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做实验也能发文章系列(1)

 萌小芊 2018-03-07


年前咱们生信控的读者给小编推了一篇文章,问是否能完全实现?


当然啦,小编不负众望—望穿秋水—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文章的重复工作,所以屏幕前的你如果刚好有这方面或者其他个性化的分析需求,可以找小编搭讪啦!【小编的微信见文章末尾】


那么,本期小编就来跟大家唠唠这篇文章的分析思路,对课题还没太多想法的童鞋可以参考借鉴,且看如何不做实验就能发PLOS ONE!


文章就是👇这个啦:

High expression of lncRNA PVT1 independently predicts poor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uveal melanoma

  • Published: December 15, 2017       

  • https:///10.1371/journal.pone.0189675


    去年年底发表在PLOS ONE上,其主要研究目的是想说明高表达的lncNRA-PVT1能够独立且有效地预测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VM)患者的差预后。


    一点科普: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在国外其发病率占眼内肿瘤的首位,在国内则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肿瘤的第二位。主要经血循环转移,全身转移主要见于肝脏,肝转移所致死亡率高达50%。

    更多知识点可参考: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shengxinan_3912973198.htm


    本研究基于TCGA中UVM患者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涉及到的分析(不包括更换癌型后的重复分析),对照文章中的图表,如下:

    1、基因表达与临床因素的卡方检验(Table1)

    以PVT1表达中值作为分界点,将80个患者分为PV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分别统计每组中各临床属性对应的患者数,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PVT1的高表达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多种恶性特征有关:older age (66.80 ± 11.55 vs. 56.50 ± 14.36, p = 0.0007), a higher proportion of epithelioid cell dominant disease (22/40 vs. 12/40, p = 0.024), more cases of distant metastasis (4/28 vs. 0/27, p = 0.043) ,  extrascleral extension (6/37 vs. 1/38, p = 0.043) and a higher death rate (20/40 vs. 3/40, p<>


    2、基因表达与CNV/Methylation之间的相关性分析(Fig1)

    从热图A中结果可大致看出,PVT1基因表达(PVT1 expression RNASeq)随着拷贝数(Copy number gistic2 thresholded)的增加而增加,而与DNA甲基化程度(PVT1 DNA methylation)则存在负向相关性。图B、C中则从统计上给予了佐证,分别表示高拷贝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低拷贝组(图B),而PVT1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之间则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图C)。该结果提示,拷贝数和甲基化程度可能导致了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3、PVT1表达与生存分析(Fig2.A)

    以PVT1表达中值将患者分为PV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K-M生存曲线结果提示PVT1低表达患者(上图蓝色线)整体生存OS显著优于高表达患者(p<>


    4、甲基化与生存分析(Fig2.B)

    有趣的是,作为PVT1表达失调的机制,低水平的PVT1 DNA甲基化也与不利的OS显著相关(p<>


    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Table2)

    单因素结果显示,9个纳入分析的因素中有4个:epithelioid cell dominant uveal melanoma, extrascleral extension, PVT1 expression, PVT1 DNA methylation 与UVM患者OS显著相关(p<0.05,>


    在多因素分析中,作者把年龄因素也加入到分析中,结果提示,年龄超过60岁(HR: 2.599, 95%CI: 1.049–6.437, p = 0.039), 上皮样细胞为主 (HR: 4.385, 95%CI: 1.514–12.703, p = 0.006) ,PVT1高表达(HR: 12.015, 95%CI: 1.854–77.876, p = 0.009)均可独立的预测UVM患者的差预后(p<0.05,>


    至此,关于lncRNA PVT1在UVM中的分析内容就完成了,其后,作者将同一套分析内容放在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 SKCM)上复制了一遍,证明了PVT1与SKCM患者预后并无显著关联。


    综上,作者经过一系列分析(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满满的套路的感觉...),最终证实了lncRNA PVT1在预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个思路...还是可以借鉴的?或者如果你有更符合自己预想的文章或者思路,欢迎交流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