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注山又名华山,在济南市郊东北部,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海拔197米。华不注山素以奇秀著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呈现不同的形态,山下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华泉。 此事发于网友@松松_lausson在济南家里偶然朝窗外拍了张照片:然后他惊呼:“那么多年,我竟不知从济南家中飘窗向外望见的那座山,竟然是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的华不注山。”后来我们又扒出了1930年左右民国时的华不注山的照片,可以看到直到民国年间,这个山还和元代没什么不同。三张图拼起来看,更加有趣。 700多年过去,沧海桑田。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的华不注山,已被群楼包围。而这张《鹊华秋色图》的问世,也颇有传奇。在此画的左边还有一座山。对,左边这座就是“鹊山”,这也是它叫《鹊华秋色图》的原因。加上华不注山,正好组成历城一景“鹊华秋色”。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是开创元代书画新风的领袖人物,而《鹊华秋色图》则是赵孟頫的山水画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作。该画画的虽然是济南北郊鹊山、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但却不是赵孟頫在济南居官期间所作,而是在其故乡吴兴所画。 关于此画的创作缘由,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的一则题款中这样写道:“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图》。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明崇祯叶承宗友声堂版《历城县志》中鹊山华不注山图。 元贞元年秋天,在外宦游十载的赵孟頫以病辞归故里,终于得以归隐田园。这年冬天,赵孟頫在吴兴再次见到了已步入人生暮年的友人周密,并为周密讲述了自己在济南所领略到的湖山胜景。为了更好地慰藉友人的思乡之情,赵孟頫为周密画了这幅后来名满天下的《鹊华秋色图》,以使友人可以于掩卷之余在江南的烟雨中遥想千里之外的故乡。其实,尽管赵孟頫的这幅画中画的不仅仅是济南的鹊华秋色,还有他内心的隐逸之情 在以青绿为主的冷色调的山水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远离尘嚣的萧散疏淡的意境,这或许就是赵孟頫内心一直深深向往的田园归隐之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