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怎么办?

 华民 2018-03-08

今天上夜班,来了十多个发烧的患儿,该说说感冒发烧了。还是想到哪就说哪儿吧,我不知道几天能说完,前后可能不连贯或重复。

现在的社会,孩子是宝啊,孩子一高烧,3940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呼啦一大片,把孩子往医院抱。到医院就要求退热。医生呢,赶紧给孩子打退热针(安痛定、赖氨匹林等)、吃退热药、擦酒精、化验、挂点滴,甚至还有用激素。

事实上,小儿发烧多具自限性,并没有生命威胁,你听说过烧坏的么?

说到烧坏,其实大家都是误解了,什么脑炎、肺炎的,都是先有病,才有热,因果颠倒了。烧抽了一个是孩子本身有问题,另一种是没有控制好发烧。

先讲讲发烧是怎么回事吧。

西医认为,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产生内源性致热源,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中枢使人体的设定体温升高,但人体的温度没有设定体温高,于是,中枢下达命令给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如让产热的骨骼肌张力高一点,寒战寒战,努努力多产点热;皮肤的血管收缩收缩,少散点热。这样,就发烧了。

发烧干什么,激活人体的防御系统去干掉病原体。发烧了,代谢快了,肝脏也活跃了,抵抗力量快速壮大。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

所以,适度的发烧可以缩短病程、降低感染的威胁。也就是说,盲目的退热,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并延长病程。

发烧时,机体各种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成分都增强。而且,在高温的环境下,细菌、病毒的繁殖速度受到抑制,减少得大病的机会,所以适度发烧有利于病情恢复。新陈代谢加快,非常有利于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排泄。

家长们常常为了自己能舒服,人为的强行干扰孩子这个关键的过程,给孩子服西药退热、打退烧针、输液、打激素。烧是退了,问题不但没被解决,反而为孩子的未来埋下了诸多隐患,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做法。如此反复下来,孩子就成了药罐子、输液机器,最后伤了脏腑,而导致孩子脾胃功能差,脾气异常。

按西医理论,发烧是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努力工作。免疫系统是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部门,他们做事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执着。但他们需要后勤供给的物质和能量,就像打仗需要粮食和水还有武器弹药。

这也是孩子为何容易高烧的原因。成年人因为气血已经被自己和岁月消耗了很多,所以他想烧也烧不起来了。他已经没有能量去更好地完成这场免疫之战了。没法完成这场免疫之战,体内的垃圾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弱,机体也就越来越衰老,最后......

如果孩子免疫力被折腾的很差了,就不容易发烧了,那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个孩子的脏腑被伤了,这一生也恢复不了了。于是,在男孩子到了32岁、女孩子到了28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各种慢性病就会慢慢的找到他或她,原因就是当初父母给孩子错误的退烧而埋下的隐患。就像肝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原因可能就是那两次感冒被误治。

感冒,真正的西医是没有办法的,只是对症处理而已。不像中国西医这样拿着洋人的医学,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给孩子们抗生素、退热药、输液、激素。真正的治法是医圣的六经治法。

气候的变化,影响到身体,最初是太阳证,在表。太阳证有三种,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太阳中风就是被风“吹”到了,用桂枝汤;太阳伤寒就是被寒气伤到了,用麻黄汤;太阳温病就是被温热的邪干扰了,可以用葛根汤,等等。

太阳证在表,一般只停留一周。过了一周,要么感冒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解决了,要么病就走入少阳或是阳明。走入阳明,你的消化系统就很不好了。走入少阳,就要用大、小柴胡汤了。如果少阳病没治好,就是阴症了,进入肝、心、脾、肺、肾各脏了。先进入太阴,就是脾脏。太阴没治好,就进入少阴,就是心脏和肾脏。少阴再没治好,就进入厥阴,就是肝脏和心包。

现在大家能明白很多慢性病是如何来的了吧。如果要治疗这些慢性病,就要一路治回去,就是从厥阴到少阴到太阴到少阳到太阳。也就是慢慢的最后被治成感冒症状。

我是没有这样的本事,高手自然是有的。

但长时间高热也有不利之处。

代谢快了,耗氧多了,心脏负担加重了,胃肠功能紊乱了,颅内压增高了。颅内的血流量增加了,可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如:头痛、烦躁、惊厥;或过度抑制,如:谵语、昏睡、昏迷。41℃以上的高温会有危险。但实际上,41℃以上的高温在儿科门诊还是很少碰到的。

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是41.7℃,超过这个温度,脑细胞的蛋白质会变性,脑子被烧坏,而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而老百姓所说的脑子烧坏了不是高烧引起的,而是疾病本身造成的脑损伤。持续的高热也可以降低抵抗力。

