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犁河的鲇鱼

 hghhphf 2018-03-07



伊犁河畔好地方,从来鱼种就多样,

新来鲇鱼不发愁,迷恋肥水难返乡。


以前伊犁河里是没有鲇鱼的,至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才逐渐有了这种鱼。据说,是由苏联引进放养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里,后来每年的春夏季伊犁河发大水时便溯河而上游入上游河段生长繁育,以后因适应了生存环境而成为伊犁河众多的鱼种之一。


据资料介绍鲇鱼又称鲶鱼,种类多样,除了南极洲以外遍布世界各地,甚至大海里都有同类鱼种。


鲇鱼因生长的气候地理等环境不同而体形大小差异很大,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大淡水鲇鱼体长有5米,重达330多公斤。从伊犁河里捕捞到的情况来看应是欧鲇,大的有七、八十公斤,甚至于有一百多公斤的。


当年曾经就有一位俄罗斯老汉在伊犁河里用手竿钓获了一条六、七十公斤的鲇鱼被《伊犁晚报》报道而传遍四方,轰动一时。


鲇鱼体色呈灰带土黄色,身上有云片状的浅黑色暗斑。无鳞有黏液,尾侧扁而小,眼晴似豆粒般的又圆又小与其庞大的身躯一点儿也不相称。头偏平,镰刀形弯弯的嘴奇大,嘴里上下遍布着倒刺般的细密小尖牙,口唇两边各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胡须,下颌有4或6条短须。


这是一种食肉性凶猛鱼种,多在夜间游近河岸边活动,捕食蛇 蛙等小动物和其他鱼类,在伊犁河流域内尤喜食狗鱼(伊犁人的叫法,与泥鳅相似),因为几乎没有天敌而独霸一方。


这种鱼非常贪吃,有几次我们钓上小鲇鱼准备烧烤,当剖开肚子时发现其吞进去的鲫鱼还很完整几乎有其身长的一半大,当时我们都很吃惊,这个家伙是怎么吃进去的?!


鲇鱼还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鱼种,在脱离了水的情况下能存活一、二天,甚至更长时间。


有一次在察布查尔县的津疆酒楼,文清安排就餐,因客人要品尝鲇鱼,而酒楼又没有,老单便让人从伊宁市送来了本来就已'死'了的约一公斤大的三条鲇鱼扔在庭院里,我见鲇鱼在阳光下晒得皮干身子僵硬,就让酒楼老板李志义收拾一下,免得臭掉了。志义一边说着'没事,没事”,一边随手将鱼拎起来扔进了水池里。过了很长时间,我去看饭菜准备的情况,结果发现鲇鱼居然活了过来,而且活蹦乱跳的游来游去,我和文清,孟辉军等人都对鲇鱼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惊叹不已。


伊犁河里的野生鲇鱼就我所知是唯一有胃的鱼种,呈椭圆的兜形,煮了后像牛肚一样变厚筋道有味。河边的渔民将其视为珍品,据说有滋补养身作用,如果有客人来了,便会挑出来呈送品尝以示敬重。鲇鱼肉多刺少肉质细白软嫩有弹性,烹煮后用筷子一挑肉就呈一块一块的蒜瓣形,无论是红烧 、清沌或烧烤都鲜香无比令人回味无穷。


而养殖的鲇鱼可能与水质、食材、生长环境等有关,形色发黑貌丑,胡须似乎都长到了唇上,在两边乱奓着各有三、四根。肉质绵软,味腥膻难以下咽 。与野生、特别是伊犁河里的鲇鱼形似味不同,是两个概念,摆不到一个桌面上。


后来因为气候变化和上游伊犁河水大肆无序的截水引流,导致河水大幅减少,河床水位变浅,湿地生态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及河水污染、不分季节的竭泽而渔式的滥捕乱捞等等原因 ,使鱼类的繁殖、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恶化,甚至丧失。


因此,现在成了'河畔景虽好,碧波余半顷,水中不见鱼,流水传悲声”。仅能在伊犁河的某些支叉河段和沟渠水塘里见到些许幼小鲇鱼了,至于大的鲇鱼和其他大型鱼类一起早已绝迹多年,令人遗憾的过早的成为了遥远、令人痛心的一个传说。



伊犁河的上游。



塞外碧水属一流,沧桑尽去芳名留,

只因景秀鱼虾肥,神仙路过也不走。


我第一次见到这种鱼是在80年代末。


一次,父亲被朋友老佟约去钓鱼,本来说好要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金泉镇的伊犁河边住几天,结果第二天就高高兴兴的赶回来了,而且带回来一条足有十公斤的大鲇鱼,放进家里的白铁皮长条洗衣盆里后尾巴还搭在盆外一大截。


