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画石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知识!

 青木森森 2018-03-06


什么是画中之“意”?


“意”与“意象“是直接发生联系的,而“意象”是靠审美主体的直觉产生的、直觉作用着人的意象思维。“意”在不同精神层次上必须保持和自然的多种联系。高妙的“意象”“意境”的产生要不断的提高画家自身的主体精神修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意”的产生需要作者面对生活面对自然深入体悟,大自然是变幻无穷、日新月异的,是美的源泉,滋荣万物、生生不息、运行不息能够使人倾心而动情从而获得创作的欲望与新鲜的感受。


李云涛作品


宋人小品《乳鸭图》观者从幼毛蓬松、活泼可爱、呼之欲出的乳鸭身上油然感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这是把自己关在画室里凭空杜撰不出来的,没有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的观察是画不出这样生动的作品来的。画家决不是对自然的机械复制,是在对生活观察感受中获“意”。


“意”:画家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托与客观物象,托物寓意、情境交融。


“意”的产生源于自然景物,但是作为自然景物的花鸟、山水本身是无所谓“神”与“玄”的,其实是画家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托与客观物象,托物寓意、情境交融。例如中国文人画家把梅、兰、竹、菊称之为“四君子”,把它赋予人格魅力,梅花不畏严寒在最艰苦的环境里能开花,竹子虚心劲节、四季常青、韬光养晦、宁折不弯,菊花不争不抢善于处后,不为功力所动,兰花“不因无人而不芳”善于隐藏不张扬、不外露、善于修炼。敏锐的画家善于把握和概括这正是“托物见志”“缘物寄情”“物我两化”“天人和一”的结果,是作者性灵的外化。


李云涛作品


画家从自然中获“意”,又把主观之“意”,人的精神融化于自然之中。虽然花鸟、山水不是直接画人,但它的意境还是旨在表现作者本人的感受,还是在表现人的精神修养和情操。


“石”之意:怪、顽、瘦、朴


爱石,映射出数千年来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态度。怪、顽、瘦、朴——都一一对应寄托了人们的精神情感追求。


爱石之怪,是对正常的一种质疑。是欣赏一种脱略常规、超越秩序、颠覆正统的观念,认为一切人们先行建立起的理性的秩序和标准,都不具有天然合理性,因为它是“人为”的,用这样的秩序去解释、去审美,显然有“以人律天”的意味。


李云涛作品


爱石之顽,是一种对无用的强调。山木有用却短命,桂树可食却易被砍伐。庄子认为,有用为伤生之道,无用为守全妙方。但无用又并非真的一无是处。美玉出自顽石,普通人好美玉而轻顽石,以其为无用,其实,无用者大用。同时,顽石还与文相对,有倔强、不屈服,不披文明外衣的意味。


李云涛作品


爱石之瘦,是重其作为独立不羁精神境界的象征。中国艺术强调人心的安顿,自怜、自爱、自我珍摄,是对自我生命的抚慰。袁宏道有诗云:“瘦石如何比老颜,才留筋骨在人间。”瘦骨伶仃,独临寒风,其中有一份艰难、一份酸辛,所谓君子固穷,瘦中有硬,瘦中有志。


爱石之朴,瓣香未雕是为朴,体现了华夏哲学一贯的思想。



中国的历代画家、文人都赏石、爱石,石头亦是花鸟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赏石、画石易学难精,难就难在石头是无常形的,既无常形也就无常法。米芾提出的赏石“瘦、皱、漏、透”也是相对“虚”的标准。画石、赏石之高级是中国哲学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


嶙峋山外——跟李云涛老师赏画奇石

开课时间:4月10日晚19:00


本次课程将深入探讨、剖析石头的审美与表现技法。

将会解决以下问题:

1.石头的基本用笔、用墨
2.石头的写生方法
3.石头的勾皴方法
4.没骨石头的画法
5.石头在花鸟中的应用

嶙峋山外——跟李云涛老师赏画奇石

 

课程内容:

第一节课:历代经典石头鉴赏及石头的基本画法

2018-04-10 19:00

1.  历代经典石头鉴赏(讲述+图片演示)

2.  历代石谱解析(讲述+图片演示)

3.  石头的基本用笔、用墨技法(讲述+视频演示)


第二节课:石头的多种技法表现

2018-05-15 19:00

1.  石头的写生(讲述+视频演示)

2.  石头的勾皴方法(讲述+视频演示)

3.  没骨石头画法(讲述+视频演示)


第三节课:石头在花鸟画中的应用

2018-05-31 19:00

1.  石头配景的表现方法(讲述+视频演示)

2.  石头构图规律及表现(讲述+视频演示)

3.  石头与花卉、鸟禽的表现(讲述+视频演示)

4.  石头临摹与创作示范(讲述+视频演示)


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页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