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有2亿人假装在单身

 yangtz008 2018-03-09

麦子导读: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数,据统计已经超过2亿。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低质量的恋爱不如高质量的单身。恋爱不是错误,单身也并不可耻,最可怕的,是你不理解爱。

文 | 丁鹏




Part

1


廖君毕业于某所985大学,性格外向,身材修长。对于一米七未满的我而言,假如身高再高一厘米,我觉得自己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所以开始我很难理解廖君为何找不到女朋友。


当然,女朋友,我也无。所以我俩常在一起厮混。时间一久,我渐渐理解了廖君的逻辑。


廖君和我一样,在农村长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住的都是月租三千、十平米的合租房,出行基本靠地铁和共享单车,业余生活是加班,深夜回到家里感觉自己又穷又孤独。


廖君经常挂在嘴边的句式是“如果我有……就可以带女朋友……”


如果我有房,就可以带女朋友到家里做客;

如果有车,就可以带女朋友到郊区游玩……


在廖君看来,恋爱不是一种人权,而接近一种特权。这种特权的权重与所占有的社会财富形成正比。



新北漂们大都一样,除了年轻,两手空空。但容易放大的是物质的匮乏,而看低年轻的财富、知识的财富、格局的财富、梦想的财富。


也常有女生问,你们男人是希望女人与你们一起同甘还是共苦?答案当然是同甘共苦。


恋爱不是等事业有成以后才谈的,因为物质匮乏时也有甜蜜浪漫,事业有成时也可能缺乏陪伴。生活中的苦与甘往往是共生的。


廖君另一个口头禅是“如果有个女朋友就好了。”


吃外卖的时候想,如果有个女朋友就好了,就可以一起做饭吃;


宅在家里的时候想,如果有个女朋友就好了,就可以一起出去逛;


失去斗志的时候想,如果有个女朋友就好了,为了她,我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说到底,真有这样一个女神,来拯救一个既没有财富、也没有志向,既没有漂亮皮囊、也没有有趣灵魂,既不热爱生活、也不爱惜自己的你吗?





Part

2


有一种单身生活也很糟,就是活在失恋的阴霾里。


分手时,前任说:“愿你一切都好!”我答:“我当然会一切都好!”我会分分钟找到比你年轻、漂亮,比你有格调、有才华的新女朋友。


事实是,删掉她所有联系方式后,我再也忘不掉她。往事像雪片一样将我封冻。为不再梦到她,我彻夜不睡,沿着工体北路晃荡,也没有用。我看见她垂首静立,无知、无辜,听见她在电话里说“我好想你”。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就像桥梁坍塌,河流堰塞,我的感情郁结。就像我生命的一部分,随她一起离开了。而缺失的部分令我疼痛、失重,令我成为断章、残篇,成为一首晦涩难解的诗。


我推辞了一切社交,电话整日处于关机状态,过年也没有回家。当我对自己也感到厌倦,就找了很多孤独到极致的电影,借别人的故事来排遣,比如《月球》《摔角王》《寂寞芳心》《金氏漂流记》《海边的曼彻斯特》等,还有《精神分裂症》《被打扰的自杀》一类的短片。


直到我明白她也把生命的一部分留给了我,我的消沉不是因为缺失,而是因为排异。直到我学会像驯兽师一样与这部分野蛮的记忆和平共处。


我答应她的,我会一切都好,我会做到。不是报复,我无法报复一个不再爱我的人。不是不再爱,是完成爱的一个进阶。


有人说治疗失恋最好的方式是展开一段新的爱情。不是的,治疗失恋最好的方式是消化它。


失恋不是错误,单身也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你不理解爱,是你对爱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你要更了解爱、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人性,才能在下一个转角,遇到爱。否则,你就只是一个爱的赌徒。





Part

3


还有一种单身是被催婚。


例如我的朋友超哥,生于80年代,硕士毕业于某中部大学,有房有车,唯有感情一直稳定不下来。只要有他参加的聚会,给他介绍女朋友,教他怎样谈女朋友,就是永恒的话题。


随着超哥年龄接近不惑,亲戚、朋友纷纷劝他不能再拖。


对于催婚模式下的超哥来说,可怕的不是被大家催,而是大家都觉得你悲催。


每一个大龄未婚青年总免不了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 开始大家觉得你社交圈小,缺少渠道。积极帮你介绍相亲对象,提醒你要抓点紧;


