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上春树时隔七年巨著来了

 昵称20041990 2018-03-09


“雨田具彦”为什么要创作《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为什么要将画作藏匿在阁楼之上?为什么要对原型故事进行改动?

这些遗留在试读本最后的疑问,都将在完整版中得到解答。

七年磨一剑,变化中突破

《刺杀骑士团长》被认为是村上七年磨一剑的突破之作。在日本出版后,行销将近百万册,考虑到日本的总人口,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销售狂潮,是积蓄已久的“村上瘾”的爆发。

而对中国的读者来说,村上春树同样并不陌生。哪怕没有读过村上的作品,但提及日本文学时也总会想起这号人物。或者至少听闻过他常年陪跑诺奖、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的逸闻。

这位出生于1949年的作家,30岁时凭借以《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登上文坛,之后陆续出版了《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杰出的长篇小说,享誉全球。

其中《挪威的森林》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广的一部,但对村上而言,《挪威的森林》并不是他作品中的“主流”,《挪威的森林》的成功更不是村上写作理想的全部,甚至让他感到烦恼。

不断写作、不断追逐、不断变化,并在变化中寻觅自我与未知,正是在这种永不停步的意念指引下,村上在《1Q84》出版的七年后,完成了长篇新作《刺杀骑士团长》。

就像他给读者的回信中写道的那样:

“我的兴趣只在自己接下来要写的东西上,对从前写的几乎没什么兴趣。而且我会不断忘记自己曾经写过什么。写小说就是这么一回事。会不断追寻活生生的存在。回头看去,就已经看不到了。必须一直往前看。”

关于故事:村上元素大汇集,争议中前行

《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 。“我”是一名36岁的中年男子,在美术大学毕业后放弃擅长的抽象画,开始在家中绘制肖像画营生并负责打理家中事务。某日,结发六年的妻子柚子突然坦承外遇并要求离婚,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便独自一人开车北上漫游。

后来,他在大学同学雨田政彦父亲的山中小居中发现了一幅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作,在遇见“骑士团长”之后,男主角的世界开始发生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

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村上春树使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

“在现实与非现实间穿梭,于意念和隐喻中寻找自我”被认为是整部故事的核心。

《刺杀骑士团长》的译者林少华老师说,对《刺杀骑士团长》一书,日本主流评论认为溶铸了村上文学迄今为止所有要素。比如“虚实两界”的结构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以来屡见不鲜,同样反复出线的被妻子抛弃的孤独主人公“我”,具有特异功能的美少女令人想起《舞!舞!舞!》中的“雪”,走下画幅的“骑士团长”同《海边的卡夫卡》中的麦当劳山德士上校相似,“井”和井下穿行的情节设计在《奇鸟行状录》有出现过。

日本直木赏获奖作家中岛京子则评价说,村上在这部作品中“不断潜入自我内部,潜入意识洞穴的底部中,进而获得升华的力量。这样强大的信念”,当他回归第一人称写作,他的目的在于“挖掘自我内在的黑暗,同时描绘外在社会巨大的邪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作还涉及了对“南京大屠杀”的反思,村上借《杀死骑士团长》中人物之间的交谈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书中主人公“我”与邻居在讨论老画家雨宫具彦的生平经历时,村上借邻居之口说道,1938年前后发生了几件对日本而言是“致命的,导致崩溃的、无法回头的事”。

当日本《每日新闻》的记者问他对《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的背景投有纳粹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阴影这点怀有怎样的想法时,村上回答:“历史乃是之于国家的集体记忆。所以,将其作为过去的东西忘记或偷梁换柱是非常错误的。必须抗争下去。小说家所能做的固然有限,但以故事这一形式抗争下去是可能的。”

《刺杀骑士团长》自出版以来经历了颇多争议,除了关于历史的,也有关于作者笔力的。有读者认为相比早期充满戏剧性的作品,《刺杀骑士团长》显得驳杂冗长。但也有读者认为,村上故事的层层推进感和哲思仍在,并有某种值得再读的纵深感,甚至“明显开创出了新境地”。

小蜗期待你在阅读后做出自己的评价。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