当时,因为谁都没有见过这种没有鳞片黏糊糊长象怪异的鱼,全家人围在洗衣盆边惊奇不已,有的说像蛇,有的说像鳄鱼,谁都不敢去抓、去摸。吴春当时只有三、四岁,真像人们常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时候胆子就特别的大,见了鲇鱼伸手就去掰鱼的嘴,说要看看鱼的牙齿,把我们都吓了一跳。最后,闹腾了半天,我们甚至连怎样烹制都拿不准了。


据父亲说,这条鲇鱼是去的当天晚上用佟叔叔编织的挂网捕到的。


说来奇怪,那个时候好像只有在察布查尔金泉镇附近的伊犁河段才有鲇鱼,没有听说过在其他地方有人捕捞到了这种鱼。


后来,在伊宁海关工作的小东哥约我一起去位于察布查尔县金泉镇(也称为三乡或三牛录)附近的伊犁河滩给单位买鱼,同车去的有关关长和澳东。


就是这次,我们知道了在靠近中哈边境的偏僻一隅居然会有这么一个保留了原生态的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不过,这里有鲇鱼而且很多,又僻静少有人打扰,对我们这些野钓爱好者来说才是最感兴趣最重要和充满了诱惑力。


金泉镇距伊宁市约60多公里,从这里再到伊犁河边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


从金泉镇出来到河边去要走一条长久以来由马牛羊等牲畜踩踏和牛马车、拖拉机轧出来的坑坑洼洼蜿蜒曲折伸向河滩的土路。


如果是雨雪天气,因为泥泞不堪估计什么样的车辆都会进不去的。


一路上除了偶尔会看到灌木丛后面的空地上或草场里的哈萨克牧民破旧的冬窝子和由木桩围起来的羊圈,朝汽车吠叫的牧羊犬,草地上散放着的马牛羊悠静的低着头吃草的情景以外,没有任何庄稼田地和其他住户,几乎见不到一点人烟。


“悠悠青原天色蓝,惊鸟啾鸣湖水涟,芬芳翠艳任从容,招蝶引蜂戏花鲜”。这里是少有的,还保留着原始自然形态的一片尚未被人类践踏破坏的荒郊野地。


从我们拐进这条土路后不久一直到了伊犁河边,路的两边都长满了齐腰深浓密葱翠的野草,高高矮矮的草丛中盛开着五彩斑斓的野花。


这一天天气也特别的好,湛蓝碧洗的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变幻着各种形态相互追逐,让人敞开思绪浮想联翩。


清新诱人的空气中有一种令人心神安逸,轻松舒畅,只有原始大自然才有的野草鲜花的芬芳、伊犁河边潮湿空气和牲畜粪便混合在一起的野性味道 。


除了附近某个地方传来的叽叽嘎嘎野禽应和着远处鸟叫的啼鸣和什么小动物穿过茂密次生林时的喳喳声,以及不知名虫子的叫声以外,四处一片空旷静谧。


我们乘坐着在当年名气很大的蓝色日本巡洋舰越野车一会儿绕过芦苇茂盛水波粼粼的湖泊,不时的惊起成群的绿颈野鸭和其他野禽叽叽呱呱鸣叫着紧挨着湖边的芦苇头向远处飞去,一会儿又贴着两岸长满了沙枣树白桦树榆树的已干涸了的伊犁河汊河边行驶,或者穿行在大片大片的芨芨草野刺玫沙棘红柳的灌木丛中。


由于路两边的灌木丛枝条几乎伸展到了路中间,汽车经过时车身就被刮擦的吱吱嘎嘎刺耳的作响。


每当这个时候,小东哥担心车身被刮伤便双手紧握着方向盘瞪圆了眼睛左闪右躲,但最终还是难免被刮擦。


有时候走着走着次生林里就会出现几条通往不同方向的沙土路或路被隐没在一片浓密的绿草丛中和灌木丛里,有好几次我们不得不下车探寻着去往河滩的路和方向。


'芬芳何须春促,景色自在其处”。这片土地给人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清静祥和,处处呈现出原生态自然的天然美丽和神奇。