  • 后来认为你可能过于挑剔,眼光太高。只有条件比较好的才介绍给你,并建议你实事求是;


  • 再后来有八卦议论你社交障碍,不懂得与异性相处。只有与你关系亲近的人才给你介绍对象,催促你赶紧拿下;


  • 最后大家对你几乎不抱希望。不仅认为你为人处事不行,甚至怀疑你生活作风不端正,你成为世俗眼里的残缺者、另类,成为茶余饭后的反面教材、笑柄。



对这部分单身人群来说,比相亲更需要的,是不把单身等同错误,不把单身等同无能,不认为单身可耻的舆论环境。单身只是一种选择。


正如我们说婚姻自由,当然包括选择什么时候结婚的自由和不结婚的自由;


同样当我们说生育权,也包括选择什么时间生育的权利和不生育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存处境,不同的人生规划,不同的思想观念。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每个人也都有自由支配自己的肉体、灵魂、人生的权利。


正如古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更何况用一个庸俗的观念来绑架一个有趣的灵魂?






Part

4


第四种单身是在朋友圈里假装单身。


有这样一种男生,你从他朋友圈里可以看到格调、才华、上进、爱心,只是,作为女朋友的你却从未在他朋友圈里出现过。


他过得像一个最有价值的单身汉,他有着超好的异性缘。


他说他喜欢低调,他告诉你只是朋友,但他不会用一条简单的朋友圈,给你你想要的安全感。


分手后,他很快找到新的女友。也许就是他告诉你不要多想的某一个“只是朋友”。


你感到悲哀,找他理论。他气急败坏,痛陈你的种种“不堪”。让你觉得是因为你总是想太多,因为你犯了那么多错,才把他一步一步推给“她”的。



有这样一种女生,自嘲是十八线网红,她曾经从一个小胖子狂减了三十斤变成现在纤瘦的样子。看到朋友圈里坚持跑步的她,你心疼与赞扬她的努力。她说还不够,脸上有好几个部位还需要整容。


她喜欢晒和闺蜜的聊天截图,喜欢把闺蜜称作后宫。你天然喜欢带点男性气质的妹子,认为这是她美丽不自知。


七夕夜里,她在朋友圈晒出你送给她的鲜花,文案是:


“佩服那些只知道我单位旁边地铁口和电话就能把花送到我手里的人。但抱歉,我还是喜欢现在单身的状态。”


你一张黑人问号脸,好像刚刚把她从单位接去吃饭,吃完饭又把她送回家里的人不是你。于是你明白了,单身的“网红”最值钱,她要往高处走,而你只是她用来提身价的一个段子,一块垫脚石。


就像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所表现的,你的身份就是你的一张嘴。只要你能讲得天花乱坠,你就可以让满屋子的哈佛教授相信你跟释迦摩尼学过佛法,圣母玛利亚是你的亲妈。


同样,在线上约会蓬勃发展的今天,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身份感。


巴掌大的手机屏是现实世界的魔镜,让王后嫉妒,让纳喀索斯自恋。在魔镜的世界里,有人广撒网,有人钓金龟,有人树欲静而风不止。每个人都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太多的困惑。





Part

5


据民政部数据,中国单身成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2亿人中,


  • 一部分人或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之下将爱情物化,或在单身的幌子之下过着颓废的生活;


  • 一部分人在爱情的挫折面前丢盔弃甲,往事在他脑海里被不断磨皮、美白,成为无法自拔的富贵温柔乡;


  • 一部分人被催婚的风气所绑架,生活节奏与人生规划被人言可畏击得七零八落;


  • 还有一部分人假装单身,脚下踩着一颗颗破碎的心,或把恋爱看做一场游戏,或把恋爱看作进身之阶。



  • 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单身状态下过着自律的生活,正如《礼记》所说“君子慎其独也”;


  • 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单身状态下找到了自我,正如《纪德日记》所说,“一颗心没有找到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彻底的孤独;


  • 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单身状态下懂得了爱情,爱情不是放弃自我,爱情是自我的升华,是爱默生所说的“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


  • 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单身状态下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更加热爱生活,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假装在单身。


* 丁鹏,90后,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诗刊》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烹诗,煮小说,熬鸡汤。眷恋诗和远方,专治痛与迷茫。新浪微博:@神仙丁鹏。个人公众号:神仙丁鹏(ID:shenxiandingpengg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