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益宾 艺名:乙冰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雕塑家协会竹雕委员会会员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竹行业竹工艺分会理事 福建省仙游县“尚承竹木”的创办人 仙作研习社成员 王益宾灵性、悟性他皆有之。 王益宾出生于雕刻世家,父亲王清梅是雕刻艺术大师,家族几个兄弟姐妹都是从事雕刻,王益宾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是对雕刻颇有兴趣。自从技校毕业后,他接过父亲手里的刻刀,随父亲学习竹木雕刻创作,后又随李金仙教授进修学习。王益宾常与研习社成员一同拜访各地名师专家,虚心求教,以此来来滋养他的竹雕刻艺术。 △图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李金仙(中间)与陈亚力老师(右1)来“尚承竹木”工作室指导 朋友眼中的王益宾好动,好学。他继承着父亲敦朴、善良、执着的精神。八零后的他思维敏捷,走路速度快,笑声更是毫无掩饰。他喜欢书画,于是乎常常寻思着如何将书画艺术融入传统的竹雕艺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书画艺术中适用,在雕刻上也受用。”诸如此类,他总是能触类旁通。 △王益宾习作拟古书画册页 都说,一个人的内心有什么样的种子,其作品定会呈现出那种气质,对自我要求近乎苛刻的王益宾,他的作品也饱含着文人的格调与情趣。“他的作品拙中藏雅,张弛有度,纵横承启间又通透出一股书生意气。”这是朋友们对他作品的赞誉。 透过作品,我们也可看到王益宾创作时的心境变化。“雕刻是知识和技能展示的过程,也是内心与作品对话的过程,我非常陶醉这个类似修行的过程。我的人生一半是竹子,一半是自己。”王益宾如是说。“学习竹雕十分艰辛,我曾有过无数次放弃的念头,但是父亲坚持了,在收获赞许声中,我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也许创作大体如此,艰辛、低效率、重负......可能任何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曾有过这种矛盾:对每日重复的事情有诸多不满,但又有更多的理由放不下。 有时候为了寻找到好的竹子,每年冬天王益宾都要和父亲走入深山采竹,任凭寒风刺骨,野草齐身。砍下挖好的竹片、竹根进行细挑,好的便小心翼翼地分装在几麻袋里运回家,回到家再把材料进行清洗、蒸煮、暴晒再精挑细选。 谈到雕刻,王益宾认为,所有功底尽在横竖弯折中的方寸之间。作为雕刻者,创作不但需要深厚的技艺,更需要布局与构思。雕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尚承竹木”作品的真实描绘,也正是打动观赏者,探究与领悟雕刻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魅力。 王益宾作品 △书法菜根谭句2006年 △国画山水,书法2007年 △国画山水,2010年 △大写意留青臂搁《雄视天下》2008年 △留青臂搁《无量寿佛》2010年 △留青臂搁《翠鸟》2011年 △竹根雕《童趣》2012年 △竹根雕《小沙弥》2014年 △竹根雕《菩提》2015年 △《竹雕文房雅器》 △《竹雕香具文房摆件》 来源:仙作学习交流平台 / 整理:仙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