测腋温时间最少是4分钟。要求在腋下尽量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

一般来说,正常腋温为36-37.2℃。37.3-38℃为低热;38-39℃为中等程度热;39-41℃为高热;41℃以上的是极热。饭后、运动、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轻度升高;药物、饥饿、低热量、体弱幼儿、活动少或保暖不佳时,体温可以降至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这时应该保暖。

连续发烧两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烧。

WHO规定肛温39℃以上方可应用解热剂,且发烧的治疗应严格限制为以患儿舒适为目的。举例说:甲患儿体温39℃,但舒适地躺在沙发椅上看“动物世界”,那么无需对其发烧进行治疗(这种情况不少见);乙患儿38.3℃时呈痛苦、烦躁、激惹表现,那么,即可予以退热治疗。

如何治疗?

一般认为,在体温超过38.5℃时才可用退热药。如果有严重的肺炎、心衰、心肌炎、先心病、既往有热性惊厥史,在38℃时可用退热药。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用任何退热药,包括那些害人的西药成分的“感冒颗粒”。当新生儿体温超过38.5℃时,可减少被盖,用温水擦试。新生儿发烧的常见的原因:肺炎、脐炎、脑(膜)炎、败血症、新生儿脱水热等。

具体做法:

孩子发烧,要休息。如果口渴、尿黄,要给孩子喝水;如果不渴,尿不黄,就不要给孩子的肾脏加重负担。同时也可以给他加点胡萝卜汁、苹果汁等。

降低设定温度。如果设定温度降不下来,光用物理降温,体表温度降下来了,身体还会发动产热机制来达到目标温度。例如冰敷、冷湿敷、酒精浴等寒冷刺激会引起颤抖,而增加产热,造成人体消耗,不利于疾病恢复。同时,表皮血管收缩,使热困在体内散不出去。就像夏天洗冷水澡没有洗温水澡感觉舒适一样。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夏天解暑饮热茶而不饮冰水。发烧后应饮温水退热,而不饮冰水。因为凉的东西一进入胃里,身体马上产热来温暖这寒的东西;相反,热的来了,身体马上通过降温,来达到散这热的目的,人体是很奇妙的。所以,对于急性的高热,可以先给退热药,再予物理降温。

怎么用退热药?

退热药副作用比较大,例如胃肠道反应、血液病、损害肝肾、严重过敏等。

适合孩子用的退热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两种药都有栓剂,可以直肠内给药。药物的具体用法见本人关于如何退热的其他文章。

安乃近儿科禁用、阿司匹林因可发生可致死的瑞氏综合征,儿科禁用;赖氨匹林为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

对严重的持续性高热可交替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退热药对孩子的伤害。

如何物理降温:

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上升时,患儿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透气的被盖,予退热药,同时多饮温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烧而丢掉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蒸发,可助退热,排尿增多也助退热。药效发挥后,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患儿会出汗、感觉热,此时应减少被盖,可加速空气流通,如无汗,可采用温水擦浴助其退热。若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头部可用稍凉的毛巾擦拭。四肢擦拭几分钟,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擦浴时间长些。擦浴后用大毛巾将患儿包好。也可用温水浸透大毛巾,然后敷包赤裸的患儿,待大毛巾温度升高后再予更换。一般十几分钟换一次。也可温水浴(温水浴的操作见其他文章)。注意,胸、腹、后颈部对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宜做擦拭。

有人说,擦啦,温度降还不下去,我说,那是家长懒惰和不认真。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糖皮质激素:切不可滥用,因为激素对免疫系统抑制作用时间长,如长效的地塞米松。激素虽可抑制致热原释放,但是非特异性的,且可能使感染播散。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才可应用,且病毒感染者禁用,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感冒是禁用的。

a、高热,其他治疗无效;

b、有效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这个“有效”你自己品味吧,我不多说了,说起来又一大堆。

2、切记:发烧或感冒时,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发烧时,人体内产热增加,剧烈运动会加速肌肉组织的分解代谢,产热随之增加。体温每升高1℃,心跳每分钟就增加十数次,从而加重心脏负荷,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感冒时剧烈运动,病毒容易侵害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肌,易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因此,即使是轻微感冒,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果身体好转,体温降至正常,感冒症状基本消失,才可进行一些轻微活动,使身体抵抗力增强,有利于恢复。

3、小儿发烧、感冒不要随便用抗生素,因为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感冒时可使用抗菌药的指征:

a、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以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结果明显增高,医生判断可能是细菌感染;

b、扁桃体炎严重的患儿,参考检验结果,医生判断为细菌感染;

c、出现较重支气管炎或肺炎征象的患儿,医生认为及早使用抗生素有利。

                                     2009-10-23

尼美舒利12岁以下禁用了。在西药面前,孩子永远是小白鼠。

我发现,那些还在用着的XX感冒颗粒比尼美舒利对孩子的伤害大得多,还在被央视广告着,什么原因呢?

