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可能是全球金融体系最直观的全景图

 文豪学者 2018-03-07

摘要:FSB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狭义影子银行规模增长7.6%至45.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7万亿美元,占比为15.5%。FSB警告称,某些地区金融公司趋向于采用高杠杆,这增加了它们面对溢出风险和挤兑的敏感性。

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近日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影子银行趋势和风险监测报告。

最新报告覆盖了29个司法管辖区截至2016年底的数据,这些地区的GDP总和占全球GDP总额80%以上。这份报告还首次覆盖了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期限/流动性错配和杠杆参与信贷中介活动的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上述受监测辖区金融资产总额达到336万亿美元,其中非银行金融中介资产(Monitoring Universe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MUNFI)达到160万亿美元。据介绍MUNFI包括其他金融中介(OFIs)、养老金、保险公司和金融附属机构。

其他金融中介资产

其他金融中介所持有的资产(OFIs)正在迅速上升。2016年,OFIs规模增长了8%至99万亿美元,比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资产的扩张规模快得多。FSB认为这与全球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有关。

OFIs具体包括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专属金融机构和特殊用途工具等。

投资基金是这类资产中规模最大的,达到37.3万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的资产集中在欧盟和美国。

狭义银子银行

在2016年,全球狭义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增长7.6%至45.2万亿美元,在MUNFI中占比为28%,在全球金融资产中占比达13%。

值得一提的是,超过75%的影子银行资产来自六个辖区,其中本次报告中新增对中国数据的覆盖增加了影子银行规模约7万亿美元,占比为15.5%。

狭义影子银行的构成包括集合投资工具(Collective Investment Vehicles)、以证券化为基础的信用中介(Securitisation-based credit interm.)、依赖于短期融资的市场中介(Mrkt. interm.dependent on short-term funding)、依赖于短期融资的借贷(Lending dependent on short-term funding)、信贷创造便利化(Facilitation of credit creation)以及其他。

集合投资工具(CIVs)包括开放的固定收益基金、信贷对冲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这一类别在狭义银子银行中占比最高,达到72%。CIVs的规模在2016年增长了11%,自2011年来,CIVs资产的平均增速为13%。

FSB警告称,近年来CIVs规模的快速增长伴随着较高程度的信贷投资以及一些流动性和期限的转变。在某些地区,金融公司趋向于采用较高的杠杆,这增加了它们面对溢出风险和挤兑的敏感性,尤其是当它们特别依赖于短期的批发性融资时。

信贷资产

下图对比了银行信贷资产和非银行金融中介信贷资产的增长趋势。可以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规模扩张速度快于银行信贷资产规模,尽管非银信贷总量远远低于银行信贷。

在金融危机后的时代,信贷中介的功能正逐渐从银行部门脱离出来,部分是由于低利率的环境造成的。

从估值角度看,对冲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的规模出现了急剧增长,FSB认为这可能是受上涨的资产价格所驱动。

金融稳定委员会是成立于2009年4月的一个专门性的国际组织,负责对全球金融体系进行监管并提出建议,其成员自然包括20多个国家的央行、财政部与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与各专业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