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 — 汕头空战解密(三)

 陆一2 2018-03-08


作者萨苏


附上期:

《1965 — 汕头空战解密(二)》

《甲午风云》海战画面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一个镜头,说的是北洋水师运兵到朝鲜,遭日舰截击。信号兵转向济远舰管带方伯谦道:“广乙号问采用什么队形迎敌。”

方管带的回答斩钉截铁:“还管什么队形?赶快往回跑!”

要是国民党空军长机飞行员邹宝书有这个自觉,两架RF101早就跑了,也没有后面那么多事儿。三天六万人,赶鸭子也没这么快,原因是鸭子没有组织纪律性,不会排着队投降。然而,邹宝书偏偏要在共军面前编个队,这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后面那个家伙是带响器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保命,摆什么谱儿啊。

按理说,邹宝书脑子不清楚,你张育保是正牌子的政治军官,应该提醒他啊,可张育保偏偏答应得干净利落,一点儿危机感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因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两人窜犯大陆的前一天,也就是1965年3月17日,第六大队的两架RF101刚刚在福建把解放军摆了一道。

那一天,国民党空军也是两架RF101飞福建侦察照相,刚刚起飞就被大陆方面掌握了行踪,正在值班的一架歼六随即升空迎战。

只有一架歼六对两架RF101似乎有点儿单薄。好在是歼击机对侦察机,而且这架值班飞机的驾驶员身经百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空中老将。而地面指挥所的那位引导员也是军中王牌。强强联手,自然打得得心应手,歼六爬升到高空,按照引导飞到指定阵位,钻出云层直扑而下的时候,正在两架RF101的屁股后面。

这叫一个爽!

在可以迎头发射的导弹问世之前,绝大部分空战都采取咬尾方式,谁咬住了对方的尾巴,就基本锁定了胜利。

即便在电子游戏里面,这个战术也是一样的

两架RF101发现不妙连忙加速,但飞行不是电子游戏,从巡航转入加力总要个反应时间。而歼六从高空俯冲而下,正把速度提到更高。所以尽管RF101在提速,但双方距离仍然在急剧缩小,转眼间歼六就到了后面那架RF101尾后八百米处,30毫米航炮的最佳攻击距离。

地面雷达站的引导员眼看着歼六占据了有利阵位,靠上去了,逼近了,冲下去了,咬住了!

看到双方距离缩短到只有七百米,引导员也不看雷达显示屏了,转过头来去看天 –他认为这个距离咱们那位空中老将肯定把RF101干下来了,就等着看空中焰火呢。

等了半天,什么也没有。

莫名其妙的引导员回头往屏幕上一看:咦,双方的距离已经增大到了两公里,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明摆着是追不上了。

飞行员是和老蒋苦大仇深的,在怎么也不会空中放水。指挥所里人人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直到一脸晦气色的飞行员落地从飞机里爬出来,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就在我们这位空中老将逼近到八百米距离,准备开炮的时候,RF101忽然作了个奇怪的动作,两架飞机向左右分开了。

如果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这可能表示国民党侦察员想迷惑解放军飞行员,让你不知道找谁下手才好。但对内行来说,这个动作却有更加明确的技术含义。

在空战中,如果对方的双机散开,含义就是准备分进合击,做空战动作和你缠斗。

人类是生活在二维空间里的,而空战

是在三维空间里,人会因为天然的不适应而容易被偷袭。所以空战中经常有缺心眼的主儿盯上人家长机穷追猛打,却被对方僚机黄雀在后的事情。

流行至今的双机掩护编队

咱们那位歼六的飞行员一点儿也不缺心眼,而且经验丰富,意识到对方要空战而自己并无僚机掩护,当即作了一个下意识的反应,他轻轻点了一下驾驶杆上的减速板——这是歼击机驾驶员在进入空战状态时调整一下位置的习惯动作。

歼六因此身形一滞,RF101却毫无回头来一场Dog fighting之意,继续加速逃逸而去。

再要追,可就来不及了。估计共军驾驶员会在驾驶舱里猛擂地板:“不带这样不按规矩来的……”

这话,通常可是国军对共军说的啊。

其实不是国军不按规矩,而是他那一手分进合击纯属蒙事。

飞行员的自卫手枪

(飞行员的自卫手枪大多是这种精美的小东西,大约也是RF101上唯一的自卫武器)

据采访到的空军老人回忆,三一七空战之后,落地的飞行员被雷达引导员骂了个狗血喷头:空战?怎么空战?RF101上头就有六台照相机,难道他拿手枪跟你空战?