                                    20116

还是有很多的家长不明白发烧怎么回事,看来我要费些脑筋和指力了。

人体是一个堡垒,是一个国家。外邪来了,就是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就像敌人来了,带着武器,是一股邪恶力量,我们人体怎么办啊?要靠正义力量把敌人打出去,这可是一门高超的战争艺术。

怎么做?首先要让正义力量迅速提高数量和功力。就像战争,要调动国内的一切积极力量。心是君主之官,命令脾调动小肠提供的能量,从内脏向肌表产生出大量的热,并逐渐加强,这样孩子就发烧了。

所以,孩子发烧有些时候不能乱退热,甚至要助其发烧,要推一把。但是,这一点我一向是不敢说的,否则,别说患者,就连别的医生都会惊讶的。就像打一场大仗,一场决战,很激烈甚至惨烈。但这场决战打下来,也就是没什么大的战事了。这时,孩子可能表现出很严重很持续的高热,甚至体温持续40℃,但“烧透了”之后,“中原再无战事”。

这时需要给孩子喝温热的稀米汤,让孩子出汗,配合物理降温。

而现在有的人为了让孩子快速退热,给孩子大量的退热药,还有抗生素甚至激素,去抑制这能量,去损害这正义力量,努力把敌人引进来,让疾病好的慢些。

还有,有些人为了抑制孩子脾胃的功能,一看孩子发烧,就给孩子一派苦寒的药物来降低脾的能力,来抑制这能量的产生。如此反复这样,孩子就能被锻炼成经常发烧、感冒、咳嗽、甚至哮喘,将来的癌症宝贝。

我的朋友的朋友家的孩子一发烧就抽,他想找我给孩子好好治疗,我考虑是孩子肝肾的问题。

                                    20127

治疗发烧就抽中药应该很有效,我有点知道了。

                                    20139

对乙酰氨基酚,就是扑热息痛,用了几十年了,虽然有肝毒性,但相对别的退热西药却更安全些。因为西药有个特点,就是今天的好药,明天可能就会变成毒药,全面禁用。现在想想,咱们小时候用的那些好药,现在有几样没变成毒药而被禁用?

对乙酰氨基酚用了几十年,所以更安全些,而布洛芬(商品名美林等)在彰武大面积使用可能只有十年左右,从时间角度来看,稍不安全。期间还有尼美舒利曾风靡一时,后来据说因为副作用大而不许儿科使用了。尼美舒利的使用的时间更短。

每天都有患儿家长来要求给孩子打退烧针,就是安痛定。我总是拒绝,告诉他们:小孩用的退热药只有两种,一个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个就是布洛芬,不建议使用别的退热药。

对于那些不听话,强烈要求扎退烧针的患儿家长,我自己做了一个告知书,让孩子家长签字,单子内容如下:

                     特殊药品使用告知书

目前全球已经有22个国家禁止给儿童使用安痛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也通报了安痛定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死亡病例。因此,国内众多儿科专家反复强调:12岁以下儿童禁用安痛定。

该药不良反应如下:

1、可导致机体细胞破坏、溶解,而发生粒细胞减少。

2、可导致患儿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恶心呕吐,甚至引起虚脱、休克。

3、可诱发高热(药物热),体温甚至可达41℃。

4、可导致剥脱性皮炎,全身糜烂、脱皮,死亡率很高。

5、可引起药物性肝炎、肾炎、肺炎。

6、因抑制骨髓,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7、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病情来势凶猛,呈速发型过敏反应。

目前,药品说明书及卫生行政部门尚未形成书面通知临床医生禁止使用安痛定,患儿家长坚持使用安痛定,若出现一切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均由患方承担。

患儿家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说的远了,今天夜班,来了两伙要求扎安痛定的,没给他们扎,也没发生太不愉快。最后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有个孩子体重30kg,家长给孩子上了一枚对乙酰氨基酚栓,烧不退,到我这里报到。我给他开了布洛芬。

临床应用时,有的孩子体重和年龄不成正比,这就要首先考虑体重,再结合年龄。因为药品说明书中年龄和体重是写在一起的,所以家长们迷糊。就像这个胖孩子,体重30kg,年龄5岁,按说明书年龄算是5ml,而按说明书体重算则是8ml。我告诉孩子家长高热时用7ml

还有退热栓(对乙酰氨基酚栓或布洛芬栓),是经过肛门和直肠的静脉入血的,不能随意加量。

                                                       2014-11-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