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换药规范

 我干杯您随意 2018-03-06

1)       适应症

1)     缝合创口到期拆线;

2)     创口出血、渗液、脓性分泌物多;

3)     敷料移动、脱落、污染, 或创口暴露、感染;

4)     创口有异物存留、引流物松动、或需要拔除;

5)     创口周围或肢体水肿及引流不畅需要扩创者;

6)     体温升高、需要排除局部感染、积液、积血等因素及处理创面者(手部创口、再植创面)

 

2)       禁忌症

病人生命征不平稳或发生休克时;

 

 外科拆线

1)     适应证

(1)   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全身无异常表现,已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方可拆线。

(2)   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2)     禁忌证

(1)     严重贫血、消瘦,轻度恶病质者;

(2)     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者;

(3)     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4)     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线。

  

换药前准备

(一)病人准备

1.选择适当体位

a)      暴露伤口充分,光线照明良好;

b)     病人舒适、注意防凉保暖;

c)      医生操作方便;

d)     注意保护隐私:会阴部及大面积创口宜用屏风隔开或单独在室内换药。 

2.初步了解创口情况

a)      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是否无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避免造成浪费或临时忙乱;

b)     无菌创口换药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3.防止交叉感染

a)      换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b)     关窗、关风扇减少交叉感染。

(二)医师准备

a)      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b)     修剪指甲;

c)      操作前清洁洗手,对化脓创口换药后须重新洗手,再继续换药。

 

(三)物品准备

a)      换药车一辆铺无菌单、换药碗2只,1只盛无菌敷料,1只盛洒精棉球、盐水棉球、引流物。镊子2把,1把作清洁创口周围皮肤用,另一把作为创口内换药用;

b)     按创口需要准备油纱布、纱布条、引流药、外用药和纱布等;

c)      准备好的物品铺盖无菌单推到病房。

 

 

换药步骤

1.解除伤口敷料

a)      换药者位于病人右侧,换药包打开后置于床边;

b)     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然后重新洗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

c)      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d)     接触外层敷料的镊子与接触伤口的镊子要分开;

e)      干枯的敷料或伤口焦痂用盐水沙球沾湿、软化后慢慢揭除。 

2.伤口皮肤消毒

a)      左手持无菌镊子将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污染镊子,擦洗消毒创口周围皮肤;

b)     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洗,达伤口外35cm,消毒时沿切口长轴单方向轻柔擦拭切口,不可反复来回用力擦拭;化脓或感染创口,先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创口,然后从距创缘35 cm处环形向内消毒至切口缘。切口内肉芽组织可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但不可滴入酒精,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引起疼痛;皮肤上的胶布痕迹及污垢可用汽油、松节油擦拭。

c)      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感染或污染伤口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脱碘三遍消毒。

d)     交换左右手镊子,右手持无菌镊子处理伤口内。直接用右手的无菌镊子取药碗内的盐水棉球,轻轻清洗创口,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

e)      去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腐败组织或异物等,观察伤口的深度及有无引流不畅等情况,再用洒精棉球清除沾染皮肤上的分泌物。 

3.无菌敷料覆盖

a)      伤口处理完毕,根据伤口具体情况覆盖无菌敷料:渗液较少时覆盖34 层即可,渗液较多时,应适当增加敷料或使用棉垫。

b)     胶布固定一般与敷料的长轴垂直,在上1/ 3 、中部、下1/ 3 固定即可,不需增加对角线的固定;在活动较多部位可适当增加胶布固定;有引流管时适当增加12 条,勿需过多。

 

 

◇外科伤口的愈合

临床上一般把外科伤口分为四类:清洁伤口(Ⅰ) 、清洁-污染伤口(Ⅱ) 、污染伤口和脏的或感染伤口(Ⅲ)。在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愈合过程中,临床上主要有以下4 种表现:

1)       自然愈合 在伤口分级中属于Ⅰ/ 甲、Ⅱ/ 甲,有时甚至Ⅲ/ 甲级的伤口,经过适当的换药,也可达到自然愈合,伤口边缘对合整齐,无明显的红肿反应,伤口愈合良好。

2)       伤口红肿 在伤口分级中属于Ⅰ/ 乙、Ⅱ/ 乙或Ⅲ/ 乙的伤口,容易出现红肿等炎症反应,甚至形成血肿、积液,但尚未形成脓肿。这类伤口愈合欠佳,需进一步的外科处理如加强换药、湿敷、理疗等,使伤口达到自然愈合。