飞行员追悔莫及。

在早期的侦察机上,经常同时装备一些自卫武器。

二战中纳粹德国使用的RW-189枭式侦察机

(二战中纳粹德国使用的RW-189枭式侦察机,装备7.92毫米机枪4挺,战斗力殊不可侮。但RF101可没有这么威风)

但是,这样做会有一些副作用。主要是增加了结构重量,使设计上强调轻巧快速的侦察机变得笨重,影响其升限和速度。影响了升限,意味着可能被高炮击落,影响了速度,意味着可能被对手追上,都是和侦察机以逃逸为主要防身手段的原则不符的。这样,到了二战后期,主要型号的侦察机基本都取消了自卫武器。

RF101上面没有装备自卫武器,正是这个原因,它的原型机F-101巫毒战斗机装备有4门M-39航炮,但为了腾出地方安装六台侦察照相机,不得不将其拆除。所以,来福州侦查的RF-101纯属赤手空拳。

美制M-39航炮

至今我们无从证实国民党军侦察机驾驶员当时为何作了一个典型的空战机动。也许是偶然为之,但更可能是无可奈何之下决心和共军飞行员赌一把 -- 如果后面是个新来的荒子,对此不加理睬,八成某一架或两架RF-101会被打成圣诞节火炬。如果后面是个从朝鲜战场下来的老手,没准儿会犹豫一下,那咱就白白了您哪。

他们赌对了。

RF101开足马力后,其速度在海峡战区当时无与伦比,实际上RF101远比其原型F101战斗机有名。前面说过,F-101的设计,拿到今天来都不落后,问题是,兵器设计上有个古怪的现象: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十步那就是废物。

1944年德国试飞的Go229飞翼轰炸机

(1944年德国试飞的Go229飞翼轰炸机,这种理念酷似今天B-2式轰炸机的怪物在当时虽然令人惊讶,但实际上在二十世纪前期因为过于超前并无发展前途 -- 没有高速电子计算机和电传操作系统,这种气动怪异的飞机极难操纵,战后虽经长期研制,但大多以失败或坠毁告终)

Rf101使用了一个先进的理念 -- 这是一架双座战斗机。双座战斗机比单座的好处是飞行员可以专心于驾驶,而把观察,武器瞄准,射击的任务交给后座飞行员进行。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这的确是个先进的设计,电影《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驾驶的F-14雄猫战斗机就是双座战斗机。但是,F-101诞生的时代,这个理念有些过于超前了。这是因为,双座战斗机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重量因此增加,机动性下降,不利于缠斗。在F-14时代,空战已经转化为使用导弹为主,这个缺点并不突出。但F-101诞生的五十年代,双方在空战中仍然无法避免搅成一团的缠斗,大家普遍用机关炮或机枪的直接打击的方式结束战斗,再先进的战斗机,机动性不好,也是笨鹅一头,很难适应实战。所以F-101没有几年就停止生产了,倒是改成了单座的RF-101因为高来高去的本事屡出风头。

因为三一七的时候占了便宜,国民党飞行员们有点儿自信心膨胀,邹宝书中校因此决心和张育保中校编个队给共军瞧瞧也就不稀奇了。

黄百韬战死后,遗留的照片和胸章

要是国军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中将活着,一定得告诉邹宝书:咱别显摆了,快走吧,这种游戏老子已经玩砸一次了。

1948年淮海战役开始,从海州一线向徐州撤退的黄百韬兵团首当其冲,一路且战且走,终于在11月9日打到碾庄,眼看第二天就可以到徐州,脱身在望。好面子的黄百韬觉得问题不大了,于是下令部队10日停下来整顿一天,好精神抖擞地回徐州。没想到贾旺的第三绥靖区8日起义,放开了解放军进军的道路。等黄百韬编好了队要走,解放军已经切断了七兵团和徐州的联络。因为耽误了一天,黄百韬陷入重围,经过十二天激战,全军覆没,自己也兵败身亡。

玩编队,讲排场这种事情,对国军似乎一直就不太吉利。

不过,按照邹宝书和张育保飞机的性能,这个谱倒是有资格摆,航速的差距在那里,就算是RF-101编队走,高长吉也追不上他们。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邹宝书下达了命令之后自己直朝前面飞去,等了半天却不见张育保的影子。

噫,老张上哪儿去了?

