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修复之贴折条

 yinamu 2018-03-07

在修复书画的过程中,无论是纸本还是绢本通常都要经历贴折条这一工序,就是在古书画已经产生的断折和缝隙的中间,贴上相匹配的宣纸细条,起到加固的作用,使断折处不再断裂。贴折条主要分为两个工序,首先是对折痕、断裂的查找,其次是针对所查找出的折痕、断裂处进行折条的贴补。

断折的成因

断折的原因有许多,首先环境问题,潮湿的环境使裱件发霉粘黏,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纸绢失去应有的水分,裱件发硬开壳会出现断裂情况。书画的保存,有条件的应该一只盒子存放一卷书画,如果多层叠放,则会导致相互挤压,取用存放也会造成损伤。在陈列时画幅的张挂、系绳的松紧、聚光灯的照射等都会造成纸绢发脆,强度下降。在装裱过程中的宣纸起皱、漏浆、镶缝等问题也会产生开壳、折痕等病因。

查断折方法

1.依自然折横查找。画芯托裱完干燥后,会有一些自然形成的断折痕。此时,把画芯对着自然的光线,用铅笔轻轻依折横划出即可。要求在硬的桌面或玻璃台面上划线,如果画芯下面衬软的纸张等,极易将画芯划伤。这一方法的弊端是遇到浅色的画芯,一旦画上较深的铅笔印,待贴好折条、覆好背后,铅笔印容易印到画面上来,所以可以在贴折条的时候采用边擦印记边贴的方式。

2、借助地杆查找。用地杆卷着查找断折,容易将难以发现的断折找出来,这一方法有一定难度。地杆要选用圆润光洁的,先把画芯卷实,再松开一部分,轻轻用手捏一捏,发现有断折马上用铅笔把它画出来。如果碰上特别残破的,像断折严重的绢本画,则可改用大直径的筒来卷(10厘米左右),以避免在卷的过程中出现新的断折。

3、借助拷贝台进行查找。把书画正面朝下,平铺在拷贝台上,透过拷贝台的灯光,画芯的断裂一目了然,然后依次在折痕处贴上折条。

贴折条的步骤

1.一般情况下贴折条采用比画芯纸略厚或相等的宣纸,常规的折条纸宽度在折横的两倍到三倍。纸条上下各留出2厘米左右不裁,以便于刷浆糊。

2.在裁好的折条上刷上浆糊,折条用浆与镶料用浆一致,以黏得实为原则,宜薄不宜厚。

3.一般情况下每个折痕贴一条,如果遇到画芯较厚且已经完全断开,可以采用双重贴法,第一层选用薄一点的宣纸,第二层再用略宽一点的薄皮纸进行加固。

书画的贴折条与覆背一样,它们都需要在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中进行,这样画芯呈现出柔软平服的状态,刷上的折条也不至于迅速的干掉,贴上的折条也显得牢固,贴好后不宜立即翻动画芯,以免在未干的部位出现新的折痕。

贴折条是古代书画修复中重要的一环,它随着画芯的变化所要求折条的宽窄、薄厚、贴法也各不一样,要求操作者有极大的耐心,在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


江苏文博修复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