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度升高,白粉病防治正当时

 深海之星ccpsl0 2018-03-06

       白粉病是瓠瓜栽培中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原因是瓠瓜枝叶茂盛,通风透光性能差,特别在保护地早春栽培中发病更为普遍和严重,必须及早防治。

发病症状:

        白粉病对瓠瓜而言,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干,一般不侵染果实。叶片染病,刚开始时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随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霉斑,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黄褐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发生严重时,病斑密布整张叶片,并常相互连接,汇合成片,叶片逐渐发黄,最后变褐、枯死。


发病特点:

        瓠瓜白粉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丝壳白粉菌和二孢白粉菌侵染引起,南方地区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作物进行初侵染,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川南地区瓠瓜白粉病发生盛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温度在15℃—25℃以上时白粉病都会流行,在时雨时晴,高温干旱和高湿交替出现的气候条件下,也容易发生。


防治措施:

一是整地选种。

要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灌好底墒。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浸种和种衣剂+新高脂膜拌种处理,能可保温、保湿、吸胀,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健壮。驱避地下虫害,隔离病毒感染。按要求播种后,对地表喷施新高脂膜600倍液,可保墒减少水分蒸发、抗旱防晒、防土层板结,隔离病毒源,提高出苗率。


二是合理轮作。

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并及时整枝,侧蔓在座果采收后及时剪除,并及时摘除病、老叶,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物,加强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同时在瓠瓜生长期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并在开花前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强化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和瓠瓜高产优质。


三是药剂防治。

在瓠瓜白粉病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注意交替使用。保护地还进行烟熏处理,每50立方米用硫磺120克,锯末500克拌匀,分放几处;或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亩250克进行熏蒸,傍晚开始熏蒸一夜,第二天清晨开棚通风;喷施农药时要配合喷施新高脂膜6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