响力中国隋唐帝国的历史走向:

一位是隋文帝的老婆——独孤皇后;另一位是唐高宗的老婆——武则天。

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决定的。大隋大唐,也不例外。 而独孤皇后和武则天的故事里,就可以发现隋唐帝国发展的核心线索,那就是关陇军事贵族与皇权之间的对抗。

理解了这条主线,就掌握了理解隋唐帝国的钥匙。像隋朝的灭亡、大唐的兴盛,都可以沿着这条线索来理解。

独孤皇后背后的关陇贵族

隋文帝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能力非凡,在杨坚夺取天下、治理帝国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居功甚伟。

两人结婚之际就约好了,一夫一妻相守,不能再亲近别人。

于是杨坚就成了出了名的怕老婆,一直恪守着这个约定差不多四十年,终于忍不住偷了一次腥,独孤皇后闻讯大怒,不顾病体,带领几百名宫女闯入别宫,把杨坚刚宠幸过的宫女乱棍打死。

杨坚闻讯也是大怒,但他不敢去找皇后算账,于是不顾劝阻,单人独骑夺门而出,骑马朝山里狂奔二十余里。

两个重臣在后面拼命追赶,终于追上了,拦住马头苦苦相劝,皇上哭着说:“我贵为天子,也不得自由!”这俩重臣只好劝皇上:“陛下你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置天下于不顾,咱不和她一般见识还不行吗?”

独孤皇后固然能干,两人也确实感情不错,但隋文帝毕竟是天子,怎么会这么怕老婆呢?

实际上隋文帝怕的并不是独孤皇后,而是皇后背后所代表的豪族集团。

独孤皇后出身名门,她老爸独孤信是关陇集团顶级军事贵族,她老妈出身清河崔氏,是从汉朝直到唐朝的中国北方顶级汉人豪族。

独孤皇后的姐妹们又嫁给了另外一些顶级关陇豪族。这些大豪族靠着联姻关系,结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杨坚靠着这个庞大网络的支持,才篡夺了北周宇文氏的皇位,进而一统天下。

倘若他得罪了这个豪族集团,可能皇位分分钟就坐不住了。

所以说,隋文帝的“不得自由”并不是因为惧怕独孤皇后,而是因为必须小心维护与豪族集团的关系,不能随心所欲,才不得自由。所以他的那位重臣一语道破真相,不可因为一个女人就置天下于不顾。

依赖关陇贵族的这种统治,历史上叫做“关中本位”。

关中,就是长安所在的渭河谷地一带;往东边走过了函谷关叫关东。

隋炀帝的野心

隋炀帝杨广

杨坚的继任者隋炀帝杨广,志存高远,他可受不了这样一种日子。

杨广所留下的历史形象是个暴君,但实际上他是颇为雄才大略的。他是隋朝征服江南陈朝时的最高军事统帅,战争结束之后又广为结交江南士人,并且娶了南朝梁代皇族的后裔为妻,一举收服人心。

杨广是次子,本来没机会登基的,但他给哥哥下了好几个套,最终成功地取代哥哥成为太子。登基之后开凿大运河,又巡游天下,东到大海,南到江南,北到突厥边境,西到哈密,极力要成为个有为之君,天下共主。

但是,这样的一种野心,关陇贵族未必喜欢,因为这会打破他们和皇帝之间的力量均衡。

隋炀帝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登基之后就要极力摆脱“关中本位”,摆脱关陇贵族对他的约束。怎么办呢?和魏孝文帝一样,先离贵族的大本营长安远一点,所以隋炀帝很快就迁都洛阳。

他又进一步发展了隋文帝时期开创的科举制。科举的目的就是,要在贵族之外发掘人才,充实官僚系统,替换掉不怎么听皇帝招呼的贵族。

问题是,这个时代,读书仍然不是件便宜的事,能读得起书的多半都是贵族出身,这些人考上之后,仍然未必很听话。所以科举制所能给皇上提供的人才基础,并不那么好用。

隋炀帝还面临着另一个与魏孝文帝类似的危险。隋朝一统天下所依赖的军队,就是府兵,都掌握在关陇贵族的手里,隋炀帝要想大权独揽,就必须另外建立一支军队,由自己直接掌控。

问题是,要想另建一支军队,这个花销可太大了,皇上要想能养活自己的军队,就必须能在豪族的庄园经济之外,另发掘出新的经济资源,从里面搞到更多的钱。这种新经济资源在哪呢?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它是不会出现的。

隋炀帝既招不到足够的听使唤的人,又养不起能够压制关陇贵族的兵,他肯定不甘心啊。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征高丽吧。高丽是小国,但隋炀帝为了征高丽动员的军队,规模空前。