3)       伤口脂肪液化 多见于肥胖病人或使用电刀切割后,伤口内有油性物质溢出。这类伤口需敞开,采取置入凡士林纱布引流等措施方可达到正常愈合。

4)       伤口感染 多由Ⅰ/ 丙、Ⅱ/ 丙或Ⅲ/ 丙的伤口转化而来。伤口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有波动感,表明已形成脓肿。感染较深时,局部炎症表现不明显,但疼痛、触痛明显;同时伴有肿胀、肿块或硬结及全身症状等。此类伤口须经开放、清创、引流、换药等处理,方可愈合。

  

外科伤口的处理

1)       正常伤口 无菌手术缝合后伤口一般在术后第23天进行第1 次换药。检查伤口时,可见伤口干燥,轻微红肿和压痛,无渗出。该种伤口消毒后以酒精纱布(12 层) 和无菌纱布(23 层)覆盖即可,23天后再换药1 次,等待拆线。如放有橡皮条引流,适当增加敷料。

2)       伤口红肿 Ⅰ/ 乙、Ⅱ/ 乙或Ⅲ/ 乙的伤口容易出现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伤口红肿,轻度压痛,但无渗出,触诊无波动感。伤口消毒处理后,继覆以70%酒精纱布24 层,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以减少酒精挥发。一般每日换药12 次,直至红肿消退为止。也可选用透热、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

3)       伤口脂肪液化 表现为伤口内有水样物溢出,或水样物中混有油珠。若渗液较少,只须剪去12 根缝线,内置以生理盐水纱条或凡士林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 次;若渗液较多,应及时敞开伤口,凡士林纱布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外敷,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4)       感染伤口的处理

早期感染伤口 主要表现为缝线反应和针眼脓肿。一般在术后23 ,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组织轻度红肿、触痛明显,肿块或硬结,伴体温升高,则用70 %的酒精纱布湿敷,每6h 更换1 次。若缝线反应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形成针眼脓肿,挤压时有脓液自针眼内溢出。此时,可用棉球挤压针眼,使脓液溢出, 2 %的碘酒局部烧灼后,再用70 %的酒精纱布湿敷。经23天处理无明显好转或针眼有较大脓肿,可间断拆除缝线,再用70 %的酒精纱布湿敷,6h更换1 次,直至炎症消退为止。

中期感染伤口 伤口局部及周围皮肤明显胀肿并有压痛,甚至有波动感出现。可先用针头试穿抽脓或经B超诊断,确诊为伤口化脓后:

(1)     根据脓肿的大小将伤口敞开呈口大底小(漏斗)状,实行最低位引流;如伤口全层空虚,下方感染,则间断性拆除缝线,分解成几个小的伤口,实行对通引流;

(2)     清除伤口内脓液、坏死组织及异物(如线头等),再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也可采用伤口灌洗,一般伤口选用等渗盐水加0.02 %呋喃西林溶液或尤琐溶液灌洗;

(3)     放置合适的引流。填塞引流条时,应从伤口底部开始,填塞的纱条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妨碍引流,过松易造成肉芽水肿。此外纱条的尾端应留在伤口外面便于引流。有时由于短期内渗液较多,可仅换外层敷料,引流条暂不作处理。切口引流条的选择:

a)        凡士林纱布多用于较新鲜、分泌物较少的肉芽创面或小的刚切开引流的化脓伤口;

b)       干纱布由于具有吸附作用,常用于分泌物较多的感染性伤口;

c)        盐水纱布常用于刚切开的切口脓肿者;

d)       抗生素沙条可用于各种严重的感染性切口;

e)        鱼肝油沙条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的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

f)        碘仿沙条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而且能够吸收创面渗液、保持创面干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4)     伤口处理完毕,应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覆盖一定数量的无菌敷料。渗液较少时,覆盖34 层即可,渗液较多时,应适当增加敷料。

(5)     若伤口扩创并经多次换药处理后分泌物不多或仅有血性分泌物,伤口较浅,肉芽生长良好,可用碟形胶布拉拢伤口,以后酌情换药。

后期伤口感染 由于急性感染处理不当,逐渐转化为慢性感染并可转变为窦道。此时应注意观察炎症浸润范围、分泌物的多少、引流是否通畅、是否存在异物、肉芽是否健康等。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处理:

