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盯部属KPI,团队绩效就会好?你可能误解“管理”的意思

 一夕如风 2018-03-08

从事顾问工作,很容易听到人们的心理话: “主管根本一点帮助都没有,只会每晚固定时间等着大家回报今日KPI达成率,不达标的就骂或挖苦羞辱…。如果分析原因给他听,就骂‘我不要听你的理由’,然后搬出经典名言‘失败的人找藉口’;对好不容易达标或超标的,则一声不吭,也没任何鼓励和嘉奖。”

有位友人去面试一个亚洲区副总裁职缺时,未来的老板洋洋得意地说:“我是一个只看成果(Result-oriented)、强追KPI的管理者,不听部属的藉口,这是我能有效控管亚洲业务的成功秘密。”友人说:“不知为何?听来有道理,但总觉得怪,最后决定不去那家公司了。”

“只有目标、忘记管理”的绩效管理

自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1969年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后,半个世纪以来,目标管理成为一条“能圈住团队、让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缰绳,是企业治理的工具,也是经理人重要的管理方法。杜拉克强调“要聚焦成果”;史蒂芬·柯维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教人们要“以终为始”,强调锁定目标的重要性。

绩效目标的确是很重要的存在,凝聚了团队努力的方向与共识,但大师从未告诉人们“目标是唯一的事情”!如果曲解绩效管理而误走偏锋,最终成为“紧追KPI”却不管理是许多管理者的通病。主管有此病征可能是因为:

  1. 上行下效的组织文化、潜移默化-极有可能主管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他只知道以前上司都这么对他、或他看到当主管的好像都是这样。

  2. 逃避管理责任-潜意识的对自己没自信,不愿意面对问题;没有耐心或能力去理解人、理解问题、理解出现绩效障碍的原因。

  3. 掉入权力的春药陷阱-深陷于万邦来朝、颐指气使、高人一等的快感。

总结的说,如果主管只会死咬KPI、抽鞭子要结果,对真实存在的问题充耳不闻、对于“如何达到的过程”不关注、不深思、不干预,那要主管做啥?不如找个软体担任“KPI检查官”,专门骂人追结果即可,不但成本低,还省掉一票主管职位。

Know-How弄好管理的诀窍

管理者要避免“只会死抱KPI”并凸显自身管理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实”绩效管理的内涵,发挥出绩效管理的终极意义:提升团队绩效。

绩效管理的内涵(公式)=“关注结果+管理付出+激发投入”

关注结果

衡量部属成与败的标准,必须清晰确实,而且时时的被关注!KPI结果已是“生米煮成熟饭”的概念,所以主管检讨KPI不能只是检讨结果本身,而要检讨过去发生什么、及未来如何达成的“过程”。

通常企业在做经营检讨会议时,常见的就是拿最终数字结果来批判或骂人,但如果只是要看数字有没有达到,根本不用开会,直接叫秘书看报表即可,所以所谓的关注结果,不能只是看数字或要主管上来念数字,而是要关注数字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例如,不理想或意外落差,是发生了什么预料外的事情;突然成功或超标,是因为什么事情;或者这些数字背后代表那些市场或竞争者态势转变、值得企业关注的事等等。

其目的,就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失败要知道为什么,成功更要知道原因,同时确保团队能与市场状态紧扣!如此,也才有利于会议结束之后的后续行动方式调整,发挥智慧的共享与团队的学习,真正的把“绩效”给“管”起来,不然你想想,数字出来已经一翻两瞪眼了,哪还需要管理?

管理付出

这是指为了达成结果“必须做的事情、必须采取的行动、需突破的重点和障碍、或需动员的资源”。主管在检讨和管理绩效,必须聚焦于这些“过程”要素,带领团队上下左右齐心合力。

激发投入

人才的状态是企业致胜的根本。部属是自发的还是被动的,将会影响企业的成败,毕竟再厉害主管也不可能全知、全能、全包。你每周花多少的时间,直视部属的双眼,真心的发问“困难是什么?你需要什么协助?你想要怎么做?你想做什么?”多问一句、多关心一点,更有机会激发部属努力的动机。

以上三者能并重,才是做实绩效管理。而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最大问题是“因为滥用,而让KPI制度取代了主管实际的管理责任与管理工作”,只执迷于落后(生米成熟饭)的成果指标与数字的检讨,而没有将心思放在“如何才能达成的‘过程’的管理”或“对人的管理”,致使企业的绩效管理其实无益于绩效的提升。

总结的说,主管们!如果你把管理变成简单粗暴的审查KPI,那你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偷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