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 妇女节】带你走近岭南中医“三女杰”

 金金牛牛龙 2018-03-08


岭南中医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罗颂平、李赛美、林丽珠三位女教授,连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字号”殊荣。她们妙手仁心,潜心研究用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糖尿病、癌症这三大疑难病,站在全国学术前沿,可谓岭南中医“三女杰”。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说,这三位女专家仁心仁术,传承与创新比翼齐飞,医疗、教学、科研成就卓著,深得患者和学生爱戴,是当代岭南中医的杰出代表,应该大力宣传学习。全省中医药系统要弘扬岭南中医优秀传统,改革创新,培育更多中医英才,传播中医好故事、正能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


今日妇女节,笔者带大家走近这三位“女郎中”,近距离感受她们的仁心仁术,倾听她们的“中医梦”。


▲ 罗颂平 医学博士,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


罗颂平:父女两代“送子观音”


在中国中医界,“岭南罗氏妇科”声名远播,父女两代都成为有“送子观音”美誉的名医,更是罕见。


罗颂平眉目英气逼人,谈笑自信爽朗,“女汉子”外表下,是她爱饮早茶、爱听古典音乐、爱旅行摄影,有“西关小姐”的老广州情怀。她的成长轨迹独特:家学、师承、院校教育、留学美国,四者齐全,还是广东中医界第一位珠江学者、中国中医妇科界的“领头羊”。


1. 父亲是中医泰斗,她是广东中医界第一位珠江学者


她出生在中医世家,父亲是我国第一位中医教授、中医妇科泰斗罗元恺。“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他对专业执着的精神,还有对病人从来不分贵贱。”罗颂平说,父亲在抗战期间颠沛流离,仍坚持在山区连县(今清远连州)创办中医讲习所。从她懂事起,位于广州宝华路的家里就总是挤满了病人,有高官也有农民,父亲一视同仁,来者不拒。她从小就是父亲的私人秘书,经常帮他抄稿子。


当年罗老出诊,颂平随诊,给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一名老妇人手拿一本旧病历,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要找罗元恺之女为其女诊治。当她见到罗颂平时,激动感叹:又找到罗医生了!有希望了!罗家名医辈出,福泽世人!


在父亲的“光环”下,罗颂平坦言从不敢稍有懈怠。1997年,她成为继罗元恺、欧阳惠卿后的中医妇科第三代学科带头人,顶住压力,带领团队,十几年连拿四个“国字号”品牌——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专科、课程和团队建设齐头并进,在同类学科中首屈一指,无出其右。她自己还是广东中医界第一位珠江学者。她笑着自嘲:“我就是一个‘生产队队长’!既得给别人派工,也得亲力亲为,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罗颂平擅长用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症特别是习惯性流产,从1988年去美国进修生殖免疫学就开始潜心研究。作为“现代中医”,她致力于用科学研究来论证中医药的作用机理,首创“肾虚-黄体抑制”病症结合流产模型用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为同行广泛引用。


2. “互联网 中医”,帮福建流产患者安胎


罗颂平多年坚持每周看诊4次,出了名的“一号难求”、“早到晚退”。曾有一名37岁的东莞女性,做过四次试管婴儿都未成功,经过罗颂平几个月中医调理后便顺利怀孕。一名外来工卵巢早衰,罗颂平用养肾、活血中药给她调养半年,成功怀孕。


“这个病例非常有意思!”罗颂平眉飞色舞地讲起她第一个网络全程跟踪治疗的病例,“患者是福建的妇产科医生,两次晚期流产,给我发来了‘求救信’。我让她用相机把舌苔拍下来给我看,根据舌苔变化判断她是湿热为患,中药治疗后明显改善。早上我都要打开邮箱看看她的变化,真是全程监控!她怀孕后顺利度过了危险期,生下孩子以后还继续请我指导产后康复。这就是中医远程‘望闻问切’的优势了。”


2013年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以来,罗颂平更忙了。她打破门户之见,牵头成立中医妇科流派联盟,推动不同流派之间的合作交流。去年广中医一附院50周年院庆之际,罗元恺、罗颂平父女同获“杰出中医一院人”殊荣。她为父亲举办“纪念罗元恺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出版研究专著与纪念文集,国医大师刘敏如亲临讲话。她还把“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分工作站开到了深圳、中山、台山、番禺和香港。令她欣慰的是,虽然女儿没从医,但在德国的侄女现在归国跟她读博士,罗氏妇科薪火相传,继续造福患者。


▲ 李赛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经方专业学会副会长、方药量效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药量效关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赛美: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糖尿病


近年来,“中医西化”现象相当严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却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中医经典回归临床”,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药方(称为“经方”)治疗现代病人,疗效显著。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李赛美教授擅长《伤寒论》教学医疗,在国内首倡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主持开办“经方班”享誉海内外,吸引了大批“洋弟子”。


作为教师,她年均课堂教学超过400学时,等于干了两个人的任务,连续14年获“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作为医生,她每周4个半天临床,延时两三小时才下班是“家常便饭”。


