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机关写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内容大体确定之后,一时总也找不到满意的办法可以把事情说得更清楚、更明白、更到位、更紧凑。而同样的内容,换作另一位有经验的写手,却可以通过巧妙的立意和建立逻辑结构关系,轻松自然地就化解了这一难题。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那就是如何建立表达的逻辑结构关系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各种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这种联系和规律被人们认识、总结、梳理出来之后,就变得系统好懂,成为帮助我们认识理解事物的逻辑结构基础。比如,要举行一次“合唱”演出,经验告诉我们,有这样几个因素必不可少: 一是需要有人“领唱”; 二是得安排好“主唱”; 三是其中的 “伴唱”必不可少; 四是各个方面一起努力追求“合唱”的最好效果。 因为“合唱”大家都知道,对于其中的几个涉及合唱表演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都好懂好理解,于是有写手巧妙地把这一事理逻辑关系“移植”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列出了这样的文章逻辑提纲:
打好“组合拳” 实现“大合唱” 一是城管领唱 。 二是市民主唱 。 三是部门伴唱 。 四是社会合唱。
城市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说清综合治理、全社会参与和各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城管工作的复杂道理,写手通过一个对大家都能懂的“合唱”的逻辑移植,轻松地就把其中的事理说得既清楚又简明。这样的例子,在公务写作实践当中还有很多很多,作为写手,要常做有心人,经常对各种事理逻辑进行归纳梳理,并有意识地在各种文章当中加以移植借用,只要功夫到了,就一定能够取得以简驭 繁的表达效果,再多再散的内容,你都有办法捏拢使文章紧凑严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