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弹琴有多难吗?“要不你来试试”

 润运儿 2018-03-07


各位家长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平时明明很乖,但是练琴的时候错的地方总是“屡教不改”,怎么说都不好使;这可不是孩子故意要跟你作对,换个方式,多份耐心。


一、真的不是孩子不用心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最烦恼的就是孩子粗心。比如计算数学题,过程都对,结果却因为粗心算错了,检查也检查不出来,以后考试再遇到这类问题,错误还是会发生。


这时候,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成人之所以能够快速、高效的检查出错误,是因为有一系列规范的步骤去进行,这是一种心智技能。而孩子们这方面的心理动作是没有章法、没有规则的,所以并不是孩子粗心或者不用心。


学琴自然也是同理,不同的是,学琴需要注意的方面更多。


二、弹琴真的没那么容易


弹琴可真不是你看到的手指动一动这么简单,这其中可是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1、在有限的时间内识别音符;


2、迅速调动左右手协调而准确地运动到需要弹下去的音上;


3、让十个手指头迅速地按一定顺序按下去。


不仅如此,还要考虑这些方面:


1、控制每一个弹下去的指尖要站立起来,不能塌也不能勾;


2、手腕要放松但不能垮;


3、声音要饱满,既不能虚,也不能砸;


4、手掌要与键盘平行;


5、注意弹下去的声音大小、进行流畅;手指抬起来的状态,声音不能粘、拖、混;


6、耳朵要听音和节奏是否错误;


7、有时还要大声唱出旋律、或者在心中默默数拍子……


而这一切,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需要去做的!现在各位家长还觉得弹琴是件很容易的事吗?


三、分析出错原因


既然弹琴这么不容易,各位家长应该可以相信,出错并非是孩子故意的,当然,没有哪个孩子是不愿意去改正错误的。那么当这个错误经常出现的时候,家长就要来帮助孩子们分析为什么会出错的原因,而不是动辄就责备孩子不用心。


试着当孩子弹到出错地方之前的一个比较简单的乐曲片段时,提前告诉孩子注意前面的那个音不要错。这时孩子的大脑能够腾出精力来,把那个正确的音先“读到”大脑里,这样到该弹这个音时,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四、换位感受,自己试一下


家长们如果听到孩子说:“你来试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气。试一下,就知道弹琴有多难,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


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耐心教育一定会创造出良好的学琴氛围,这是健康学琴活动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良好的学琴氛围,才会保护良好的学琴动机,才会创造愉快的学琴环境,使学琴活动在愉快、平和的心境中持续下去,最终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