1. 运用“医圣”经方治疗疑难病症


为什么如此执着推广中医经典?“这得益于老前辈的前瞻与魄力!”李赛美说,1984年熊曼琪、陈纪藩、彭胜权等广州中医药大学老一辈教授的倡导“中医经典回归临床”,率先在第一附属医院开设独立临床基地——仲景学说病区、热病病区,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在全国中医界产生深远影响。1994年她从湖南调来广州,跟随熊曼琪教授一头扎进病房。1997年她接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克服困难,引进人才,搭建平台。2010年成立经典临床研究所,国医大师邓铁涛为荣誉所长,她任所长。研究所分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三个教研室,对应内分泌科、脑病科、风湿病科三个病区。“经方现代运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赛美擅长运用经方辨治糖尿病、肝病、甲亢、抑郁症及疑难病症。很多人认为中医对于糖尿病只能是辅助治疗的作用,她却敢于挑战,在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全程跟踪与客观指标动态观察。


据统计,近12%的中国成年人患有糖尿病,50%有糖尿病前期症状。李赛美的梦想是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适宜人群、方法与机理,最终可以减量、停药,在社区可以推广。她说:“中医就是全科大夫,我愿意接受各种疑难病的挑战,展示经方的魅力。”


2. 她努力给病人省钱,“忠实患者”寄来暖心礼物


李赛美有很多病人“粉丝”。他们说,李教授是出了名的给病人省钱,能用便宜的药绝不用贵的,不开大处方。为了方便患者,她留下手机与家里电话,家人变成了接线员。


有的患者一家四代都找她调理,外省、外国患者也不少。有个美国男孩患甲亢多年,经人介绍来诊治,把治疗方案带回美国,2个月后检查结果正常,美国医师大为惊讶,他家人自豪地回答:我们用了中药!有个老板患者为表感谢,要送她10万元,她劝说老板转赠医院,建立“派南振兴中医奖励基金”,表彰优秀老师及贫困学生。


“我很感恩患者!平日点滴之劳,他们没有忘记!”李赛美经常收到温暖的小礼物。有天收到一个包裹,满满的红辣椒。内附一张纸条:他是一名保安,患忧郁症多年,经李赛美治疗恢复得很好,从网上了解到李教授是湖南人,他家乡就种辣椒,特地挑了最好的送来品尝,信后没有留姓名,只是“您的一名忠实患者”。


为了让中医经典“活在当下”、让年轻人接受,李赛美有很多新潮的做法:带领本科生“小徒弟”出版创意十足的漫画版《图说伤寒论》;病区查房带教拍摄8年,留下200多个教学视频,建立经方传承网站免费让全球同行分享,在微课、慕课教学趋势中大派用场.....


▲ 林丽珠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医学会首届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广东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丽珠:“中西合璧”挑战癌症


中医治肿瘤,哪家技术强?同行会说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内领军单位。这种“江湖地位”,源自学科带头人林丽珠与恩师周岱翰两代人的奋斗。


前不久,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举行。林丽珠与她的患者、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输电管理所输电部班长陆浩臻同台受到表彰,在人民大会堂合影,传为佳话。


1. 在国际舞台为中医治癌“发声”


都说潮汕女性善良、勤劳、任劳任怨,见到林教授,还要加上一条:聪慧执着。1987年,广中医一附院开始筹建肿瘤科,成为全国最早创办中医肿瘤科的医院之一。林丽珠在周岱翰教授等专家言传身教下投身科室建设。经过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逐步创出了一条西为中用、中西结合挑战癌症的新路,益气除痰法治疗肺癌,保肝抑瘤法治疗肝癌,祛瘀解毒法治疗肠癌.....


如今的肿瘤中心,已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80张床位、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称得上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创造了许多行业“第一”:率先在全国中医系统开设本科肿瘤方向班;开展中医肿瘤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开设中医肿瘤学方向卓越人才班;连续10年召开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撰写《中西医肿瘤治疗学》等书籍,为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林丽珠还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发声”,使中医药治疗肿瘤走向了世界。


“幸亏有林主任,我现在还经常逛街呢!”在肿瘤中心病房内,患者陈阿姨赞不绝口。6年前她因乳腺癌晚期,出现了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被担架床抬进医院;去年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全靠林丽珠采用化疗加中药“中西合璧”的办法,让陈阿姨平稳度过这几年。


林丽珠有很多像陈阿姨这样的“粉丝”。他们大多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寻求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根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此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有100多人生存期超过两年,有20—30人生存期超过5年,对于这种被称为“癌中之王”的疾病而言,治疗水平已处国际领先地位。


2. 她累倒了,患者每天给她送饭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林丽珠还十分注重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她带领团队,承担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几十项课题,与国内外多家机构联合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如证实中医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中医药对于早期肿瘤术后的患者具有抗复发转移的作用,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可实现带瘤生存等。相关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患者都说,林教授是真正的劳模、“老黄牛”,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多少次出差回来,她都不顾劳累直接回科室查房,她一出诊,诊室外面总是站满了等着加号的患者。同事和学生都劝她不要太劳累,不要加号太多,她说,看着病人千里迢迢来到广州看病,实在不忍心拒绝.....


终于有一天,她也累倒在门诊了。令人感动的是,患者及家属纷纷抢着照顾她,买生活用品,帮忙抹汗、量体温。甚至有的每天做好饭菜,穿过大半个广州送到病床前,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着她。她时刻为她的病人着想,病人也牵挂着她,这种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劳模精神的写照。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