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化运河历史

 时宝官 2018-03-09

    【代表委员面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委员建议,将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国家“大运河建设”的战略布局。

    隋唐大运河首次将南北的天然河道与人工工程连接起来,促进了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与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梁留科委员说,自南宋以来,隋唐大运河河南段渠道逐渐淤塞,到了元代,大运河被裁弯取直,形成了今天京杭大运河的规模,隋唐大运河以及洛阳在古代大运河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逐渐被淡忘。目前,我国的大运河研究与保护主要集中在元明清时期的运河沿线城市,如杭州、扬州、聊城等,有关洛阳与隋唐大运河的研究与展示非常薄弱。事实上,隋唐洛阳城遗址作为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隋唐大型古代都城遗址,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研究大运河洛阳段,保护、活化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此,梁留科委员建议,国家编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时,统一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文化带建设实践,将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国家“大运河建设”的战略布局;加大考古工作的力度,对洛阳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在立足运河遗址,彰显隋唐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在洛阳规划建设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崔志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