(1)     炎症范围广:若炎症处于浸润期时,应加强抗感染和理疗等措施,促进炎症局限。红肿严重者,可用25%的硫酸镁湿敷;

(2)     分泌物多:可用含新生态氯的溶液(氯亚明Dakin 溶液Eusol 溶液)冲洗或湿敷;

(3)     引流不畅:应扩大引流口,保持伤口碟形敞开,使肉芽由深至浅生长。必要时应剪除过渡生长的肉芽,引流条填塞应松紧适度;

(4)     肉芽创面处理:

a)      肉芽组织水肿:如水肿明显,用10% NaCl 纱布湿敷,局部加压包扎,每日换药两次即可。

b)     肉芽营养不良:用40℃温热生理盐水行湿敷,也可用鱼肝油纱布湿敷,同时予以支持治疗。

c)      肉芽生长过度:用剪刀剪平,或用石炭酸或1020%硝酸银棒烧灼,再用等渗盐水湿敷。

d)     陈旧肉芽创面: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显露新鲜肉芽,外敷鱼肝油纱布。

外科窦道、瘘管和溃疡 对于经久不愈的窦道、瘘管和溃疡,应寻找有无引流不畅异物存留等因素存在,并作细菌培养、组织活检,以除外特殊感染及肿瘤等疾病。同时行窦道造影,以探明该窦道的走向及是否与腹腔相通。诊断明确后,必须再次敞开伤口,尤应注意的是,当伤口浅层肉芽组织生长快于伤口基底组织的生长,表层肉芽已愈合并覆盖了伤口底部,临床医师常常不忍心作扩创术,认为病人伤口留有弯道,经换药处理也可愈合。实则不然,弯道给引流和清创带来困难,可能还存有线结等异物。因此,临床医师应“忍痛割肉”,在探针引导下切开已愈合的肉芽甚至皮肤,直视下再仔细清创,这时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取得线结),此后,伤口即会迅速愈合。

 

特殊伤口的处理

1)       厌氧菌感染 其特点是:多为混合性感染,约占85%分泌物有恶臭、产气;迟发性,无芽孢厌氧菌生长缓慢,有时潜伏期长达10年。常见的厌氧菌感染有脆弱类杆菌,少见的有破伤风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对厌氧菌感染伤口的处理是将伤口充分敞开,彻底清创,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 :5000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用上述溶液浸泡纱布湿敷。破伤风还需注射一定剂量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气性坏疽伤口应积极进行清创,扩大引流,用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青霉素每日1000万单位以上,辅以高压氧疗。迟发性伤口感染也可不作切开,可在穿刺下行甲硝唑灌洗,冲洗加压,经数次冲洗后也可治愈。

2)       结核性伤口 诊断明确后首先进行全身抗痨治疗,在全身及局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局部病灶清除。显露脓腔底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将链霉素粉撒于残腔内。根据残腔大小,再将附近肌肉分离成瓣,转移填充空腔,用细肠线将肌瓣缝合固定在腔底,最后缝合皮肤。有窦道者,宜放置胶片引流,切口加压包扎。或用链霉素溶液或鱼肝油纱布填充,持续23周。如有引流条,可在12日后取出。

3)       绿脓杆菌伤口 分泌物呈蓝绿色,甜腥味。宜充分敞开伤口,至炎症和健康皮肤交界处,并用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然后用12%苯氧乙醇湿敷;创面较小者可用3%醋酸溶液或10%的水合氯醛湿敷,每日1 次。也可在室温25℃以上,用4042℃生理盐水浸浴清洗伤口内脓汁,以改善局部血运,促使肉芽生长。应注意:这类特殊感染伤口之敷料应与一般感染伤口敷料分开处理,应装入塑料袋中,移至指定地点进行焚烧。