当时我就想,'岁月长河尽逝去,但留芳原驻人间。“,但愿这片美丽的地方不会被人类开发破坏,还能保留自然生态的原貌。



伊犁河沿岸的灌木丛。



潋滟河畔风光好,友情更使天色长,

佳酿醉人鱼炖配,歌声悠扬诉衷肠。


看见有小车到来,四、五个当地的锡伯族渔民欢笑着挥着手大声的打着招呼迎了上来。


他们和关关长、小东哥认识并知道我们的到来。


时近中午,我们被热情的招呼着围坐在一个由粗大的横木梁、树枝和芦苇杂草搭建的,供渔民们休息睡觉的地窝子旁边一块空地上由几块厚重粗糙的木板拼成的低矮桌子旁。


这张桌子正好依傍着一棵高大的榆树,茂密的枝叶遮住了夏季炽热的阳光,在其四周到处都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次生林和灌木丛。


地窝子前面有一条被渔民经年踩踏形成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的绕过一片灌木丛后通向伊犁河边。


伊犁河就近在咫尺,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河水奔流浪花翻腾的哗啦啦声响。


大家说笑着,吃着刚烤好的鱼干 、皮辣红、韭菜和辣面子拌的凉菜,还有锡伯大饼。


'吃菜,别客气。来、来,干一杯。鱼马上就熬好了。”


'知道你们要来,我们早早的就收拾了二条鱼炖到锅里了。大的都有七、八公斤呢。”


一个年龄稍大,两鬓已经开始发白的方脸厚唇汉子用一个裂了一条缝,杯口还有一个小缺口的玻璃茶杯倒着伊犁大曲,伸出古铜色粗壮的胳膊递给人们,笑嘻嘻的眯缝着小眼睛和在坐的其他渔民热情漾溢的一个劲的让我们喝酒吃菜。


大家轮流举起杯子说着祝福的话,大口的喝着酒,兴高采烈的大声用锡伯语拉着家常,说到高兴处就会爆发出一阵阵的欢笑声。


水上鱼鸥翩跹

好友来到身边

我用伊犁河一样的情怀

请你品尝鱼炖子的香甜

大家举起酒杯

喝起来唱起来

绽放起花儿一样的欢颜

让欢乐的歌声响彻河畔

………


期间,还不时的有人用粗旷的嗓音唱着轻快欢乐的锡伯民歌给关关长小东哥和我们敬着酒,助着兴,欢快的气氛丝毫不逊于在酒店里亲朋好友们的聚会,而且在河边的聚餐更有一番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别样美妙情趣。


真应了'芬芳引得蜂蝶舞,轻歌能唤仙女出,佳酿助兴人自醉,情长流水堪认输。'


关关长比划着回答这些热情的锡伯族渔民,鱼要买大的,最大的 。


我注意到离我们不远处两棵灌木之间拉的绳子上挂着一长排细长条的从肚子处剖开的鱼干,鱼晒得很干透出诱人的油黄色,看样子有一段时间了 。鱼不大,如果是活鱼,大约也就是三、四百克的样子。


我们吃的鱼就是用这种鱼干烤制的,味道鲜美之极,别有一番风味,现在回想起来似乎还有余香萦绕在唇齿之间。


一阵阵木柴燃烧 的烟熏味混杂着一股奇妙的异香飘了过来,虽然有点呛人,但有一种无法抵挡的诱惑力,招引的我们时不时的就向炊烟飘来的方向瞟上几眼。


一个光着被太阳晒成棕色脊背的矮壮年青小伙子一会儿挥斧劈着一根很粗的木头,一会儿又忙着往一个在土坡上掏挖出来的土灶里塞柴火,每当他弯下腰时,看起来很长时间没有理过的头发就耷拉下来遮住了他大汗淋漓的脸。


土灶上架着一口大铁锅,里面炖煮的鱼正汤水翻滚着冒着热气,一种奇异的鲜香四处弥散开来猛烈的冲击着人们的嗅觉神经,让我们忍不住一个劲的往锅里瞅着,还忙着偷偷吞咽已经涌到嘴边的口水,发出了一声声被压抑了的“咕噜”声。


'还没熬好吗?好了就盛上端过来吧,让客人们好好品尝一下咱们的鱼炖子。”


方脸壮汉扭过头去朝着炊台大声的喊着。



小鲇鱼。



鱼炖子是用一个掉了几块瓷漆,被烟熏得几乎看不出花色的旧搪瓷脸盆端上来的,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尼勒克县团结公社接受再教育时的生活,有一种穿越到了十几年前的亲切感。


'来来来,大块大块搛上。这是用鲇鱼炖的,吃,吃。”


'放开吃,熬了一大锅呢,别客气。”