宋心之先生说了:他能上哪儿去?他正忙着跟高长吉编队呢。

高长吉大队长,把对岸的飞机都给引来了,实在是大有吸引力的人物

根据事后推断,张育保中校肯定是在准备和长机编队的时候找错了目标。他本来是跟在邹宝书中校的后面高空,监控他的尾后,看有没有解放军歼击机逼近偷袭。但高长吉大队长摆了一个鹰屁股对敌的奇怪姿态,让他的这份警觉俏眉眼做给了瞎子看。两架RF101转身就跑,张育保的位置变成了飞在邹宝书前面。

现在,邹宝书提出编队,长机在前,僚机在后,张育保为了转到他的后方,不得不减速,同时寻找邹宝书中校的位置。

也许,这时候空中有个云团,邹宝书正飞了进去,所以,张育保没有看到他。但是,他看到了高长吉。

他看到高长吉以后并没有转身就跑,反而凑了上去。原来,他把高长吉的歼六当成邹宝书的飞机了,竟然靠上去编队!

歼六与RF101空战的模拟图

(歼六与RF101空战的模拟图。RF101采用从机头两侧进气,与歼六的区别连我等外行也看得出来吧)

在国民党军中,政战系统一向被人瞧不起。据说张育保飞行技术很好,那他为啥在第六中队干了个政战军官呢?现在看来原因清楚了:这位虽然技术好,眼神却有些问题。

高长吉正在一脑门子白毛汗地忙着重启自己失灵的那台发动机,刚刚启动成功,忽然发现自己身后跟上来一个影子。

难道是国军战斗机来偷袭?这飞行距离……不大可能吧。定睛细看,竟然是一架RF101送上门来,高长吉简直是大喜过望。

但又是一个自己在前,对手在后的架势,循规蹈矩地转过身来咬尾只怕对方会跑掉。收油门减速?重新加油门需要时间,只怕又会追不上。

换了别人,这一仗不知道会怎么打,但高长吉玩出了一手罕见的神来之笔:他把操纵杆往上一拉,然后猛地向下一压。

这样的结果是歼六猛一抬头,做了个向上爬升的架势,然后再一低头,又恢复了平飞的态势。

就在歼六抬头的瞬间,其机身近乎垂直,阻力骤然增大。于是,在不收油门的情况下,飞机的速度立即降了下来,来了个空中急刹车。这动作是不是高长吉想出来的不知道无从考证,但当时那种情况下能想出来做到,这就是急中生智了。

不明就里的张育保中校,一下子冲到了前面。

但是,高长吉却没有立即开炮。

因为他一时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猛地抬头又忽然低俯,在舱中的高长吉顿时处在了一种失重状态,飘了起来。虽然有保险带系着,但带子扣得稍松,高长吉的头盔竟然撞上了驾驶舱的舱盖。

人都飘上半空了,怎么开炮打啊。

好个高长吉不愧是一员宿将,情急之下用脚轻踢了一下操纵杆,飞机的状态一变,高长吉砰地一下又掉回了座位上。

张育保这才发现不对,想跑……

高长吉调整一下位置,开始射击。

歼六的速度已经达到最高,刚刚减速的RF101跑不过人家,垂直机动?无论爬升还是俯冲,都是歼六的拿手戏。战斗的结果,就不用赘述了。

高长吉屡立战功

(高长吉可不仅仅是在海峡立过功勋,打下RF101一年以后,这位大队长即在友谊关击伤入境的美军F105雷公战机一架)

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张育保中校的下落。

一场这样的空中战斗,更像是双方的一次斗智斗勇,无论成败,都更像是战争的艺术。但战争是一种残酷的艺术,绝不仅仅是电影中的一个画面。

台湾方面的说法是张育保中校死在这场战斗中了。

大陆方面的说法是张育保中校在战斗中堕海……也有一种说法讲张育保中校被解放军俘获……

笔者曾设法寻访张育保的下落,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意外的发现是第一架被击落的RF101侦察机驾驶员吴宝智的下落,这位曾经的少校飞行官后来在天津一个工厂当了工人,虽然不风光,却也平安。

有的朋友对海峡两岸的形势深深担忧,谈起这件事,老萨说了自己的看法:看看北京和台北的街头,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更接近呢,还是今天更接近呢?

只要是越来越接近,意识形态的紧密或者疏远,都是暂时的。如果祖先也厌倦了中国人自己之间的流血,也许这一次,我们能和平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吧。

已经成为展品的RF101

(台海在二十一世纪,双方已经不再有侦察机飞来飞去了)

期待有一天,这里最终会真的不再有战争的阴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