外科创面识别

1)       正常愈合过程创面从外向内范围缩小、变浅创面分泌物少无特殊气味肉芽鲜红生长平衡易出血为正常生长表现

2)       创面分泌物观察创面渗出的血液和浆液易辩认少许浆液无大妨碍脓性分泌物则应正确识别,液的性质和量与细菌的种类、数量及感染的范围因素有关。根据脓液的颜色粘稠度气味可初步判断出细菌的种类:

a)    浅黄色或黄白色稠厚的脓液多数是葡萄球菌感染

b)   浅红色稀薄的脓液多数为链球菌感染

c)    淡黄色、粘稠、有粪臭气味多大肠杆菌感染

d)   蓝绿色并有生姜气味或腐霉味多绿脓杆菌感染

3)       创口深度观察:为正常地了解创口深浅度,为创口是否需要引流或扩创缝合提供依据,一般采用探针来试探,但在试探中动作要轻巧,切勿用力过大、过猛(特别在体腔和关节附近的伤口)

4)       肉芽创面观察:

a)      正常生长肉芽:鲜红色表面呈颗粒样凸起分泌物极少无水肿易出血

b)     水肿性肉芽:淡色呈水肿样分泌物极多表面光滑高出皮肤触时可浮动

c)      溃疡性肉芽:创缘呈堤状隆起由于局部血液供应不良创面呈紫黑色甚至发生坏死外观其表面多有凹陷。

5)       外科创面处理:

a)      清洁创口或肉芽组织生长健康的创口,用无刺激的油膏或凡士林纱布履盖;

b)     伤口分泌物多,肉芽水肿的感染伤口用23%盐水湿敷;有脓液用0.1%利凡诺尔溶液湿敷;

c)      轻度感染的创口,用生理盐水湿敷;

d)     肉芽组织不健康者用刮匙清除后湿敷。肉芽组织过高时用剪刀修平;

e)      绿脓杆菌感染用11000苯氧乙醇湿敷,或可试用暴露疗法,必需时用橡皮管或导尿管插入创口内,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1%青霉素溶液创口内冲洗(但大量冲洗可有全身吸收作用,故浓度不宜超过1%)。

 

外科换药注意事项

1)     引流通畅 利于排除浓液或防止积血;

2)     清除创口异物、坏死组织;

3)     保护新鲜肉芽组织 有水肿者消除肉芽组织;

4)     保护好创口周围皮肤 预防发生皮炎或湿疹

 

外科换药间隔时间

开放性伤口多为感染性伤口,所以换药间隔时间一般比清洁伤口为短,临床中见到许多的伤口,都因换药太频而不易愈合,而有些伤口因延迟更换敷料而致恶化。所以,应该根据伤口的情况具体合理对待,如渗出液多者,根据创口发生原因或面积大小,采取包扎、暴露疗法或及时换药,如渗出液不多者,可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如愈合期的伤口,可采取间隔换药法,即隔47天换药1次。

1)       清洁伤口或肉芽组织健康伤口 此类伤口不需换药太勤一般3天换药1次。换药的目的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伤口周围进行消毒以防引起伤口化脓。一般采用无刺激性油膏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也可采用雷佛奴尔溶液纱布覆盖。

2)       分泌物多肉芽水肿的感染伤口 此类伤口一般要间日换药1严重者要1日换药1次。换药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尽快控制感染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一般采用雷佛奴尔溶液或庆大霉素湿敷。

3)       分泌物多而肉芽不水肿的伤口 此类伤口一般要间日换药1次。换药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减少分泌物保护健康肉芽组织生长。一般采用生理盐水湿敷。如果外口小者可先用双氧水冲洗。

4)       肉芽组织过高的伤口 此类伤口以女性小腹、乳腺等部位为多见。换药目的是消除过高的肉芽组织防止感染。一般先用剪刀剪去过高的肉芽组织,一般剪得要比皮肤稍低无感染者可用生盐水湿敷有感染者可用雷佛奴尔溶液湿敷。

5)       肉芽组织不健康伤口 此类伤口换药的目的是去除不健康的肉芽促进健康肉芽长出。一般是用刮匙或剪刀清除不健康肉芽以稍微渗血为度可连续多次。一般用生理盐水湿敷也可用雷佛奴尔溶液湿敷。

6)       久治不愈的伤口 对于久治不愈仅有局部炎性表现的伤口一是要重新处理伤口一部分是由于伤口内留有骨片、毛发、线头之类的遗物或死腔;二是病人可能有糖尿病或结核病要注意全面检查对因治疗。

7)        另外哺乳期妇女乳腺伤口会因乳汁溢出而污染会阴部伤口因尿液污染关节部位的伤口因关节的频繁活动而成为久治不愈的伤口在治疗时要注意告诫病人防止污染或固定关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