'鲇鱼?肯定很好吃。”我想起了父亲二、三年前从河边带回来的那条大鲇鱼,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这种鱼。


一股从未品味过的鲜香味道直冲鼻腔,顾不了其他的了,我的胃口早已被这鲜美味道打开了。


在这些打鱼人热情漾溢的招呼声中我迫不及待的夹过来一大块滴着浓郁汤汁的洁白鱼肉。尽管吃过鲇鱼,也知道很好吃,但在伊犁河边品尝这种美味我还是第一次,真得是无与伦比的鲜美野味。


我抬头看了看关关长小东哥和澳东,他们也都和我一样,话都顾不上多说只是大口的吃着鱼肉,一边伸着大拇指啧啧的赞叹不已,完全被这纯粹自然的鲜香美味迷住了。


'荒野河畔鲇鱼鲜,把酒品香歌声欢”。我们都由衷的感叹,鲇鱼经伊犁河水的滋养真得是太棒了。锡伯渔民也绝对称的上是'仙手炖鱼巧,美艳回味深',只用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伊犁河的鱼河边生长的椒蒿和辣皮子(或辣面子)韭菜,再有一锅伊犁河的水就烹制出如此超凡绝伦的独特美味。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人只要品味过将鱼的鲜香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锡伯鱼炖子,都会有'鲜美独一处,何必寻他珍“的感叹。


按照这些善良热情的渔民们的说法,这是我们东北老家原味和伊犁河水结合在一起的新老家乡的味道,是200多年前到察布查尔戍边时就有了的味道,是一种传承。


一说到鱼,可算是截到他们的兴奋点上了。这些渔民的兴致一下子高昂了起来,犹如奔腾的河流决了口,话匣子打开了。


我看得出来,对他们来说关于鱼的故事就像伊犁河里的浪花一样多,浪头每翻卷一下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伊犁河的鲇鱼是这几年才出现的,刚捕到这种鱼时我们都搞不清这是啥东西,谁都不敢去抓,哈哈哈。”


'刚开始还以为是怪物,我们扔掉网就跑到了一边,结果和鲇鱼一起拉上来的八、九条十几公斤的鲤鱼草鱼都顾不上捞上岸来,全都跑掉了。”


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大口的吃鱼喝汤,品味着,饶有兴致的听着渔民们大声的讲着鲇鱼的故事。


“我们第一次捕到一条十几公斤的鲇鱼时,还以为是什么鬼东西。别人都吓的跑的远远的看着,还是我用长木棍把鱼从网里挑上来的。”


一个留着长头发瘦高个的小伙子已喝的有点醉意了,脸色红彤彤的,将手中的筷子比作棍子上下挥舞着。


'当时怕这种鱼有毒,我们谁都不敢吃,就煮熟后扔给那两条狗吃了,结果这两个家伙可吃美了。以后只要锅里炖鱼,两个狗还以为又是在给它们熬鱼,蹲在炉灶旁盯着锅流哈喇子,都成习惯了。哈哈哈。”


这些淳朴实在又豪爽的锡伯渔民们将盛了酒的茶杯送到唇边,喝上一大口后挥舞着手臂指着在桌子一边将头俯在前爪上眯缝着眼睛打盹的两条大黄狗兴奋的一边说着一边仰起头来大笑。


'可别小看了这些鲇鱼,厉害着呢。有一次发大水我亲眼看见有一条水蛇高昂着头急速的摆动着身子张慌失措的拚命向河岸边逃窜,身后有一条鲇鱼贴着水面紧追不舍,就在水蛇快要游到岸边时,鲇鱼张开大嘴纵身一跃将水蛇一口吞了进去,然后扭动着身子在水面上翻卷搅起了一阵浪花和漩涡后钻进了河里。”


渔民们讲着鲇鱼的故事,还不忘热情的给我们的碗里添加着鱼汤。我发现,这时候的鱼汤浓浓的,椒蒿韭菜和鱼肉的香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特别的鲜美。


'这不算什么,有一次发大水,水都快漫到岸上来了。那天傍晚我沿着河岸边的小路正走着,忽然,哗啦啦一阵水响声,我站下瞪大了眼睛看着前面的河面上有一条大约七、八公斤大的鲇鱼窜跳到岸上,在草丛中扭动腾跳起来捕食青蛙后又一头跃入水中。我当时都惊呆了,等反应过来时鲇鱼早游走了。”


'听我说,一天,我把一条用排钩钓上来的大约八、九公斤大的草鱼拴上绳子绑在河岸边的木桩上,结果第二天早晨去取时只剩下绳子鱼却不见了,我当时就想肯定是晚上被大鲇鱼拖走了。因为,在伊犁河里只有鲇鱼才能做出这种事来。”


