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做快题,觉得方案是静置的,设计完成后,如果功能满足、形式新颖,看图纸像欣赏一个雕塑品一样,得意于一气呵成的潇洒,然后东看西看,突然会冒出一个所谓的灵感,立即加入方案中,生怕不够丰富出彩。 现在再做方案,顿悟设计是运动的,审题过后眼前像电影中出现的一个个快闪镜头,碎片化又不失惊奇,不再着急下笔画平面,把所有的问题考虑成熟、空间推敲精准后,再一气呵成的表达出来,绘图时不再反复,力求方案中没有一根多余的线条。 下面以一个近期做的方案为例,更加深刻的分享一个山地公园的设计过程。 任务书 题目来源:2015年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重点设计要求如下: 1、基地为市区丘陵山地的建成区域,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南侧为城市干道,其它三面紧邻山体,基地内有水体,面积约1公顷。 2、要求尽可能利用现状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考虑与山体景观的融合。 3、功能合理,环境优先。 4、主题突出,风格明显,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5、需设置东侧与登山小路联通的公园入口。 平面图 方案过程 从拿到题目到平面完成,整个过程分五个阶段:捕捉灵感、解读场地、草图设计、空间推演、细部完善。 01 捕捉灵感 读完任务书和现状地形图,不是先画分析图,更不是画平面图,而是从全局角度结合场地周边的环境,概括基地风貌,想像现状场地环境,捕捉有效信息,找到切入点,成为方案的灵感来源。 灵感的来源通常有三种:现场踏勘、案例积累、理论功底。 由于本题是假题真做,没有踏勘过程,只能最大可能的还原基地条件。 第一遍读题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基地元素是:山、水、林。 最先想到的几个场景:林中步道、雨水花园、草坪太阳浴、儿童游乐、咖啡书舍。 这些看似无关联的关键词,在眼前像电影镜头,既有徜徉山水间的享受,又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愉悦。 或动或静,或开敞或私密,将最渴望的生活场景和需求融于自然中,打破城市局促空间的约束,还原最本质的情感和空间诉求。 所以方案的定位是简约,不是极简,要有内容;不需要刻意的讲属于场地的故事,尺度适宜、风景优美的空间就是故事上演的剧场,每一位使用者就是主人公,他们不是被动的组织做什么,设计保留自我探索的余地,营造丰富的有节奏感的空间序列。 02 场地解读 除了交通分析确定主入口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分析:竖向分析与保留水塘。 1、竖向分析 基地外的地形走向可以看出,左上方为汇水区域,是接下来做雨水花园布局的重要依据,然后按照高程变化画出整个场地的纵断面,直观的了解坡度变化,为之后空间的布局和定位做支撑。 从剖面不难看出,场地坡度在10%-12%左右,属于缓坡,除了不宜在坡上开设大面积水体外,其它的活动空间不会受到坡度约束,合适的坡度变化反而增加了探索的趣味性,成为设计的有利条件。 2、保留水塘 长条状的水塘纵向尺度在5-20m,横向约55m,20m是古典江南园林中常用的水体宽度,能营造尺度亲人的水空间,所以之后的活动空间相对集中的布置在水体周边,不过多的划分水面,保留水空间的整体性和纯粹性,营造宁静开阔的水景观。 总体而言,西北山地东南水体的布局属于小气候上佳的基地,所以接下来的设计顺势而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进行设计。 03 草图推敲 草图阶段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交通流线。 空间布局: 基地利用山水环境,主要分为五大空间类型: 1、入口水景空间:硬质空间为主、展示山水印象;位于上山小路与城市干道交汇处。 2、滨水景观空间:水空间为主、考虑视线对位呼应;空间滨水环绕。 3、儿童游乐空间:软质空间为主,亲子活动、考虑趣味性,满足科普功能;位于雨水花园与景观水池交界处。 4、林下花园空间:利用地势变化顺势而下、营造生态野趣的雨水花园空间;以左上汇水区域为始,以景观水面为终。 5、林中休闲空间:植被空间为主,曲径通幽;位于基地缓坡区域。 功能定位: 交通流线: 04 空间推演 这一步是边细化二级空间边推敲尺度的过程,非常关键。 虽然方案概念设计阶段不需要完全确定材质等细节,但确定重要的元素能使方案更有质感、生动。 1、空间序列 入口叠水-绣钢板景墙-湿地野趣园-亲水台阶-儿童游乐-湿地科普-咖啡书吧-阳光草坪-林中漫步-眺望台-林下剧场-雨水花园-溪涧探幽-回到主园路 连贯的空间随着地形及环境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开合序列,空间收放自如,从开敞到半开敞到密闭,体验不同的空间层次,简约不单调,老少皆宜。 2、空间推敲 (1)山水印象:入口空间主要包括三个节点:集散广场、叠水景观、休憩座椅。 叠水景观是重点,运用粗旷的景石、台地花园、带有公园logo的绣钢板景墙展现整个公园的山水印象,绣钢板跨水处设为镂空水帘烘托入口的欢快气氛。 入口空间效果 ![]() 台地花园意向 (2)湿地野趣园:转过景墙后在水面完全打开前,延续入口台地花园的野趣植物和自然山石,结合条石与木平台的运用,营造私密野趣空间。 ![]() 野趣园效果 (3)咖啡书吧:布局充分考虑背山面水的气候条件,建筑造型简洁,材质以木材和玻璃为主;滨水立面视线通透,背面条状玻璃窗,密林郁葱,若隐若现。 ![]() 咖啡书吧意向 (4)儿童游乐区:空间相对独立,有两面墙、绿篱围合。靠近主园路为动物景墙,一是保证安全,二是引导儿童入园;活动区以大型蹦床滑梯为重点,沙坑为底,保证安全;北侧为攀岩墙,增加趣味性;东偏北侧靠近雨水花园,重复利用砾石和湿地植物,结合标示牌、水草小品进行湿地科普,寓教于乐。 ![]() 蹦床意向 ![]() 游乐区意向 (5)阳光草坪:结合缓坡,打造纯粹的疏林草地空间,这是功能区的空白区域,不过多引导与干涉,几株开展的树木为使用者自助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 阳光草坪意向 (6)林中漫步:利用山林地的基地优势,设计通往山林高处的步道,穿梭林中,于上山小路入口处设置眺望平台,形成宜人的路径空间。 ![]() 林中漫步意向 (7)林下剧场:剧场掩映林中,看台运用条石和细叶芒、结合砾石铺地,形成生态野趣的观演空间。 ![]() 观演坐阶意向 (8)雨水花园:在汇水处设置滞水池,借用地形高差,形成溪涧节点,最后将水汇入景观池中。丰水季溪流沿坡而下,经过水生植物的过滤沉淀,最后汇入景观水中。 ![]() 雨水花园细节示意 ![]() 雨水花园效果 05 细部完善 调整各个空间尺度后,明确竖向变化,将方案定稿,不再反复纠结,一气呵成。 ![]() 方案不是平面设计 是三维设计 好的方案 力求方案中没有一根多余的线条 ——《景观虫的碎碎念》 ![]() 悟 荐 思 享 景观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