为啥要这么搞呢?因为只要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的动员过程就有可能把国内的政治结构给改造一番,贵族们的日子肯定不像过去那么消停。一旦战争打得不错,还能从外部攫取到新的财富,用这些来收拾不听话的贵族。想到这些,隋炀帝豪情万丈,几次组织征高丽。

问题是,他还是没钱养自己的兵啊,那意味着,发动战争所依赖的还是各种军事贵族。贵族们在战争中打得非常辛苦,实在不愿再忍受了,于是发动兵变,大隋帝国马上陷入天下大乱。

唐太宗回归“关中本位”

唐朝开国君主看了隋炀帝的下场,所以再次回到关中本位,以巩固国本。但皇上肯定就得接受军事贵族的制衡了。

后人常感叹唐太宗能够开明纳谏。唐太宗本人确实是非常宽宏大度,但是贵族对皇权的约束,是确保皇上能够开明纳谏的前提。在关中本位下,皇上跟属下的柱国大将军们、乃至草原部落的酋长们,是某种意义上的盟友关系。

大家都尊重皇上,但更尊重传统。比如唐太宗曾经要求礼部为天下的家族编修谱牒,就是有点类似于家族英雄谱的东西。结果编出来的第一等家族是前面说过的关东的崔氏,还有卢氏,皇上他们家的李氏反倒要往后排。

唐太宗很生气,但后果也严重不到哪去,因为他拿那些大家族也没有特别多的办法,只能要求礼部重排一下了事。但是重排的标准可是有讲究的,不再是根据古老的血统,而是只看当下的官职高低。

这就意味着,家族地位的排序,皇上多少有些控制权了,他试图以此来渐渐蚕食掉贵族的势力范围。

武则天再次放弃“关中本位”

武则天

唐太宗晚年,纳了个才人,武则天,她后来又成了唐高宗的皇后。

武则天前后两次入宫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人,这在中原看来纯属乱伦,禽兽一般。但是在草原上,这是个很正常的习惯,父亲死了,儿子就可以把除了亲妈之外的父亲的各种夫人给娶了。比如王昭君,就曾经嫁了祖孙三代。

这样一种婚姻制度,是跟草原上的财产继承制度直接相关联的。

实际上,自然形成的任何形式的家庭结构,都是与财产继承和保全的制度相关,中原也不例外,只不过草原和中原的财产形式不一样,保全的办法不一样而已。

草原上女子的地位也远高过中原,人们都习惯了女人会很强势。比如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就是这样,人们也没啥不适应的。

武则天在唐代命运起伏,最终居然能够成功称帝,这里面可以看到大唐王朝深处的草原底色。

武则天执掌大权之后,她知道关陇贵族肯定不会支持她的,所以她放弃关中本位,迁都洛阳。武则天一朝又开始大规模地开科取士。

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听着耳熟啊?没错,跟隋炀帝的办法差不多。

隋唐帝国的核心问题都是皇权与关陇贵族的关系问题,武则天与隋炀帝的诉求类似,当然策略选择也就会类似。

但是在武则天的时代,印刷术还是没有发展起来,知识传播成本仍然比较高,能够参加科举的人多半还是贵族出身,只不过是关东贵族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机会,武则天就可以用关东贵族来制衡关中的贵族。

可是只要是贵族,就还是不会特别听皇上的话,皇上就又得提拔一些对自己有着高度依赖性的、会很听话的人,来约束无论是哪里的贵族。

所以在武则天时代,有一些很有名的酷吏,像什么周兴、来俊臣,他们都是出身无赖,对皇上有着高度依赖性,做事也没有贵族们的那种道德标准,各种没底线。

最后皇上用完他们,又会很轻易地抛弃他们,再去寻找新的无赖来替代他们。

今天讲这些,并不是要给你呈现八卦,而是要呈现隋唐大帝国最深层的政治逻辑:就是关陇军事贵族和皇权之间的对抗关系。

独孤皇帝代表了关陇军事贵族;武则天,则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代表了皇权。

武则天的统治被终结后,出于恢复正朔的考虑,首都再迁回到长安,又经历了几年的皇室变乱,最终是唐玄宗父子安定了局面。

但对新的雄主唐玄宗来说,他也并不想奉行关中本位,受到关陇贵族的约束,他在某种意义上继续了武则天的统治策略。

隋唐帝国政治的主题,皇权和关陇军事贵族的对抗,到了唐玄宗这里,仍然在继续。但是他的统治策略里面隐含了一些极为危险的东西,最终让盛唐的辉煌戛然而止。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