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大学熊浩老师为你带来一颗焦虑药丸

 浮动的残冰 2018-03-09

焦虑降临

我们往往都不能豁免

困惑也变成人生常态

焦虑当下,我们何去何从?


复旦大学的熊浩老师

在《我是演说家》上

为大家带来了一颗神奇的“焦虑药丸”💊

欲知疗效如何?

请用心听 不要说话👇



(抱歉啦,由于链接的缘故,

昨天的视频很多人打开只有5min,

公众号虽然人并不算很多,

但是大家都热情和积极,在此表达感谢✨

为了给更多人带来完整的演说体验,

故重新再发一遍,打扰到大家还请见谅🙏)


附参考演讲稿:

直面你的焦虑


今天我想讲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多的忧虑?第二、怎么办?


我们先来说焦虑的原因,我想不同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今天所身处的、所感受到的各种焦虑,但有一个维度是不可缺失的,那就是精神性的维度。


我想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那个曾经支撑我们的、给我们以确定性和标准价值的那个参考背景逐渐在淡漠和消失。


这么描述可能有点抽象,我说具体一点,如果我们假设,时间往回倒转两三百年,回到中国的古典时代,在那个时代,关于一个人的人生将如何度过,他的彼岸如何设定,他的生命如何成长,确实有一些相对权威而共识性的标准值得我们去依托。


大家看《论语》的时候,还记得吗?打开《论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果你在古典社会的经典文本中看,你会发现有太多这样的建议,让你的每一段光阴都有沉淀下来的坐标,每一段成长,都有扎扎实实的印记,大师们就好像生命的模版,而我们就好像尘土,我们这一辈子,便是把水加到这个模版中,把自己填进去,希望一点一点凿实、一点一点压迫,让自己和这个模版尽可能无缝的衔接,当你真正和这个模版嵌合时,人生完满。

 

所以我说啊,在古代的社会,圣人像天上的太阳,我们围太阳旋转,不需自转。这种状态也许让你不舒适、不自由,但没有困扰。


而今天,标准本身都可以再被选择。你个人在现代城市的当下,你可以选吧,儒家、道家、还是佛家?


你可以选吧,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还是社群主义?


想想各位大学生朋友,现在身处的经历,进大学的时候你得选,哪个学校、哪个地域、何种专业。你以为进了学校你就安心了吗?


进了学校还得选,把主要的时间到底是花在学问、成长、恋爱、还是社团?


到了高年级,走向社会,尝试与社会接触,还得选。如果实习的话,是去国企、外企、私企、内企?


毕业的时候,真正的选择才向你扎面而来,你是就业、择业,还是创业,是考公务员,是出国还是考研?


你想一想各位,背后支撑我们的背景在凋落,而我们的选择,却被释放得越来越多,面对此情此景,你怎么可能不焦虑?


这种慌、这种乱,让我们有时无所适从,怎么办?


 一个简单的结论是,用尽你自己的一点点力气,和这个被称作焦虑的东西,完成第一个回合的碰撞与厮杀。我知道你没有把握全然能赢,我知道你没有看到问题的全景,试试看,抬起头,不要躲藏,去迎击它、去面对它、去对话它。

 

我平常没事的时候,在我个人私人的微博上(友情提示可移步微博:Bearhow😁),经常回答网友们各种各样的提问,很多问题是无厘头的,五花八门的、奇怪的、让你啼笑皆非的。


你问我,有哪些书值得读?我想问你:真的,该读的那些书,你连一本都不知道吗?


你问我,毕业了之后是不是应该出国?我想问你:打开电脑敲击键盘,看一看百度,真的关于出国的利与弊,基本成本的计算,最基本的信息,你真的无法搜集吗?


你问我:学长,偶像找到了女朋友,我该怎么办?我想问你:在你青春的日日夜夜当中,你就没有花过一点点时间,来和自己完成一个稍稍精进的对话吗?你自己到底是要活成偶像的样子,为他去活,还是为你自己去活?


你问我,能不能讲一讲怎么样在陌生人面前侃侃而谈?我想问你:你身边那些飘动的机会,你有一次去争取过吗?比方说老师提问的时候,你举起手来回答,这不就是一个损害非常非常小,但你又可以把握的锻炼自己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吗?


不要误会,我没有给年轻人太大负担。我没有说,你一定要懂这天底下关于所有问题的答案,我也没有要求一定靠自己的力量就整全回答。我只是好奇,这个问题不就是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真的没有做过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尝试去回答它吗?

 

我非常喜欢德国大思想家费希特的一句箴言,他说教育的目的,乃是培养每一个人的自我决定能力。我非常喜欢陆王心学的一个教诲:每一个人,收拾起你的精神,自作主张。


当你把问题抛出来,扔给给我、扔给你的家人、扔给你的长辈、扔给他人,或者悬置而不愿回答、躲藏而不愿面对的时候,麻烦告诉我,你到底是因为这是你真正的问题,你已经尝试解决、尝试面对、尝试努力而未果,确实需要别人的帮助。还是你只是在逃脱,不愿面对。


如果是后者,作为老师的我,感到遗憾乃至心痛。我的学生们,你们的身体里正在被一些力量占据,你毫不自觉,这种力量叫畏缩,叫懒惰,叫愚蠢。支持我们的标准,那些绝对的标准在晃动,而我们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你在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遭遇迎面扑来的各种困惑,此事自然而然。但我想说的是,你有没有可能积攒一点点力量跟勇气,这种力量跟勇气根本不需多,一点点就好。


用这一点点的力量支撑你去完成跟所谓的忧虑、困惑,第一个回合的厮杀,你当然不一定赢,当然结果可能是胜或者败,但是当你真正做这件事,你就会发现你无意间居然推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叫——独立思考。你无意间居然上了一条路,这条路叫——自我决定。


只有这两个,从你内生发出的力量,才会给予你所谓的持续性的人格成长,最终你是靠人成长,一个更伟大和更有力量的自己,跟所谓的焦虑去对话,听完今天的演讲,没有人能承诺你说此生和平、再不见焦虑,但如果你听完今天的演讲,你真正有些许成长,走在自我决定与独立思考的大路上。


相信我,下一次,即使是在最澎湃的雨夜,你一个人跟所谓的焦虑单独面对的时候,有一束光从你自己的生命中,生发而出。你会拍拍自己的胸膛,然后非常淡定、自信的跟那个所谓的焦虑说:我 再不畏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