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欢喜让我忧

 昵称53161702 2018-03-07

        

       我和卫生局的老周是好朋友,局机关和我们单位的人都知道,我们俩成为好朋友是缘于书。

    九九年的时候,下午五六钟以后溧水街市上经常会有很多书摊,就是 摊主  骑一辆三轮车,拉一点收购来的旧书旧杂志,地上铺一块塑料布,摆上旧书,弄个小凳子,坐在凳子上边看边卖,不仅生意不错,卖书的人也很悠闲。买书的人可以自由翻阅,不买也没关系。

       我原来住在大西门白酒巷,位于城中心。每天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去逛书摊,有中意的书就买几本。虽然说是旧书,但也不缺页,主要是书比原价会低很多,好多在书店看到过的新书说不定在地摊上也会找到。南京的一个姓朱的师弟曾经给我介绍经验,他如果在书店看到一本好书,就会连续几天去朝天宫附近的仓巷旧书市场去淘,说不定还能真的找到。逛旧书摊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久而久之,就和经常在书摊上转的人熟悉了起来,和老周就是这样认识的。如果听到县城搞特价书展,我们都会相互转告。一次,在珍珠桥影剧院搞特价书活动,晚饭后匆忙赶了去,嗬!书真多,大厅摆了满满的 ,  老周早已经到了。 老周问我  :  “  你在什么单位上班  ?  ”“  我在口腔医院针灸科上班。你呢?在什么单位班?” “  我在卫生局财务科  '  。  '  呀!  我们是一个系统  啊,  幸会  !  幸会  !  ”  老周心直口快,买书也很爽快,看中的书,付钱像流水一样快,拿起书往衣服后面一掖,说一句:  '  我先走了  '  ,扭头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我原先住的房子不大,没有独立的书房,只能在客厅里隔出一间作为书房。家里有两个书架,时间不长就不够用了。先后两次请人做了两个大书架,但很快书就像砖窑里的砖坯一样堆得满满的,没地方放就堆在地上,像座小山似的。刚开始买书的时候,老婆还很理解,她知道我从小就喜欢书,渴望读书。当书泛滥成灾时,她也不乐意了,只要看到我拿书回来,就会争吵,一段时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老周的处境比我惨多了。他老婆和我是一个村的,论辈分我还得喊她姑姑,看上去是  '  河东狮吼  '  型。她给老周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再让我看到你往家里拿书 , 拿回来几本 ,我就往窗外扔几本!不信你就试试看”!这话听了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书还买不买呢?要说老周比我长几岁,主意也比我多。他传授的秘诀是:书,还要继续买,但不要急于拿回家,先放在办公室,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往家倒腾。

        二〇一一年,我在开发区买了新房。买房之初,首先想到的是先买两间储藏室改造成书房,这下就不用担心书没地方放了。但问题还是接踵而至,现在的出版社为了经济利益,书除了印刷精美外,书的体量  越来越大,有的书内容不多,书的面积却足足有小茶几那么大,书架里横竖都放不下,有时真恨不得把书撕碎或者送人,但想想费了那么大劲弄回来的又心有不舍。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搬家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由于书太多,还忍痛割爱卖了几百斤书,当收废品的将书拉走时,我心里非常沮丧和难过。为了把书搬进新房子,我每天下班后先用摩托车送一趟书,再回家吃饭。人拉肩扛整整搬了一个多月,勉勉强强才搬完。现在书房的桌上、地上、椅子上全是书,一转身碰落在地上的也是书。我原本就非常喜欢读书、买书,搬新家后,买书量又增加了很多。唉,没书很苦恼,书多了也成了累赘。但是下班后每当走进书房,工作时的疲惫和劳顿立马消失,心立刻就安定下来了。听一朋友说,中国的物价比美国高很多,唯独知识类的东西(比如图书)比美国便宜很多。在美国,两类价格明显高于中国:一种是知识类的,激励知识生产,鼓励创新;一种是劳动力类的,以照顾低收入者,使他们通过劳动可以轻易获得满足生活所需的收入。这种收入分配结构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社会平衡。而中国恰是这两类最廉价。听朋友这么一说,我感觉在中国,读书其实算得上为数极少的“福利”之一。如果不多读书,实在是对不起这种  “  福利  ”。  于是  ,  我大量购进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书尤其是经典类的图书,有些是以前读过的,出了新的版本;有的是还没有读过的,翻阅后觉得很好,就买下了。我连在部队当医生时订的第一本《中国针灸》杂志还在呢,跟我辗转五千多里呢!

        现在买书的途径也很多了,需要什么书上网一搜立马出来一大堆,不由你不心动,手指头轻轻一点,又没有从口袋里往外掏钱的那种心痛感,过几天书就到了。迫不及待打开快递包,翻一翻就束之高阁了,说不定过一段时间翻出来两本一模一样的书!

       后来,买书时也尽可能认真挑选,把非常值得买的书带回家。与网络购书相比,我更喜欢在实体书店买书,因为可以翻阅选择  ——  那是一种享受。国内一些出版社为了节省成本,出了很多垃圾书,名字很唬人却毫无内容,素材混乱不堪,逻辑推导毫无章法,  只有翻阅  一下才能挑选出真正值得买、值得读的书。但现在地面书店倒闭的越来越多,实在是一种不幸。

        阅读成了我工作以外大部分的生活。读书并非简单的知识的累积,而是学会作者的思维方式,为自己打开智慧之窗。如果我们对人生的规划,过多地考虑了亲朋好友的意见,这种规划就会变得庸俗而乏味。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所想,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精神归宿,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只有内心独立的时候,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空间和独立的精神。很多人内心沉重,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心之所指,才是正确的方向。

       有很长时间没看到老周了,不知道他现在还继续买书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