'这是真的,我们有时候还聊天说的呢,如果有人在河里游泳时被一条大鲇鱼发现,肯定会被拖到河底去的,你只要看看它那贪得无厌的长相和那张可怕的大嘴就知道了。”


这些渔民们可能是喝到兴奋劲上了,又或许是在讲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兴致高昂劲头十足的七嘴八舌争抢着讲着鲇鱼的故事。


听的出来,他们好像很为鲇鱼骄傲。似乎大有'一分景致半分好,还有半分鲇鱼凑'的意味。


据这些渔民介绍,锡伯族在伊犁河两岸捕鱼是从来到察布查尔戍边时就开始了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最多的时候常年住在河边以打鱼为生的人家就有好几十户,现在只剩下不到十家了。原因很多,但伊犁河水逐年变小,鱼越来越少应该是主要原因。


'没有办法”,'要是在以前,那个鱼多的简直是……”,他们说。


他们当中就有延续了几代在伊犁河打鱼的人。


在述说打鱼的历史时我注意到他们眯缝着的眼睛一直在向伊犁河的上游凝望,神情也似五味杂陈严肃起来。从话语和眼神中既流露出自豪骄傲,也有彷徨惆怅,但更多的是担忧无奈和叹息。



在伊犁河上垂钓。



伊犁河水流波远,两岸堪比桃花园,

如今鲇鱼添一彩,博取芳名天下传。


远处河边矮树丛的拐角处有4个人用木杠抬着一个灰黑色的、两头分别朝下耷拉着的东西摇摇晃晃的朝我们这里走来。


'是木头,用来劈柴火的。”


'是树根吧,可能要做什么呢。”


我和小东哥、澳东互相猜测着。


四个人越来越近了。


“我的老天!”


我们全都像被电打了似的跳了起来,惊奇万分的发现这是我们以前从没有见过,而且根本不会想到的一条巨大的鲇鱼!


我们走近去看时,鲇鱼那与庞大身躯一点也不相符的又圆又小豆粒似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们。嘴唇边上的两根胡须又细又长几乎触到了地面,与身躯一样宽半个脸盆般的弯弯大嘴微微张着能看见嘴里上下密布的细小尖牙,黏糊糊的身上被就要落山的阳光反射出暗灰色的光彩来。


'如果晚上一个人看见这个大家伙估计魂都会被吓出来的。”


本来想说,但我还是把这句话压回到肚子里去了,我怕这些渔民笑话我。


听渔民讲,这条鲇鱼有60多公斤,是前几天才用拉网捕捞上来的。


'现在很难捕捞到这么大的鱼了,甚至以前很常见的七、八公斤,十几公斤的鲇鱼都少见了。”


他们叙叨着。


这时候我才知道鲇鱼居然能长到这么大,真是了不起 ,但是渔民们讲他们捕捞过比这个还要大的鲇鱼。我在想,那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令人激动震撼的捕捞情景。


事实上关关长和小东哥好像在这之前在伊犁河边也没有见过,甚至不会想到现在的伊犁河里还会有这么大的鱼,可能从一开始就一直认为最大的也就是三、五公斤的鱼吧。


“噢呦!这么大啊,太大了,我的老天!”


因此,他们才一再強调要买最大的鱼,结果,闹出了个小笑话。


“品香把酒歌声起,不觉河畔披霞衣,悠悠情义尽绵长,怎奈落日催人急”。不远处沙枣树的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一丝凉意驱散了夏季的燥热,给人舒爽快意的感觉。时间就像被眼前滚滚奔腾的伊犁河水拽走了似的流淌的飞快,不知不觉已近黄昏,一抹晚霞映红了河岸边的次生林和草地,更加增添了这里的原始自然的氛围和壮美景色。


在要驶出一片灌木丛时,我回头从车窗向后眺望,夕阳西下整个河畔都被金黄和火焰般的红霞笼罩,犹如奇妙的仙界。我想着“只愿日后有机会,呼朋唤友再相聚,河畔欢饮放歌声,品香共赏椒蒿鱼”。恋恋不舍的情感从心底里往上升。


“风光无限好,垂钓更惬意,华艳诱人处,鲇鱼数第一”。自此以后,这里就成了我们野钓的根据地,我们每年都要来几次,几乎就是冲着鲇鱼来的,并且由此生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



2015.6.16.成都。


(原创文章。文中部分图片取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